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解放軍上岸後,弱勢的是誰?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解放軍上岸後,弱勢的是誰?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解放軍上岸後,弱勢的是誰?
Photo Credit: Tauno Tõhk / 陶诺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來解放軍計畫攻台的傳言不斷,根據內部文件甚至傳出2020拿下台灣的計畫,然而戰爭到頭來也只是利益談判的一種手段,在中國經濟領先政治的今日,只量化看待這份「軍內發行、不得外傳」資料的結果,可能反而忽略解放軍的核心考量:領導鞏固。

2018年1月22日,首次接受電視專訪的總統蔡英文表示「沒有人會排除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性」,雖然這個說法和她一個月前的說法大相逕庭,但根據許多解放軍的內部資料,對岸早就研議要在2020年打下台灣

對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戰爭離我們很遠。

雖然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至今,我們向解放軍備戰了將近70年,但從當時砲戰、躲防空洞,到今日通商通航,就連金門港口都掛上「歡迎大陸旅客來訪」的布條時,我們早已分不清楚自己是緊張神經疲乏,抑或真的覺得不會開戰。

或許都是,但「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信條裡面,少了明確的敵人,精神就先少了一半。

關鍵評論網專訪久居台中日韓的美國軍事顧問、現任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他在新書《中共攻台大解密》中,提出了一個水壩理論:

人腦有種奇怪的缺陷,讓人類可以住在巨型水壩的下游,卻不太擔心水壩後方的水位正慢慢上升,水壓逐漸蓄積,水庫的水泥壁面也在逐漸龜裂。人們在這種環境下照樣過著日常生活,至於災禍在一霎時臨頭這件事,大家都不會去想像,反正大難當頭再說——彷彿認為「時間磨耗了水壩的強度」是積極的好事,而非令人憂心的徵兆。

假若災難不幸發生,同樣的大腦缺陷會讓倖存者將一切都歸咎到觸發災難的事件上,認為是事前無法預見的工程缺失、地震,或暴風雨,才會造成水壩潰堤。但人們理所當然般忽略真正令人憂心的事實:只要沒有好好維護,任何水壩遲早都會倒塌。

讀完這段文字,再看到書裡種種鉅細靡遺的佐證,我這輩子第一次認真檢討自己過往對「中國侵台」的認知。

「非對稱」的戰爭一但開打,處於弱勢的反而是解放軍?

許多人都覺得中國若要「解放」台灣,只要宣布開戰即可,不用一槍一彈,軍心自然瓦解,就算真的開打,13億對2,300萬,所謂「一個人吐一口水都可以淹沒台灣」,但真是如此嗎?

對此,易思安舉出親身的例子。911事件以前,對外戰爭不斷失利軍損的美國,民間普遍對美軍和國家安全組織深具反感,加上時不時的貪腐傳言,對2000年的美國人而言,「愛國」是一件很不主流、很不酷的行為。

然而紐約時間2001年9月11日上午8點46分之後,兩架被挾持的飛機改變了一切,從播送全球的瓦礫之間,美國人無一不是的激起了愛國的精神,美軍成為最被尊敬的一群人,就連國安單位各項遊走侵犯人權界線的情報作為,都被看做「保護美國」的神聖工作。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易思安認為現在的台灣就和911之前的美國一樣,只要有人開了第一槍,第一個人倒在海灘的砂礫上,同樣的愛國(或,愛這片土地的)精神就能凝聚。

更重要的是,解放軍上岸之後,會發現非對稱中的弱勢,其實是他們。

根據《中共攻台大解密》書中引用的報告,解放軍預計將發動40萬人進攻台灣,相較於2017年國防部公布的17萬現役士兵數字,看似相差懸殊,但若加入數及百萬的後備軍人,狀況就會扭轉。

易思安說:「他們不用會操作大砲,不用會開戰車,只要站在一個地方拿著步槍,看到有人就打,撐過45分鐘正規軍就會到來,那時候台灣的海灘就會變成解放軍的『被殲滅區』。」

就算解放軍真的用了洪荒之力,不顧一切殺入凱達格蘭大道,「斬首」了台灣政府,他們也會發現——因為殺戮的對象不只是職業軍人,還包含了廣大被徵召的一般民眾——剩下的台灣人看見自己的親朋好友死在解放軍的槍下,這些人會成為最難治理的一群人。

這時候,台灣對中國戰略價值又剩下什麼?該問為何而戰的,會不會反而應該是解放軍?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

「先把經濟搞好,到時候仗就不必打了」

這上面的假設,都建立在一個前提:國族認同。那一槍,是不是真的可以把「中華」和「民國」這兩個詞給徹底切開,超越島內的矛盾和經濟的鄉愿,真正讓台灣團結?

人類的天性其實就是爭鬥,現在線上線下出現那麼多看什麼都罵的酸民,一大原因就是台灣沒有明確的「外敵」。南韓古代附庸於中國,近代有一個38度線以北的明確敵人,讓他們成為幾乎是世界上最團結的民族;美國的國土易守難攻,他們便以「共產黨」、「恐怖分子」為名,創造外在的敵人,團結國內的民心,成效有目共睹。

這些事情不是秘密,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1984》裡,早就說得清清楚楚。

武將要立功,自然人皆喊戰,但最終決定開打與否的還是文官。鄧小平任內曾經有中共官員大呼要血洗台灣,當時鄧小平的回應是「不要打,我們用這個能量先好好發展,只要我們把經濟搞好,到時候仗也不用打了」。這位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下野28年後的今天,中國從鴉片戰爭中被列強欺辱的病夫,變成與世界強權平起平坐——甚至還深恐得罪——的「泱泱大國」。

這個時候,剛好也是2012年後最多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一刻,那場不用打的仗還在進行,只是武器從小米加步槍,變成了人民幣、支付寶、騰訊視頻和〈小蘋果〉之歌。

共軍 解放軍 習近平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普魯士將軍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在《戰爭論》一書曾說「戰爭是政治關係的一種延續」,是一種出自談判桌上利益擺不平的政治手段,目的,也是把利益分配送回談判桌上討論。

話說到底,中國和需要以戰養兵(還有背後軍火商遊說團體)的美國畢竟不同,今日中南海的領導中樞是建立在這個用金錢堆砌的「中國夢」上,這個用經濟搭起的紙牌屋,堪稱有效矇住了13億人對自由民主的追求。

解放軍造再多的飛彈和航空母艦,一但台海開戰,就會對中國經濟造成無可避免的傷害,蝴蝶效應不斷向上的最終結果,就是共產黨領導核心的殞落。

這時候,再回頭看這本講得風大雨大但卻忽悠帶過許多細節的「軍內發行、不得外傳」資料,它究竟該被視作一個按表操課的攻台計畫,還只是畫靶來團結解放軍內部的心戰教材呢?

專訪《中共攻台大解密》作者易思安:如果解放軍誠實,就會說2020還沒準備好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