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檢視轉變為從業日常,壽險事業成就豐富與踏實

文◎崔浩風

1
1099

比起定期自我檢視,將這些需要檢視的內容確實執行,並且成為日常從業習慣,效果更顯著。謝欣妤藉由時常關注身邊的訊息,為客戶提供最新最正確的資訊,因此豐收客戶信賴。

  中國人壽立富通訊處資深業務經理謝欣妤,入行已逾二十一年,至今已蟬連多任高峰會總會長或副會長。她笑稱,其實最開始她只是不甘於全心做一個家庭主婦,抱著一點叛逆心態進入時間彈性自由的保險業,而後被保險的意義與累積下來的責任感所折服,於是就這麼留了下來,將保險業視為終身志業。

  由於身兼臺南市西醫、中醫、牙醫3家公會的顧問,又擁有數百位客戶的保障要照顧,謝欣妤坦言,她其實沒有像剛入行的新人那樣有時間定期做自我檢視。但相對地,謝欣妤會時時注意業績以外各方面的事項,並非定期檢視,而是將需要自我檢視的事項時時銘記在心,成為自己的從業日常。

自我檢視1
最新且正確的資訊提供者

  由於謝欣妤的客戶是以醫師、中小企業主等高資產客戶為主,這些客戶需要的不僅是全面的保險保障與資產規劃,一些關於業界的資訊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謝欣妤經常會關注一些最新資訊,包括時事、法令變遷、商品更改等,長期從業累積下來的經驗,讓她能夠敏銳判斷出重要性,並且找出哪一些客戶需要這些資訊,立即發送給他們。

自我檢視2
為客戶的權益把關,適時提醒並調整

  謝欣妤說,客戶的需求是會變化的,有時哪怕只是一個法令的變遷,都可能會讓客戶的生意大受影響,這方面如果只是定期檢視的話絕對來不及,因此必須讓吸收時事資訊的做法變為從業的日常。當然每隔一段時間也要將近期資訊再瀏覽一遍,確認沒有忘記將資訊傳遞給需要的客戶。雖然沒有定期,但是每當公司商品出現變化時,謝欣妤也會重新檢視一遍自己的客戶清單。她說,每一位客戶在簽下保單時想達到的目的都不盡相同,而當商品出現變化時,可能就會造成該客戶的既定目的無法達成。

  假設某一位客戶購買某款還本型壽險的主要目的並非死亡給付,而是利用每年返還保費的機制準備一筆教育金,用在孩子的學費上,兼顧教育金準備與死亡給付的功能。但是當這款商品出現了變化,比如返還保費的比例降低,那麼可能就無法拿到足以支付學費的現金。諸如此類的情形,謝欣妤都會相當重視。

  又或者,當保戶長大,抑或是家庭結構出現變化,小時候由父母代購的保單自然不再符合需求。謝欣妤在檢視客戶名單時會將這些需求找出,主動上門與他們討論保單調整的事情。從業二十一年,可以說許多年輕客戶都是她從襁褓中看著長大的,謝欣妤能夠以一個長輩的身分,與他們親切的交談,自然也更能讓他們願意聽進自己的話。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6期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