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散戶買港股掛鈎產品暴蝕330億︰「我以為是做定期」 避免「老年破產」的3個教訓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430

南韓散戶買港股掛鈎產品暴蝕330億︰「我以為是做定期」 避免「老年破產」的3個教訓

個人增值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4/30 14:23

最後更新: 2024/04/30 14:24

分享:

分享:

桿。在南韓,最近就有一批老年人誤買港股掛鈎產品而面臨老年危機,這個故事帶出了3個理財教訓。

「老年破產」可以由很多原因所造成,例如醫療費用昂貴、離婚、過度消費等等,而投資失誤更是當中最慘痛之一,因為這不但會損失本金,更可能涉及槓桿。在南韓,最近就有一批老年人誤買港股掛鈎產品而面臨老年危機,這個故事帶出了3個理財教訓,在文末會詳述。

數十萬南韓散戶投資者數年前在當地大型銀行和機構的經紀積極推銷下,購買了與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表現相關的股票掛鈎證券(Equity-linked securities,簡寫ELS)。但因着中港股近年表現疲弱,這些產品蒙受超鉅額虧損,現已成為南韓最大宗的金融業不當銷售醜聞。

事件在去年曝光後,至今繼續發酵,成了受害者的高齡散戶被誤導而損失慘重,他們持續示威爭取全額賠償,更可能對簿公堂。但根據當局提供的補償指引,估計最終只有不到7%的ELS苦主可獲全額賠償,恐釀成大規模老年破產潮...

  • 南韓當局最新估計,今年參與國指相關ELS的散戶的損失可能達到5.8萬億韓圜(約42億美元/約330.6億港元);
  • 逾兩成受影響族群年齡在65歲或以上
  • 當局調查發現,銀行及金融機構在銷售過程中迴避談及高風險,只強調高回報,甚至以做定期作招徠;
  • 事件嚴重衝擊南韓規模94萬億韓圜的結構性產品市場,並削弱南韓人對金融業的信任。

大量苦主勞碌一生
半數積蓄蒸發

75歲清潔工人Park Soon Ja是其中一名國指相關ELS苦主,她接受《彭博》採訪時透露,其6.6億韓圜(約48萬美元/約376.2萬)中有逾半數已經損失。

Park Soon Ja小學沒畢業,也不懂上網。她談及三年前在KB國民銀行(KB Kookmin Bank)作出相關投資時直言:「銀行家欺騙了我,這筆錢就是我畢生所有。」

51歲鐵路工人Ju Jae Hyeon在2月確認其積蓄已被徹底摧毀。當時他收到KB國民銀行發送短訊通知,指他三年前投資2.1億韓圜的ELS產品已經到期,損失53% ,這意味着逾半本金已倒落鹹水海。

舉國銀行和機構
宛若「寶藥黨」

外媒指出,這些結構性產品成行成市,暴露出南韓的零售投資格局:在銀行積極推銷下,中老年顧客被誘騙購買的高風險票據。

這些高齡散戶需要應對退休金制度不足、通脹、低利率和韓股回報相對疲弱等局限...

  • 他們為了解決晚年生活財務需要,往往致力於投資;
  • 而ELS的高回報潛力,便顯得甚為吸引

南韓資本市場研究所(Korea Capital Market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Lee Hyo Seob稱:「很難找到一個國家,能夠向日常消費者如此大規模地銷售存在重大損失風險的結構性零售產品。」

早前報導:港股跌浪波及南韓 當地散戶恐暴蝕350億!12機構涉不當銷售國指產品被查

恒生指數|韓媒:南韓掛鈎港股產品血流不止 轉掃日股急增9倍

低息環境種下禍根
回望ELS前世今生

這款令無數南韓退休人士傾家蕩產的產品,何以禍國深重?簡單回顧ELS起緣:

  • 2003年首次在南韓推出;
  • 最初定位是互惠基金和定期存款的替代品,所以受歡迎;
  • 亦很容易從零售銀行購買;
  • 加上其高回報記錄,格外得到退休人士的青睞,因為他們往往尋求穩定收入來源。

而與恒生國企指數掛鈎的票據,則於2021年、南韓推行超低利率的背景下售賣。推銷背後有很強烈的對沖動機。

部份嚴重依賴利息相關收入的南韓銀行,當時為了抵消獲利能力下降對業績的打擊,於是積極擴大收費和佣金等領域的利潤。

這些銀行瞄準了渴望更高回報的散戶,趁機向他們出售結構性投資產品。

國指3年急插近半
回報不似預期

ELS類型的票據銷路甚佳,因為國指的波動性使它們能夠產生更高的票面利率,約為4%,跑贏定期存款的約1.2%。

不過,如果國指下跌50%或更多,投資者將損失所有本金。

最悲觀情況果然發生。國指2023年創下了史無前例的四連跌。儘管今年有所反彈,但仍較2021年2月的高位累挫48%以上。

老年散戶被當羊牯
「我以為是做定期」

ELS本身風險極高,22%苦主更年屆65歲或以上,很多人表示銀行根本不應該向他們銷售這些票據,因為他們不符合成熟投資者的標準。更致命的是,銀行將ELS包裝成定存產品來推銷。

Ju Jae Hyeon在得悉自己損失慘重前,一直認為他的資金是用作定期存款。

「他們只強調產品的更高收益率,」他談及銀行的銷售過程時表示,從來沒有人向他解釋說明產品背後的指數或如何管理。

61歲退休人士Yu Dong-in表示,他曾告訴KB國民銀行,他需要將退休金放在安全的地方。

「銀行家告訴我只需相信他,把所有的錢都存入ELS,說這類似於儲蓄和定期存款,只要沒有戰爭便不用擔心,」他說:「我確實膽怯。如果我聽說有風險,我就不會報名。」

獲全額賠償者
恐不到7%

南韓金融監督院(FSS)調查發現,很多銀行家向不當對象銷售之餘,更曲解ELS產品內容,建議銀行和券商根據消費者的年齡和過去的投資經驗向他們提供補償。監管機構正準備對這些公司實施制裁。

接受FSS調查的所有五間銀行以及未參與調查的南韓花旗銀行均接受了該指導方針,消費者預計將獲得20%至60%損失賠償。 

很多ELS買家表示,除了全額賠償外,他們不會接受任何補償方案,最終可能會訴諸法庭。

然而,FSS表示,只有6.7%帳戶ELS的首次投資者持有,代表散戶這種訴求的成功機會變得複雜,全額賠償個案將少之又少。因為當局建議銀行應該減少返還資金予曾經投資過ELS的散戶

3個血的理財教訓

無論在任何年紀的投資者,都應該要從此案例中汲取理財教訓,首先必需要認識清楚你的錢投向哪些產品,不要單單聽從銀行職員的一面之詞,要細閱實際的產品資料,並多查問其他人的意見。

其次,除了認識產品本身的結構,也要留意產品所投向的市場,要買入你自己能了解的市場。在這個案中,南韓散戶可能不太熟悉中港股市場,卻冒險投資國指掛鈎產品,是高風險的行為。

再者,讀者宜因應自身的年齡或資產總值,去決定自己能承受多少風險。ELS屬於高風險的產品,是否適合老年人買入呢?投資前需三思。

相關文章:

內地中產與起「旅居育兒」 培養「世界公民」︰輪流30國學習 16元學馬術

防止賬戶被盜 花旗APP設「緊急中心」 可暫停所有電子理財服務(附功能教學圖)

女兒畢業後住在家中 夫婦收取租金 遭網民鬧爆仍堅持:要她明白沒有免費午餐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