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每4成年死者1關敗血 學者:治療10年無進步 - 20231017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港每4成年死者1關敗血 學者:治療10年無進步

【明報專訊】敗血症是身體對感染出現異常反應而引起的致命疾病。中大醫學院研究分析10年間本港公立醫院成人病例數據,發現本港每4宗成人死亡個案就有一宗與敗血症相關,且成人敗血症發病率與死亡率持續增加。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凌若崴稱結果反映本港敗血症負擔重,且敗血症治療無明顯進步,又稱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公眾應多加留意病徵並盡早求醫。

未來細菌抗藥力升 情况恐惡化

研究分析2009至2018年本港公院逾1300萬住院病例,發現敗血症發病率每年平均增加2.8%,死亡率則每年平均增1.9%。凌若崴認為,數據呈上升趨勢原因包括病人老齡化,出入醫院頻率變高,感染及出現併發症風險增加,又強調死亡率呈升勢意味10年間針對敗血症的治療無明顯進步。

凌若崴續稱,細菌抗藥性升高亦是數據呈上升趨勢原因,因現時敗血症治療仍主要使用抗生素,而細菌抗藥性高,意味抗生素藥效弱;未來隨着抗藥性升高,敗血症情况會愈加嚴重。

新冠、流感可致 病徵迷糊寒顫呼吸促

凌亦稱,研究反映過往研究低估本港敗血症負擔。他說大部分研究利用病人出院資料紀錄庫或死亡證中代碼,以評估敗血症對當地社會影響,但基於代碼的研究準確度不高,今次研究則基於電子病歷數據,據病歷臨牀內容評估有否敗血症,包括有否抗生素治療、是否出現感染及器官衰竭等,會更準確客觀。

研究已在國際醫學期刊《臨牀感染疾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凌稱及時治療是關鍵,敗血症病徵包括神志不清、寒顫、排尿減少、嚴重呼吸短促等,公眾應多留意病徵並盡早求醫。他又提醒感染新冠和流感皆可能出現敗血症,本港面臨新冠及流感夾擊,若患者出現相關症狀,應盡早求醫。

程先生今年6月底開始咳嗽、發燒,起初「睇輕咗病」,亦不了解敗血病徵,半個月後惡化至呼吸困難才到威院求醫,「個肺已經有一半係白色」,經診斷為退伍軍人桿菌引發的肺炎導致敗血症,4個器官衰竭。他憶述,甫入院便昏迷約4日才恢復意識,形容「鬼門關檻過」,希望以自身經歷提醒更多人。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