动物中持续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对人类构成风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分析情况并向各国提供建议

2023年7月12日
声明
日内瓦、巴黎和罗马

目前的禽流感疫情对包括家禽、野鸟和一些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种群造成损害,并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和食品交易。这些疫情主要影响动物,但也对人类构成持续的风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敦促各国在多个领域共同努力,尽量拯救动物,并保护人类。

禽流感病毒通常在家禽和鸟类中传播,但随着哺乳动物中H5N1禽流感病例数量不断增加,人们担心此病毒可能会发生变异,变得较易感染人类。从生物学角度,哺乳动物比家禽和鸟类更接近人类。此外,一些哺乳动物可能会充当流感病毒的混合载体,导致出现可能对动物和人类更有害的新病毒。

H5N1禽流感病毒广东家鹅谱系于1996年首次出现,此后在家禽和鸟类中多次引发疫情。自2020年以来,属于H5分支2.3.4.4b的一个变种病毒在非洲、亚洲和欧洲许多国家导致野生鸟类和家禽死亡数目空前增加。2021年,该病毒传播到北美,2022年传播到中美洲和南美洲。

2022年,五大洲67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家禽和野生鸟类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受影响的养殖场和农村地区,病死或扑杀家禽总数超过1.31亿只。2023年,随着禽流感继续蔓延,另有14个国家(大多是美洲国家)报告了疫情。据报在野生鸟类中发生了一些由甲型H5N1流感2.3.4.4b病毒引起的大规模死亡事件。

监测最近哺乳动物疫情激增现象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生了由甲型H5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致命疫情。自2022年以来,在三大洲有10个国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了哺乳动物疫情。可能有更多的国家尚未发现现有疫情或报告疫情。陆地和海洋哺乳动物均受到影响,包括西班牙养殖水貂、美国海豹以及秘鲁和智利的海狮疫情。已知至少有26个物种受到影响。在一些国家的猫和狗等家畜中也发现了H5N1病毒。波兰当局最近宣布在猫身上检出H5N1病毒。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科学司司长Gregorio Torres博士说,“禽流感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最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全球高度关注。禽流感已蔓延到新的地理区域,导致野生鸟类异常死亡,另外,哺乳动物病例数增速惊人。

评估对人类的风险

有人类散发性甲型(H5N1)2.3.4.4b流感病毒的报道,但仍然非常罕见,自2021年12月以来共报告了8例。人类感染可导致高死亡率严重疾病。迄今为止发现的人间病例大多与密切接触受感染鸟类和受污染环境有关。

世卫组织流行和大流行防范与预防司司长Sylvie Briand博士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该病毒似乎不易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但仍需保持警惕,及时辨识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的该病毒的任何演变。世卫组织正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各实验室网络密切合作,监测这些病毒的演变,发现可能对人类更危险的任何变化的信号。我们鼓励各国提高监测这些病毒和发现任何人间病例的能力。鉴于该病毒已影响到在禽流感监测方面经验有限的国家,这一点尤其重要。”

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以辨识可能助长该病毒更易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传播的任何病毒变化。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Keith Sumption说,“H5N1流行状况继续迅速演变。粮农组织提请各方保持警惕,及时分享基因序列,监测分子流行病学状况,以进行风险评估和更妥善地控制疾病。”

遏制禽流感传播

鉴于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前所未有的传播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联合国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三方伙伴敦促各国采取以下行动:

  • 主要通过在农场和家禽价值链中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并采用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源头上预防禽流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成员国在与家禽业协商后,可在健全监测的基础上,并考虑到当地具体情况(如流行毒株、风险评估和疫苗接种实施状况等),考虑将家禽接种疫苗作为控制疾病的一个补充工具。
  • 作为第一道防线,应快速发现、报告和应对动物疫情。鼓励国家在发现动物感染疫情后,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标准,实施控制策略。
  • 加强对动物和人类的流感监测。为便于早期应对,应在高危期之前和期间加强动物风险监测。应及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报告动物禽流感病例。应定期进行基因测序,以发现本地现存病毒的任何变化或输入的新病毒。在人群中,应重视以下事项:(一) 监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流感样疾病,(二) 仔细审查任何不寻常的流行病模式,(三)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报告人群感染情况,(四) 与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流感参考和研究中心共享流感病毒。
  • 。应加强监测,以迅速发现和进一步调查动物和人类疑似病例。
  • 甚至在同行评审作品发表之前,在可公开访问的数据库中快速分享来自人类、动物或环境的各种病毒的基因序列数据
  • 鼓励动物卫生部门和人类卫生部门之间开展合作,特别是在共享信息、联合评估和应对风险领域开展合作。
  • 通报风险。提醒和培训医务人员和职业风险暴露者如何自我保护。应建议公众和动物工作者避免接触生病和死亡动物,并向动物卫生当局报告情况。还应建议他们在身体不适时寻求医护,并向医务人员报告任何与动物接触的情况。
  • 确保各级防范流感大流行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召集专家审查疫情,监测病毒迅速演变的性质,并更新关于如何遏制其传播的建议,此外还应与各国合作开展防范和应对工作,促进跨国和跨部门合作。鉴于禽流感病毒已传播到五大洲,需要开展全球合作和保持警觉,努力保护动物、人类和经济。

对编辑的说明

  • 迄今为止已知感染甲型H5N1分支2.3.4.4b病毒的哺乳动物:雪貂、水貂、欧洲水獭、北美河獭、海獭、欧洲獾、臭鼬、弗吉尼亚负鼠、东北豹、东北虎、山狮、渔貂、欧洲北极猫、猞猁、山猫、家猫、红狐、土狼、浣熊、貉、南美薮犬、美洲黑熊、棕熊,灰熊,科迪亚克熊,家猪(仅血清学),灰海豹,港海豹,海豹,海狮,江豚,宽吻海豚,短喙普通海豚,白边海豚,狗,日本貉,石貂,里海海豹,亚洲黑熊,智利海豚,棘鳍鼠海豚。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了解野生哺乳动物感染的基线水平。
  • 当前病毒学评估/摘要
    • 哺乳动物适应标记:
      • 从感染的哺乳动物中获得的病毒的一些序列中检出了PB2基因的分子标记627K或其等同标记物(如701N)。在野生鸟类和家禽极少数散发病例中发现了这一分子标记物。已知这些标记物会增加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病毒复制。
      • 在所检出的受感染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病毒中,并无任何变化显示与类似人类受体结合的特异性有所增加。
      • 在对野生鸟类和家禽病毒的研究中,没有迹象表明这些病毒已改变了它们与禽类动物受体结合的偏好。但有一些基因突变已被证明可以增加与类似人类受体结合的能力。
      • 从受感染的水貂中分离出的病毒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便于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来自水貂的病毒和一些来自鸟类的病毒的一些突变在人类病毒中较为常见。
    • 抗病毒敏感性:
      • 现有的来自人类病例的病毒序列未显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或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如巴洛沙韦)耐药的标记物。
      • 对动物物种中流传病毒的序列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些序列仅有与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相关的零星突变。
    • 根据现有信息估计,人类对甲型H5流感分支2.3.4.4b病毒血凝素的免疫力微乎其微。

更多资料

 

媒体联络

世卫组织媒体团队


世界卫生组织

电子邮件: mediainquiries@who.int

动物卫生组织媒体咨询

电子邮件: media@woah.org

联合国粮农组织

电子邮件: FAO-newsroom@f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