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地质状况和水文特征_中山互帮_新浪博客
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山互帮
中山互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70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中山地质状况和水文特征

(2017-08-18 13:52:41)
标签:

广东中山

中山帮忙

中山互助

中山加工

中山企业

  地质状况
  中山市
  中山市(7张)
  中山市出露地层以广泛发育的新生界第四系为主,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出露有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和北部零星出露的元古界震旦系的古老地层。新生界第四系在境内分布广泛,按其成因类型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和海积层。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内的粤中坳陷。粤中坳陷又分为若干个隆断束,中山则位于其中的增城至台山隆断束的西南段。市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分布广泛,出露清楚。按其走向可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数组。褶皱构造,由于沉积岩出露不多,且受断裂变动和岩浆侵入的破坏,因而褶皱构造多不完整,较明显的仅有深湾褶皱、雍陌褶皱两组。
  水文特征
  中山市河网密度是中国较大的地区之一。各水道和河涌承纳了西、北江来水,每年4月开始涨水,10月逐渐下降,汛期达半年以上。东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沥水道;中部是东海水道,下分支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汇合注入横门水道;西部为西江干流,在磨刀门出海。还有黄圃水道、黄沙沥等互相沟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带。全市共有支流289条,全长977.1公里。
  主要水道有鸡鸦水道北接容桂水道,两岸北起经东凤镇、阜沙镇;东岸北起经南头镇、马新联围和民三联围,在大南尾与小榄水道汇流,注入横门水道出海,全长33公里,面宽200至300米。该水道宣泄西江洪流,两岸成为中山市的防洪地区。小榄水道北接顺德市马宁水道,于莺哥咀注入市境内。两岸途经小榄、坦背、港口镇;东岸途经东凤、阜沙镇,在大南尾与鸡鸦水道汇流注入横门水道出海。全长31公里,面宽150至300米。该水道宣泄上游西江洪水,河道两岸成为市境主要的防洪地区。横门水道上接小榄、鸡鸦、石岐水道,经张家边、中山港区,由横门流出珠江口。全长12公里,面宽800至1000米。黄沙沥西接鸡鸦水道,向东流经黄圃、三角镇边界,至石基沙头汇入洪奇沥,全长10公里,面宽130至150米。是黄圃镇、三角镇、民众镇农田的排灌河,又是鸡鸦水道的主要排洪分支。黄圃水道西接鸡鸦水道,东至三星围口接洪奇沥,全长11公里,面宽100至150米。是黄圃、南头镇农田的排灌河。
  石岐河横穿市境中部,往东北经郊区、张家边区出东河口水闸,注入横门水道;西往南经环城区和板芙镇,至西河口水闸,出螺洲门,全长46公里,面宽80至200米。
  北台溪发源于五桂山的风吹罗带峰和梅花地顶之间。主干流向北及西北,流经槟榔山、石莹桥,转西抵梅花坑经马槽水出石鼓挞、南坑口、紫泥湾等村,经大东洋山穿过岐关公路的北台桥,绕湖洲山北麓注入石岐河。全长23公里,面宽6至12米。大环河(小隐涌)发源于五桂山主峰和风吹罗带峰之间。主干流向北及东北,流经大寮村会童子坑水,过旧屋林,出西桠,经大环村,注入横门水道。全长25公里,面宽8至15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