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種新冠疫苗的施打經驗與討論 - 第27頁
其他

美國各種新冠疫苗的施打經驗與討論

232 434 49894
yipuchen 的頭像
yipuchen
舊 2021-07-13, 14:58
引用:
作者: GLEO (原文章)

如果到美國打第2劑,需要出示第一劑的證明卡嗎?然後美國會給證明卡嗎?
以證明打完兩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產生?

住美國朋友接種完拿到的證明卡長這樣~~
台灣 對疫苗飢渴的同時,美國主流媒體的FB留言倒是有不少反疫苗聲量。
他們的留言很有趣~~但這跟主題沒關拉!
感謝 1
GLEO GLEO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Taiwan
舊 2021-07-13, 15:05
引用:
作者: katmai (原文章)
美國的聯邦法規有寫,雇主可以要求員工打疫苗!
各州的規定也基本上是照著這個指示

對於過敏這一類的狀況,有特殊的應變方式。
但是,雇主是有權利把這個員工調職到其他比較安全、不會接觸到病毒的職位的。
如果找不到這樣的職位,而必須辭退員工的話,也是符合聯邦法規的
ABC分別代表我打的第一劑第二劑第三劑。
這樣好像懂了,這樣子的話在臺灣最好就是打moderna或者bnt。
這樣子過去美國就可以直接再接著打第2劑,不可以改變疫苗牌子。
或者是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在臺灣打az,然後到美國打JJ。不過JJ的效果好像比較不好。
而且有看到報導說az好像未來也好像不太行了。啊,真的是好複杂又專業。
katmai 的頭像
katmai
舊 2021-07-13, 15:18
引用:
作者: GLEO (原文章)
ABC分別代表我打的第一劑第二劑第三劑。
這樣好像懂了,這樣子的話在臺灣最好就是打moderna或者bnt。
這樣子過去美國就可以直接再接著打第2劑,不可以改變疫苗牌子。
或者是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在臺灣打az,然後到美國打JJ。不過JJ的效果好像比較不好。
而且有看到報導說az好像未來也好像不太行了。啊,真的是好複杂又專業。
AZ和JJ的效力依然是受到肯定、認證的,預防重症的能力很好。
疫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預防重症,而所有這些疫苗都是達標的
不需要過度在乎某些刻意搬弄是非的媒體的報導
防護率的數字不能直接比較,因為是在不同時間、疫情嚴重程度不同下做的
感謝 1
ordtpe 的頭像
ordtpe
舊 2021-07-13, 23:23
重打,混打其實只是個文字遊戲而已,對身體來講其實都是混打。英國和西班牙執行的混打臨床測試,都有AZ打完三個月後,第二劑換Pfizer,而美國允許的「重打」,AZ打完後28天,可以打一劑Pfizer,再過21天再打第二劑Pfizer,等於不滿兩個月內打了兩個不同廠牌一共三劑,這比那些臨床測試時限更短,身體是不可能會因為打了第三劑,就自動排掉了第一劑AZ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是等了一年後,第一劑的效應幾乎弱化的差不多了再打,那才是比較合理的叫「重打」。美國不想說這是混打,因為目前國內接種政策是不混打,如果把這情況說是混打的話,那就變成自相矛盾了。

WHO昨天發布消息目前不贊成混打,因為資料還是太少。目前就英國和西班牙的臨床測試,以及兩個德國的觀察報告,英國和西班牙臨床設計樣本一共就600多個,扣除掉對照組的話,實際混打了就400多人,所以從這角度來看,的確是還蠻少的,目前還有將近20個正在或將要進行的臨床研究,所以以後的報告會越來越多,但這也要一段時間。

目前開放AZ+mRNA混打的國家,當初開放的目的基本上不是因為認為混打效果更好,而是因為部分國家限制了AZ施打的年齡,導致一些打了AZ第一劑的人,第二劑不能打AZ,所以用混打為這情況解套,目前這些國家大都也只是接受這些被限制的年齡層混打而已。另一個原因主要是供給的問題,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面臨不穩定的到貨,造成第二劑可能沒辦法在預定的時間內打到一樣的,像斯里蘭卡最近因為AZ到貨太少,一些打了AZ等了幾個月還是等不到AZ,就開放他們打mRNA了。美國CDC其實也是有例外條款,如果規定的間隔內沒有同樣的牌子可打而打了不同的話,一樣算是完成了接種,只是美國疫苗太充沛,不會有這個例外問題,但倒是有人為錯誤而混打的新聞,美國CDC一樣視這情況為接種完畢。

對個人來講,要不要跑去國外混打,那真的是看你自己的"實驗"精神,因為你等於是參加一個沒有人在監控的試驗,只是目前來講,還沒聽到有因為混打產生的嚴重副作用或死亡的新聞。最近也有幾個免疫學專家甚至自己公布打了J&J後,又跑去打一針mRNA疫苗當booster。

以色列最近把Pfizer疫苗保護力從94%向下修正到64%。一個原因可能是delta變種太厲害,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以色列算是最早打疫苗的國家之一,很多人兩劑打完已經過了3,4個月了,有可能效果已經弱化了。但是這些打完疫苗還得到的人,重症的比例還是很低。所以看待疫苗,不是在冀望你絕對不會染疫,而是保你的命。
感謝 2
mochachiachia
舊 2021-07-19, 12:47
想請問Novavax大概會何時開始接種🤔討論度好像也蠻高的!
katmai 的頭像
katmai
舊 2021-07-19, 13:09
引用:
作者: mochachiachia (原文章)
想請問Novavax大概會何時開始接種🤔討論度好像也蠻高的!
Novavax暫時不會在美國申請EUA
美國已經不需要其他疫苗了,也不會積極的核准EUA了

