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避風塘 (香港) -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
銅鑼灣避風塘
銅鑼灣避風塘
3.5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一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二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三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四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五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六
上午12:00 - 下午11:59
星期日
上午12:00 - 下午11:59
關於
銅鑼灣避風塘位於香港銅鑼灣,是維多利亞港其中一個主要的避風塘。1883年,香港政府於銅鑼灣進行填海工程,由現時的銅鑼灣道填至現時的高士威道。高士威道對出的海灣,被修建成為了香港第一個避風塘。1950年,該避風塘被填平,原址興建維多利亞公園,舊堤則變成了現時的維園道,避風塘則遷至維園道對出至今。銅鑼灣避風塘由西面的奇力島至東面興發街對開海面止。由於西面的奇力島是香港遊艇會會址所在地,因此避風塘主要供遊艇停泊。奇力島亦是香港海底隧道的港島入口所在地。避風塘東面是港島東區走廊的起點。在1970年代,在銅鑼灣避風塘內有不少提供飲食及娛樂的船艇,提供具特色的避風塘美食,例如避風塘炒蟹,但其後因環境衛生等問題而逐漸式微。銅鑼灣避風塘內,有一艘紅色的三角天后廟船,是香港唯一的浮在海上的天后廟漁船,時有廟祝守廟,信眾以漁民為主,遊人可於避風塘碼頭乘舢板往來,此船的編號“40426S”。這裏為您提供了銅鑼灣避風塘的各種相關信息,全面透視銅鑼灣避風塘,這裡是您通往銅鑼灣避風塘的直通車,這裏就是您的TripAdvisor。
建議編輯以改善我們顯示的內容。
改善此清單
遊覽和體驗
探索體驗此地點的其他方式。

體驗銅鑼灣避風塘和附近景點的人氣方式


3.5
3.5/5 分25 則評論
非常好
1
非常好
12
一般
7
3
糟透了
2

這些評論都已經過機器翻譯,並非原本撰寫使用的語言。
此服務可能包含由 Google 提供的翻譯。 Google 並不提供任何與翻譯有關的明示或暗示保證 (包括對準確性和可靠性的保證),亦不對適銷性、適用於特定用途和不侵權提供任何暗示保證。

foodieyanyannn
香港2,667 則投稿
4.0/5 分
2022年3月 • 夫妻情侶
香港人要支持香港品牌! · Inspiration Lab🇭🇰·是本地手工曲奇新店,大家要試一試啦😆~

「ʜᴀɴᴅᴍᴀᴅᴇ ᴄᴏᴏᴋɪᴇ sᴇᴛ🎁 $208/盒 」有30片曲奇,共6個口味,有朱古力、牛油、紅莓、肉桂、咖啡和伯爵茶☕️。當中我最愛咖啡和紅莓味,曲奇鬆化,在家抗疫期間,很快就吃完了😋~
發表日期:2022年3月23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3.0/5 分
很少從維多利亞港東南岸看夜景,這裏停泊了大大小小許多遊艇。夜裡0點還是有不少人來拍照。香港的夜景還是很美的,加上遊艇,別有一番風味。可以順路一來。
發表日期:2018年6月23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t86841283
台灣高雄1,541 則投稿
4.0/5 分
2017年7月 • 夫妻情侶
在港灣裡面停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船隻,令人大開眼界。在城市裡的小港灣,讓人一窺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富庶與繁華。
發表日期:2017年10月26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kimnowitzki
香港2,896 則投稿
4.0/5 分
2017年4月 • 好友旅行
銅鑼灣避風塘位於維多利亞港, 是維多利亞港內主要的避風塘之一,距離銅鑼灣約10分鐘路程。
坐船出海可以試一下正宗的避風塘炒蟹, 很有香港特色, 而且這裡的日落是非常漂亮的。
發表日期:2017年5月7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Vivian Tu
Taipei336 則投稿
4.0/5 分
2015年8月
在朋友的帶領下 坐船出海
並且叫了 避風塘小艇上的菜式來享用
嘗到了這輩子最美味的避風塘炒蟹
非常特別的口味 而且不愛海鮮的我也非常喜愛
朋友告知這邊的小艇 是真的可以在上面用餐
但是空間較小
觀光客很少安排這種行程
真的很特別
發表日期:2016年6月27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Stanley H
香港9,104 則投稿
3.0/5 分
2013年2月 • 家庭式
銅鑼灣避風塘,稱不上是一個旅遊景點,但說是香港特色,就要加點幻想,更要由在裡面生活過的水上人帶路,坐艇仔遊避風塘,聽聽老人家說故事,才有味道。

