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清晰/全港回收配套不足 民调:硬推势酿混乱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民意清晰/全港回收配套不足 民调:硬推势酿混乱

2024-05-02 04: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现时智能厨余机数量无法应付全港需求。\大公报记者卢刚昌摄

  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4月份在全港14个试点推行,一个月来效果并不理想。有房委会试点屋邨指定垃圾袋使用率仅两成,房协试点大厦使用率仅三成,有酒楼表示每月成本大约增加上万元,清洁工普遍工作量增加一倍。多个不同机构、组织进行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市民忧虑垃圾收费造成经济负担。普遍意见认为,本港回收配套设施不全、基础薄弱、监管力度不足,若一刀切强硬推行垃圾收费,恐会扰民并造成混乱,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政府于4月1日起在全港14个处所实施“先行先试”垃圾征费,当中包括政府大楼、商场、院舍、公屋。有传媒报道,最新数字显示,试点计划推出一个月来,政府大楼、院舍、食肆执行的合规率近乎100%,但私人住宅大厦合规率大约五成,三无大厦合规率只有一至两成。有前线清洁工反映,分袋工作辛苦,也担心犯法,工作量增加了一倍,平时三小时的工作,需要增至六小时。

  本港厨余量占都市固体废物三成,然而回收配套不足,监管成疑。环保署曾回复《大公报》表示,“私人屋苑智能厨余回收桶试验计划”接受超过1000户的屋苑申请智能厨余回收桶,即平均1000户共用一个容量120公升的厨余桶(重约0.12公吨)。然而根据2022年《香港固体废物报告》的资料推算,以一个三人家庭每日平均产生的厨余量约0.95公斤计算,即每部120公升厨余桶每日最多可接收126户的厨余,占1000户的12%。若要提高厨余回收率,即平均1000户最少需要设置8个120公升厨余回收桶,全港则需逾2.1万个厨余回收桶。然而,目前只有约900个分布全港的收集点,根本是杯水车薪。

  逾八成人相信无法如期推行

  新青年论坛在本月14日至19日,以音频电话随机抽样进行意见调查,成功访问1032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了解他们对于垃圾收费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69.9%受访市民对如期实施垃圾收费缺乏信心”,有138名受访者居住在单栋式私人楼宇,其中“82.7%受访者市民相信无法如期推行垃圾收费”。有关数据反映,单栋式私人楼宇受访住户较其他类型大厦住户,更担忧垃圾收费政策如何有效落实。

  大公报记者龚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