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要「花大錢」!公司增加哪種開支,市場會拍手叫好?|經理人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Sundry Photography via shutterstock

台積電宣布要「花大錢」!公司增加哪種開支,市場會拍手叫好?

2021-11-02 整理‧撰文 劉燿瑜

台積電於今年 1 月法說會,公布一項營運數字後,股價一度漲破 600 元,創歷史新高。但這個數字不是營收,也不是獲利,而是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台積電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近 30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資本支出指的是,公司用來購買、升級或維護固定資產的金額,像不動產、廠房、設備和科技技術的資金。為什麼公司說要花大錢,還能讓市場拍手叫好?

原因是台積電所處的晶圓代工業,屬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而資本支出愈高,通常代表公司愈專注研發。所以砸下史無前例的開支,意味著未來台積電更有可能在 3 奈米、5 奈米等先進製程超車對手。

即便一般產業,也常看到類似成本概念:支出當下沒立即效益,但花得愈多,未來賺或省的也可能愈多,資產管理正是其一。預期未來能帶來收益的成本(像是存貨、生產設備),在資產負債表上可列為資產,在產生效益(或確定無效)後,被認列為費用。

《人生實用商學院》中以冰箱舉例,如何評估購入資產的效益。根據工研院調查一台冰箱的使用功率在 10 年後會衰退 20%、20 年後衰退 100%。作者吳淡如實測家中新舊冰箱發現,一年電費可差 6000 多元。雖然舊冰箱還堪用,但比起每年攀升的電費,不如及早投資新冰箱。

以派遣、外包試水溫,依業務量成長投入成本

《好懂秒懂的商業思維》建議,如果不確定該筆資產未來賺不賺錢、不確定能省多少錢的狀況下,可使用 3 種漸進式支出,避免砸大錢的資產最後淪為負債。

1. 派遣

不確定某項新事業的投資,會不會成為公司未來的主營業務時,可找人力或相關勞務的派遣公司,來處理新興業務。當業務量足夠支付成本時,就可投入資產,像是招聘該事業正職員工。

2. 外包

確定新投資應能獲利、產生效益,但不確定是不是由自己來做效率最好時,就可使用外包。交給效能更好的專業人士,不僅比從零投資省力,也較符合比較利益原則,讓原公司能做自己擅長的事。一般公司常見的清潔人員、司機多屬於外包性質。

3. 租賃

像設備、機器或廠房,如果公司用不到這麼大的產能、業務量沒那麼多,可用租賃、分租的方式,免得固定資產成為閒置成本,還要花錢維修。

研發雖為長期投資,仍須建立退場機制

資產又可分為,現金、存貨、設備等。而除了資產投資,研發費用也屬於效益難以預期的長期投資,尤其研發因為不確定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後能否生產出可用的成果,成功與否只有 1 與 0 的差別,較難像前述的漸進式支出,按業務量成長調整。

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財務長龔汝沁以開發軟體產品為例指出,這時研發團隊得先寫出所需總開銷與預期獲利。開銷包含需要多少專案人員投入,要採買哪些研究設備,預估整個專案要燒多少錢,當年度才能損平,以及整個研發回本的時機。管理者則評估該數字與預期獲利兩相比較值不值得。

若是到了應損平的年度(前期投資還沒完全回本,但已有收入),團隊還在淨虧損,且預期還會繼續虧損,決策者就得考慮退場時機。假設原本預估投入 1000 萬,目前已經投了 800 萬還沒看出成效,就得提醒團隊。「退場還會有資遣費、廠商違約金等費用,等到損失超過門檻才決定退場,成本會大大超過預期。」龔汝沁說。

《富爸爸窮爸爸》提醒,資產與負債僅一線之隔,未來能從其他地方把錢拿回口袋的才算資產,而未來再也收不回來的錢,就成了負債。

你的資產真的有帶來效益嗎?

如何評估資產的效益?
經理人
相關文章

工作人生都要懂的7個成本觀念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