這一天,我們一家人陪了太太的外婆一同到銅鑼灣避風塘,好讓老人家懷緬一下過去的生活。

太太的外婆,已經生活了88個年頭,從小就在避風塘生活。從船上的伙頭大姐,開駁船的大姐,清理海上垃圾等等,一切的工作,生活,都在搖拽的海面上渡過。後來香港要整頓避風塘的環境衛生及治安,於六、七十年代,就不斷地建設公屋,把一眾世居在小艇上的水上人,搬到不同的區域去,亦因為這樣,不少的昔日老友,昔日工友,因為沒有電話地址,就此失去聯絡了,而避風塘,亦因為失去了居民,沒有了食肆,沒有了唱歌仔,連開駁船的行業也漸漸地息微了。今日的避風塘,只是一個給遊艇會泊船用的地方。

說真又不是這樣的一回事,前幾個月來,就找到一家叫《信記》的食肆,好讓我們搖拽著,在避風塘吃過一頓豐富的海鮮餐。今日的避風塘依然是一個人來人往的地方,只是人流限於船家,遊艇艇主,同一些來找信記的人。

是日,我們一早10點多就來到這一個令太太的外婆懷緬的老地方。如今行動已經不便的她只能在岸邊看看避風塘的景色。而岳母及太太的幾個阿姨們,也在避風塘渡過他們的童年,眾人,都非常懷念這個小地方。

外婆要的,其實不只是看看避風塘咁簡單,她來是為了看看能否找回昔日的老朋友。起初我也覺得機會渺茫,我心中想大家只會在岸邊看看走走,聽老人家在概嘆今昔,所以把相機留在車上,完全沒有想到,我們會有機會,上船。

有時間,膽粗粗是一件好事,我們一路沿岸漫步,看見避風塘船來船往,見到有艇仔泊岸,外母就首當其沖的上艇仔問問外母想找的人船家認不認識。事隔多年,人士亦經過多次的變遷,以前在避風塘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好友,畢竟有 4、50年了,歲月把人變老,但沒有把記憶變走,兩個老人家,各自道出自己的名字後,此後的情景也差一點令我落淚。

兩位婆婆都十分之開心,而開船的媳婦,也是從小在避風塘長大的另一個婆婆,亦邀請我們上船一起細說舊事。外婆行動不便,很難下船的,但婆婆堅決的一句不怕,扶我,必上船會故友的決心,令她努力地站起來,慢慢地行落碼頭的小石級,純熟地扶著我們一步跳,就登上小艇了。

老人家在談往日的舊事,我是艇上唯一一個年青人,雖沒有相機,但真的要感謝日新月異的尖叫科技,若不是手機拍照的質素越來越高,我也不能為一眾失去聯絡多年的老朋友,拍下一些富有紀念性的照片。人物的圖片就不便公開了,接下來就在小艇上追拍銅鑼灣避風塘的景色吧。從這一個角度望回來區走廊,相信只有在避風塘的水中央,才能拍得出。

開船的另一個婆婆 (有外婆同那位婆婆在,開船的只可以叫大嬸),說難得老朋友再見返,難得老婆婆回來到避風塘一遊,她說要開船,我們慢慢地在避風塘內轉一個圈。圖片中大家會看到一些圓頂的小船,這些就是住家船。老人家說以前的一切生活,就是擠在那小小的船上。可是,是日的船都已帆布密封了,開船的大嬸就說道,這些都是住家船,可是現在所有人都已經上樓,船雖保留著,但就沒有人在船上過夜了。

平時大家坐車也許會留意到,銅鑼灣避風塘中央,有一艘插滿了錦旗的大船。起初我都以為是一些服務遊客,有人訂才出動的遊覽船。 真的是不說不知,這一艘大船很少會動的,而內裡有一名長期住客,而且亦有不少人特登前來拜訪的。我之前不是說過避風塘不是已經沒有人居住嗎? 那住在這兒的是什麼? 這兒住的,不是人,是神,是水上人最尊敬,保佑出海的人,保佑大小平安,非常慈悲的天后娘娘。

現今,大部份停泊在避風塘的船,都是一些有錢人的玩意,私人遊艇。避風塘內的的駁船服務,大部就是為了這些船主提供接駁服務。我們埋岸等人時,就有一個同嬸繙、婆婆非常熟絡的人登船,站在船頭,同嬸嬸閒說兩句,不用問、也不用找,就送到他的遊艇旁,在避風塘,來來去去的都是認識的人,生活依然是非常之簡單。

