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38名女兵,起运!她们以飒爽姿态赴强军之约_腾讯新闻

广州38名女兵,起运!她们以飒爽姿态赴强军之约

新兵训练
3月25日起,广州2024年春季入伍女兵正式启程奔赴军营。她们之中,有人来自双军人家庭,一心想成为妈妈那样的海军女兵,一同守护祖国海疆;有人参军前曾是中学英语老师,入伍的消息赢得同事和学生的热烈掌声;也有人心存报国之志,不折不挠先后三次报名应征,终于在今年春天如愿以偿……记者从市征兵办获悉,今年春季广州共有38名女青年圆梦军旅,其中毕业生占比近四分之一。
图片
“像妈妈那样守卫祖国海疆”
3月25日上午9时许,广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操场上,尚未出发的女兵们仍在进行队列训练,教官们悉心帮她们纠正动作。她们之中,21岁的广州姑娘曹霁凡是唯一一位来自现役军人家庭的女新兵。
“我来自一个双军人家庭,爸爸在陆军某部,妈妈在海军某部。高中住校后,我一星期见一次爸爸,妈妈要到放长假才能见到,有一次长达8个月都没见过妈妈。”曹霁凡说,“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云’相聚,但遇上他俩出任务,也都联系不上。”高三时,她借住在别人家,高考也是独自一人搞定,考入汕头大学。
以前,曹霁凡特别不喜欢军人。“我对这个职业抵触情绪挺大。”她坦言,“我曾跟妈妈开过玩笑说‘以后一定不会去当兵,因为(未来)我会舍不得我的宝宝’。这句话我妈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然而,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如今,曹霁凡越来越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跟别人不一样,这让她受益良多。“守时、独立、自律、执行力强等等,这些好习惯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我发现父母很厉害,这几年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钦佩,他们从亲人、朋友变成了我的偶像,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军人。”
图片
为期五天的役前教育更让曹霁凡感触多多,深刻理解了“舍小家为大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选择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战士,像妈妈那样守卫祖国海疆。”曹霁凡记得,役前教育期间第一次领回手机和妈妈视频通话时,恰好排长进来找她,她迅速站起答“到”。“我瞥了一眼屏幕,妈妈落泪了,她说‘为我感到骄傲’。”
参加役前教育前,曹霁凡将及腰长发剪成了“圆寸”。指了指自己的新发型,曹霁凡解释说,“长发不好打理,寸头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临别之际,外婆还给我准备了好几支口红,我觉得这些跟自己暂时没缘分了,接下来在新训营我要心无旁骛地提升自己。”
想到有整整两年都见不到女儿,曹霁凡的妈妈这次特地请了年假来送别。“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身穿戎装的我,我妈又激动得落泪了。”曹霁凡说,“她摸着我的头夸了我好几声‘特别棒’!”
图片
初中英语老师选择参军,她赢得了阵阵掌声
22岁的邬可盈是广州番禺人。在成为一名新兵之前,她是中山市一所中学的初中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她早在读大二时就一心向往军营。“当时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的上限在哪里。”邬可盈说,恰好表哥也是大二时入伍,在艰苦地区戍边。萌生参军念头后,她给表哥打了电话。“表哥跟我讲了军营生活,还有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场景,那种‘敢把后背交给战友’的感情,我很羡慕,愈发坚定了从军的决心。”
去年夏天应届毕业时,邬可盈报名应征,因身体出现小状况而落选,于是成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那所学校也是我初中时的母校,我和以前的老师成了同事。”她说,不久前,确定此次圆梦军营后,她申请了辞职。“当校长带着接班老师来找我,得知我要去参军了,整个办公室都是掌声,让我很感动。”
图片
在上最后一节英语课时,邬可盈和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入伍的消息,不少孩子当场哭出了声。“他们拿着英语书让我签名,还有一些男生拿着球鞋也让我签名。”提起这个场景,邬可盈忍不住笑了。来参加役前教育前夕,一位曾经骂过她的学生转来一句留言祝她一切顺顺利利。“他说‘虽然我上英语课不爱听爱睡觉,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师!’看到这句话,我当时就哭了。”
3月25日下午,启程奔赴海军某部的邬可盈在广州南站与家人话别,满怀希冀迈向军旅生涯新征程。
图片
春季入伍女兵大学毕业生占比近四分之一
记者从广州市征兵办了解到,2024年春季女兵征集网上报名数近2000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经网上筛查、初检初审后,约有200人参加上站体检,其中,大学毕业班人数明显增加。体检结束后,合格的青年进入政治考核、综合素质考评等环节。最终,经过严格把关、层层挑选,广州确定入伍女新兵38名。
“她们之中大学毕业生有9人,占比近四分之一。”市征兵办工作人员介绍,在正式启程前往军营前,女兵们接受役前教育,目的是帮助新入伍女兵端正入伍动机,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大家走好军旅生涯第一步,同时全面考察她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状况,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图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雷蕾、陈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张丹羊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