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发布 2020 年业绩预警预计亏损超 1000 亿元,华融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巨亏有多大影响?

中国华融 (02799.HK)发布盈利警告:经初步测算,本集团2020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亏损,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029.03亿…
关注者
2,211
被浏览
2,368,960

168 个回答

行业内,说几句:

1、华融本身是一家amc,amc从出生起,就是注定破产的一家amc

没错,华融从出生起,就是一枚弃子。当然,四大amc全是弃子。

国字头的amc一共有4家,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分别对应建行、农行、工行、中行,这个对应指的是业务和人事。当年成立四大amc,核心问题是解决四大行的历史遗留问题。从80-90年起,四大行从政策性银行转型到商业银行,积累了重大的历史包袱,账面余额以万亿计(90年代末的万亿)。要解决历史问题,一方面财政部组织了特别国债补充资本,另一方面则是成立了四大amc,用于按账面金额1:1收购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实现坏账剥离。

收购的钱哪里来?一是央行的再贷款,二是定向发行的债券(对口银行直接认购),

华融公司从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4077亿元不良资产,资金来源为央行再贷款947亿元(印钞),以及向工商银行发行3130亿元10年期债券(借债),利率为2.25%;

问题来了,坏账之所以是坏账,原因就是不可能100%收回;而且债权资产本身有天花板。那么四大amc按账面原价收购不良资产,即使个别资产对应抵押物能大幅升值,就算本息全收吧;剩余那些全损类的怎么办?收购的资金来源呢,却是刚性的借款,一分钱赖不了。

所以,当年成立四大amc,就设定了10年的处置期,到期结束,四大amc该破产破产,原来再贷款和发债的钱,各家通过这10年的利润和通胀来填。这就是四大amc的历史使命。他们从成立之日起,就没有考虑后面的事情。

2、从事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本身就是四大amc抗争原使命的一条路径。

注定是弃子,不代表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愿意被抛弃。

负债端,譬如信达,2009年,财政部、建行公告设立共管账户保障原债券的偿付、财政部提供流动性支持、建行同意债券展期……财政部事实上为信达的债券提供了担保(注意,从法理上讲,中国政府不得为企业提供担保,因此所谓的“支持”并不表述成为“担保”,但实质上构成“担保”)。

资产端,四大amc疯狂扩充金融牌照,沿着2000年代以来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用规模解决存量、用利润解决亏损。金融行业从本质上而言,利润只是拨备的一个单调函数,前提是规模要有。尤其是类信贷业务,四大amc几乎凭着全金融行业最高的nim,创造出了海量的账面利润,足以覆盖当年欠债的现金流。

反过来说,当年玩类信贷、玩影子银行的,从信托、表外理财、同业部、券商、基子……大家都这么玩,你在行业里,你不玩吗?

3、华融的问题在哪里?

类信贷、非金不良,四大都玩。华融要死,其他不死的原因,就是赖。

赖最大的罪过,不在于拿了多少钱。而是把一个金融游戏(规模换利润,利润换不良)赤裸裸地摆在生意场上。万亿资产的一个点,无非是小数点后的一个round函数;赖拿着这个点招摇过市,招蜂引蝶,贪污受贿就不说了,最终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纪晓波的赌城,不说亏了多少,就问还能拿回多少?

金融行业,真的就是那几个点的nim,经不起坏账的折腾……

4、怎么看巨亏?

一方面,华融确实有巨大的坑,1000亿够了吗?可能都保守了。

另一方面,华融近期公告了引战,尤其是后面的几家:信达、远洋等,都是按财务投资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增资成本怎么算?假如按净资产增资,那财务投资人的内部决策马上就要面临一个问题:

为啥我不从二级市场买?港股早就破净了。

只有巨额拨备,把净资产打下来,再按净资产增资,才能合理。

综上,巨亏更多的是为后续的增资让路,至于1000亿是提足了还是没提足,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没提足,尤其是华融海外分部的业务;但未来极有可能通过重组的方式再次剥离,不一定还会放在表内,后续详述。

5、一次轮回。

根据公开信息,华融华侨拟对华融资产的海外业务进行重组。熟悉吗?不就是当年的事情再来一遍吗?

再一次地,通过超长期的负债、高价收购不良资产、时间换空间、利润换不良……

历史不会重复,只有押韵。
  1. 华融是中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其他三家是长城、信达和东方。

四大AMC的主营业务是不良资产业务,也就是从其他机构按照一定的折扣收购不良资产,并用各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讽刺的是,以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的企业,自己却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不良资产之一,2020年业绩预计亏损1029.03亿元。

2. 为什么会出现巨亏?

首先我们看下华融官方对于巨亏的解释:

2020年,随着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的开庭审理和宣判,中国华融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在此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部分客户履约能力下降,当期部分资产质量加速劣变。对此,我公司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是对集中处置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在2019年海外业务整合基础上,由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华侨”)在中国华融集团范围内整合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处置。我公司完成了华融华侨股权转让的立项审批,于2020年4月8日发布了潜在出售事项的公告,但至2020年末,该项转让未能按计划实施。华融华侨对集中管理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二是对当期资产风险审慎评估信用减值损失。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长的收购重组类项目和固定收益类项目于2020年集中到期。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当期市场影响交织,叠加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和市场“爆雷”事件,客户履约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相关资产质量也较前期承压。经全面审视和评估风险,我公司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

三是部分附属公司风险冲击了集团经营业绩。相关金融服务附属公司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风险加速暴露。资产管理与投资分部中的部分附属公司风险资产劣变。经全面审视和评估风险,此部分子公司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增强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并不代表终级损失。

官方的解释一是因为赖小民的激进经营扩张策略造成了很多收购的资产无法回收,公司计提了减值损失。这部分资产一部分是不良资产包,高价的收购很多无法回收的不良资产包导致公司需要计提损失;还有一大部分其实是非不良资产业务,主要是华融给企业进行融资,比如给房企借钱,但很多房企受政策影响还不了钱,就变成了坏账。

从行业上来看,华融的不良债权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海外板块和创投板块,尤其是华融投的很多房地产资产和海外资产都损失巨大。

二是因为华融资产的子公司风险暴露也要计提损失,比如华融信托、华融金租、湘江银行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预估的损失,实际的损失有可能比1000亿还要多(包括一些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风险)


3. 巨亏有什么影响?

先看官方的回复:

我公司把握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导向,密切监测市场流动性状况,严格开展风险监测和控制,与金融机构保持正常稳定资金往来,流动性充足,境内外债券按期兑付,流动性风险可控。
中国华融始终以负责任态度认真履行债务偿付义务。4月1日至8月18日,中国华融及旗下子公司已如期足额兑付到期境内外债券共94只,金额共计633.44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对未来到期债券兑付已做出妥善安排和充足准备。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引进战略投资事宜,拟通过发行新股份的方式引入多个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仅涉及资本重组,并无计划进行债务重组。

去年的永煤事件引起了市场的恐慌,造成了一波低资质信用债抛售,华融系存量债务合计规模约3000亿元以上,如果华融出现违约,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比去年的永煤事件影响更恶劣,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要引入中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中央汇金要提供资金支持保债券兑付。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不引发系统性风险。

最后,做个小宣传:

我的知识星球“冰河洗剑的金融圈指北”已经开始上线,加入我的知识星球,你可以获得一对一答疑机会、你关心的金融行业的投资建议和求职指导、各种干货知识和招聘信息,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