老婆婆說仲有一人我外婆是必須要見的,那人現已是老婆婆的女婿,以前是外婆開船清海上垃圾的工作伙伴。今時今日,老婆婆的女婿依然做著老本行,在一家政府外判的海上清潔公司工作。他們等到那位已經老掉牙的伯伯了,黑黑實實的老頭子,力壯但樣子就十分之蒼老,也看來有70多歲,實際那伯伯只是60出頭,只是生活艱苦而令他顯得特別的老。

老婆婆問那位伯伯認不認得外婆,外婆也大叫她自己的名字。當時外婆才二十出頭,伯伯才十多歲,一離就幾十個年頭了。伯伯想了十多篇,說了十多句不記得,但也沒有放棄去想,三人再談談身邊的人個事,才一一想起來,畢竟人生幾十年,遇過的人同事太多,現在叫大家去記下小學同學,相信大家都要想很久,甚至小學同學在街認得你,你也會以為人家白撞 (我們是日也的確只是白撞)。

回看越縮越小的避風塘,多次填海,令避風塘不斷的搬出啲,再搬出啲。搬出啲又細一啲,再搬出啲又細多啲,現在暫時應該不用再搬出啲,不過因此中環灣仔繞道的填海工程,把避風糖的中央及近午炮的一端填平作為行車隧道的出口,無疑地這一個充滿了歷史同人生百態的避風塘,又再細一啲了。

在避風塘的中心回看天后區,發現小艇是依然默默的經營著,避風塘的生活,依舊在銅鑼灣,可是光輝已經不再。

曲終始終要人散,我們也不想阻他們太耐,畢竟人家的小艇是用作接客,做生意的。臨走,看見三位老人家也有點依依不捨,我們想請他們飲個茶但他們又覺得不好意思。最後交換了地址電話,好把拍下的照片寄回。就是這一份感覺令我決心寫下此文的。

今天的我拽搖在昨日的避風港,但昨日的避風港已不是今天的避風塘了。昨日的水上光輝歲月,是今天陸上的繁華足跡。
發表日期:2013年2月21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Brad
香港173,102 則投稿
3.0/5 分
2022年11月
這是在 1874 年毀滅性颱風之後建造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避風塘。如今,與過去的舢舨相比,這裡停放了更多的遊艇和休閒船隻,但長期以來一直是遊客來這裡欣賞海港景色和看船停泊的地方。這裡也是歷史正午炮的所在地。

今年秋天,銅鑼灣避風塘的海濱長廊區煥然一新,並重新開放了磚面步行空間、景觀美化、座位和適合兒童和家庭的設施。這是一個更大規模的項目的一部分,旨在為維多利亞港的居民和遊客創造更多的海濱空間,讓住在銅鑼灣的人們期待看到。
Google
發表日期:2022年11月10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Ringo L
香港1,784 則投稿
4.0/5 分
2018年4月 • 單獨旅行
位於銅鑼灣,是香港首個避風塘。
作為道路開發工作的一部分,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被填補。
非常開放的視圖
一個很好的拍攝點,我認為最好的時間是在黃昏
Google
發表日期:2018年4月21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CalvinKwan
英國倫敦26 則投稿
4.0/5 分
2016年12月 • 好友旅行
香港曾經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重要過境港口,所以從山頂或尖沙咀以外的地方觀賞宏偉的維多利亞港肯定是一種特殊的體驗。從臭海港的氣味到船上汽油的氣味,你再也看不到維多利亞港了4 D.
Google
發表日期:2017年11月6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HKeater
新加坡新加坡32,586 則投稿
3.0/5 分
2017年10月 • 單獨旅行
遠遠望去,但如果你的遊艇沒有停泊在那裡,不要去那裡。

如果那是你真實性的想法,你可以走過去,受到蒸汽的明渠氣味的歡迎。
Google
發表日期:2017年10月14日
這則評論是 Tripadvisor 會員的主觀意見,而非 Tripadvisor LLC。 Tripadvisor 會檢查評論。

顯示第 110 頁結果 (共 11 頁)
這是您的 Tripadvisor 清單嗎?
此物業由您擁有或管理嗎? 免費認領您的企業詳情,即可回應評論、更新檔案和進行更多操作。
領取您的清單

銅鑼灣避風塘 (香港) - 旅遊景點評論 - Tripadvisor

所有香港酒店香港酒店優惠香港限時優惠酒店
香港所有景點活動
餐廳機票旅遊故事郵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