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晨急便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它的快速扩张表现在哪里?快速扩张跟它的倒闭有关系吗?

关注者
3
被浏览
787

1 个回答

2008年10月,陈平离开了宅急送;

2009年3月,陈平在北京成立了星辰急便,主攻小件业务,并信心满满地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最开放的“云快递”平台,成为中国专业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商;

通过加盟制的方式,短短一年时间,星辰急便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32个运转中心,50多个中转站和分拨中心,1500多个网点覆盖100%省会城市,80%地级城市、50%县城城市;

星辰急便的快速扩张以及陈平的“云快递”模式引起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注意;

2010年3月,阿里巴巴在北京宣布以现金的方式入股星辰急便。

获得注资后,星辰急便的快速扩张有了底气,根据星辰急便官网之前的数据显示:公司拥有运转及分拨中心150多个、网点数量3800多个、员工28100名、机动车5000辆,摩托车19000辆、日处理业务量13万票、2011年全网营业额7.5亿元。从上述数据看,星辰急便的扩张之势到了”疯狂‘的地步。

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就在星辰急便资金链日趋紧张之际,2011年10月,传出了星辰急便收购鑫飞鸿的消息。鑫飞鸿当时已经四面楚歌,公司外债颇多,总经理邓飞浪也有了售之心。而陈平也特别需要实现快速发展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双方很快达成协议:鑫飞鸿更名为“星辰急便.鑫飞鸿”,星辰急便为鑫飞鸿偿还4000万元的外债,并支付邓飞浪1000万元现金,邓飞浪持有“星辰急便.鑫飞鸿”30%的股份。

而在收购过程中,星辰急便董事会并未同意陈平的收购建议,于是陈平个人与鑫飞鸿达成协议,先用个人的钱偿还了鑫飞鸿的对外欠债后启动整合程序,如果收购整合成功,董事会再正式批准此次收购,补充资金。

在接下来启动的整合过程中,阻力不断,双方矛盾在整合过程中不断升级,星辰急便的董事会始终没有正式批准此次收购行为,同时星辰急便.鑫飞鸿的工商注册也一直没有完成。而在先期转给鑫飞鸿2200万元后,此时的陈平也已无力支付鑫飞鸿剩作的收购款项,2200万元就此打了水漂。

无论是星辰急便还是鑫飞鸿都在这些收购整合中一蹶不振,最先倒下的是鑫飞鸿。面对纷纷上门讨债的供应商,鑫飞鸿的负责人以“财务已交星辰急便”为由,将矛盾推给了星辰急便。

后来就出现了星辰急便倒闭风波。

引用出处: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