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落點分析-填志願找樂學網
樂學網

從學測試辦考試看明年考題趨勢 這科難到「懷疑人生」

從學測試辦考試看明年考題趨勢 這科難到「懷疑人生」

 聯合報 /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學測倒數30天,明年除了新增卷卡合一、混合、非選題型,自然科也首度加入探究實作課程,數學依需求拆為數A、數B。另外,國文、英文、數乙分科測驗不考,這三科被外界視為「一試定終身」,令不少考生憂心。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以今年9月學測試辦考題進行考題預測,國文、英文、社會科變化不大,數學也能服膺不同需求,自然科的難易度最令人憂,考生要做好大量圖表閱讀的準備。

 

大考中心今年9月1至3日舉行學測試辦考,自然科「哀鴻遍野」,就連老師都直呼難到爆,憂心學生寫到懷疑人生。萬芳高中化學教師許麗吉提到,整份試卷滿分128分,學生作答對 50.65至57.88 分即可達均標,比過往學測均標分數低很多,近五成試題也被教師評為「難題」。

 

許麗吉表示,物理、地科題目維持考古題類型,沒有太大變化,但多了卷卡合一,學生出現寫題障礙化學、生物則是哀鴻遍野,難度甚至比指考更難,呼籲大考中心學測命題要注意到不同孩子的鑑別度,這份考題不是只壓縮高分群,對中等程度學習也是受挫。

 

許麗吉也說,學測自然科變60題,大考中心說字數不變,但若多了手寫,孩子閱讀時間會不夠。她提到,考題應避免大篇幅、冗長的閱讀題型,學生作答也要有穩定心情,不要因為難就放棄。

 

近幾年學測數學難易度不均,北一女數學教師吳銘祥認為是因不同需求學生放在同個考科,導致題目設計顧此失彼,今年首度在學測就將數學依需求分為數A、數B,教學現場樂觀看待。

 

數A部分,需要深度理解應用,與往年學測數學科重點相似,空間向量、指對數、三角函數等題型仍是重點,但基礎題占比應會變少,增加整合題型,因此整體難度偏高;數B則是閱讀題意、理解判斷題型居多,計算量相對少,命題屬於可快速理解後便可回答,過度艱深的題目不需要太多涉獵。

 

實際上,不少考生數A、數B跨考,部分數B考生憂心數A考生將拉高平均。吳銘祥表示,數B並非服膺所有社會組,而是為了不同數學需求才會去考。他也提醒,疫情、公投時事要留意,但數據需要解讀,考生絕對不要用生活經驗去直觀判斷。

 

海山高中國文教師張玲瑜表示,從今年學測試辦考試來看,新命題內涵與過去沒太大改變,文本取材廣泛、不侷限課本,課內教材也有一定比例,另也注重素養命題與文本分析,唯一差在卷卡合一、混合題型,學生必須要能看得懂文章,也要能寫得出來

 

張玲瑜也提醒學生加強跨領域、加深加廣的能力,試辦考試考到跨領域詩人、天文學家與數學家的事蹟,歸納其生命特質的深度文章,但現有教材完全沒有。她提到,語文學習是長時間的累積,考前倒數必須鞏固實力,把老師教的東西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英文科部分,明倫高中英文教師毛顯鶯分析難易變化不大,最大差別在於篇章結構。她提到,篇章結構往年出現在指考,但明年指考沒英文,考生對這題有些慌張,但只要參考往年指考考古題,多做練習就能熟悉。

 

毛顯鶯也提到,英文取材多元,知識性、啟發性被選入,考前就是大量閱讀,閱讀也要多面向、少量多餐;寫作則與往年相仿,都是生活取材,好比今年試辦考題問缺水危機,考生只要對日常生活趨勢有個人想法,不須使用太過複雜的巨型,就能得心應手。

 

社會科部分,板橋高中歷史教師張淑惠表示,考生要留意作答工具,另外地理科、公民科重視實例,以前會問你what,現在改問why,考生可留意考古題,並藉題型去練習適當的轉換。

 

張淑惠也提醒,混合題增加,預期將會出現情境題、繪圖題,考生閱讀長文也要耐心細讀,平常閱讀也要練習前後脈絡,減少看表格與參考書。至於配答時間,非選混合題時間要多費心一點。



 

※新聞來源出處:聯合新聞網

 

 

樂學網總部:0800-88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