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就是上司 護士女兒做錯事被鬧兩次
廣告

媽媽就是上司 護士女兒做錯事被鬧兩次

【Now新聞台】今日是母親節,也是國際護士節。有護士分享媽媽就是其上司,如果做錯事,除了在醫院被鬧,回家也被鬧多次。

不少子女都會以父母為榜樣,甚至從事相同的職業,Danica就是一個例子。父母是資深護士,經歷過沙士及新冠疫情,哥哥在澳洲一間公立醫院做護士,自幼的薰陶下,她亦成為白衣天使,一家四口都是做護士。

威爾斯親王醫院註冊護士鄭詠曦:「由小到大都會聽他們分享人生歷練,或者日常生活入面照顧病人的點滴、困難或者不同感受。由小到大聽得多,就會開始對專業護士這一行有點好奇。放學的時候,就會等爸爸媽媽放工、會在醫院等,很多時會撞上探病時間,有時好奇會入病房探索一下。」

兩母女亦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會否好大壓力呢?

鄭詠曦:「不會,因為上班很多人知道我媽媽是誰,我就可以有很多特權,就算上班可能做錯事、被上司罵,很多事情都要分開,家是家、公司是公司。」

威爾斯親王醫院部門運作經理姚麗萍:「有時候做錯事,在上班的時候,被上司罵一頓,回家被我罵多一次。」

入行時,母親的禮物是一顆特別的頸喉鈕,亦承載著一份期許。

姚麗萍:「頸喉鈕代表我們緊緊相扣,她頸上的頸喉鈕是我三十多年前做護士時戴著的,代表著傳承。傳承對護士來說很重要,護士這個行業一向是用一團火、要有心去做。」

而鄭先生已屆退休年齡,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主動接觸新事物,轉到中央援港應急醫院X光部門繼續工作,他如何看女兒的選擇?

威爾斯親王醫院資深護師鄭國中:「做甚麼行業也好,最重要是自己喜歡。話題會多些,至少她問起上來,我都知道,可以和女兒聊天。」

61歲的鄭先生表示,自己仍有心有力,可以的話,會繼續做護士的工作,希望和家人一起把這份精神延續下去。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