所以Novavax會主攻海外市場,有可能九月以後開始向美國申請booster (第三劑)的施打,但變數極多。(也不排除九月底申請EUA,但FDA不一定會核准)
而且Novavax的生產流程也都還沒搞定,目標也是最快九月才能出貨
所以想在美國打到Novavax或其他新疫苗, 2022年會是比較合理的目標
感謝 2
mochachiachia
舊 2021-07-19, 21:32
引用:
作者: katmai (原文章)
Novavax暫時不會在美國申請EUA
美國已經不需要其他疫苗了,也不會積極的核准EUA了

所以Novavax會主攻海外市場,有可能九月以後開始向美國申請booster (第三劑)的施打,但變數極多。(也不排除九月底申請EUA,但FDA不一定會核准)
而且Novavax的生產流程也都還沒搞定,目標也是最快九月才能出貨
所以想在美國打到Novavax或其他新疫苗, 2022年會是比較合理的目標
了解!謝謝K大解說!原本還想說九月入境美國可以打新的疫苗🤣
Ian Pan Ian Pan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United States
舊 2021-07-20, 06:54
引用:
作者: mochachiachia (原文章)
了解!謝謝K大解說!原本還想說九月入境美國可以打新的疫苗🤣
新疫苗或第三季可能要等年底冬天了
大概跟12歲以下的vaccine一起來吧
賈媽 的頭像
賈媽
舊 2021-07-24, 10:49
引用:
作者: mochachiachia (原文章)
了解!謝謝K大解說!原本還想說九月入境美國可以打新的疫苗🤣
打了疫苗再來啦....美國新一波的疫情又開始了. 連我那個懼怕打針的的兒子在昨天看了新聞之後主動來跟我說他需要打疫苗......馬上預約.今天就去接種了.....急迫到什麼程度呢?....有些Walmart的點打疫苗送$100. 我們不等那些地方有空缺. 直接找有空擋可以打的Walmart. (就是沒送$100所以還有預約空擋)
ICL ICL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United States
舊 2021-07-24, 11:02
引用:
作者: 賈媽 (原文章)
打了疫苗再來啦....美國新一波的疫情又開始了. 連我那個懼怕打針的的兒子在昨天看了新聞之後主動來跟我說他需要打疫苗......馬上預約.今天就去接種了.....急迫到什麼程度呢?....有些Walmart的點打疫苗送$100. 我們不等那些地方有空缺. 直接找有空擋可以打的Walmart. (就是沒送$100所以還有預約空擋)
小孩打了有副作用嗎?
賈媽 的頭像
賈媽
舊 2021-07-24, 11:23
引用:
作者: ICL (原文章)
小孩打了有副作用嗎?
還沒出現. 我以前中午打也是到快半夜才發作. 時間還沒到......
不過第一劑時我沒什麼副作用.

下一劑他們預約在三星期後. 而不是兩星期後....不曉得是不是18歲以下所以等比較久.

我剛剛收到簡訊通知. 我下星期要去報到的building有新的covid 案例...不過該員最後出現日是7/9....哎呦. 那天第一批員工根本就還沒上工(還沒正式開幕). 可能是裝設備的人或是經理/行政或外州來支援的人....
katmai 的頭像
katmai
舊 2021-07-24, 12:16
Phizer本來就是兩劑隔三星期,不是兩星期
littleko littleko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Canada
舊 2021-07-24, 15:26
引用:
作者: 賈媽 (原文章)
還沒出現. 我以前中午打也是到快半夜才發作. 時間還沒到......
不過第一劑時我沒什麼副作用.

下一劑他們預約在三星期後. 而不是兩星期後....不曉得是不是18歲以下所以等比較久.

我剛剛收到簡訊通知. 我下星期要去報到的building有新的covid 案例...不過該員最後出現日是7/9....哎呦. 那天第一批員工根本就還沒上工(還沒正式開幕). 可能是裝設備的人或是經理/行政或外州來支援的人....
Pfizer間隔21天,Moderna間隔28天,teenager目前只能打Pfizer,三個星期正常.

打了以後避免做激烈運動,要回學校上課還是開學前打好放心些.
ICL ICL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United States
舊 2021-07-25, 01:09
最近剛好遇到幾個人都是之前確診的案例
根據他們說法,他們確診後也沒去醫院
就是在家自我隔離
等到症狀消失,再去採檢陰性後才恢復正常生活
都不是很年輕的案例
s851028 s851028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Taiwan
舊 2021-07-25, 12:49
引用:
作者: ICL (原文章)
最近剛好遇到幾個人都是之前確診的案例
根據他們說法,他們確診後也沒去醫院
就是在家自我隔離
等到症狀消失,再去採檢陰性後才恢復正常生活
都不是很年輕的案例
輕症照美國的標準應該是都在家自我觀察,甚至租氧氣筒也在還在家,大爆發時候醫療量能不夠也只能這樣,臺灣大爆發初期也是這樣做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在家中等後續處理就突然猝死,還不乏三四十歲的年輕人,這些也足夠引起社會恐慌了。所謂無症狀的感染者就是這一類,但死亡率重症率和流感比起來還是高出許多,若是大爆發會拖垮醫療且排擠其它疾病的就醫。現在這情況是沒人敢去賭說自己一旦得了只是輕症或無症狀,尤其老人還是感染後死亡的大宗(當然因為死亡率不是100%,所以一定可以遇到確診後康復的例子),若是打完疫苗後死亡率和重症率像流感一樣,大概就不會引起社會這麼重視了。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