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呈現中華文化真實面貌 中外交流香港任重道遠 - 20230930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呈現中華文化真實面貌 中外交流香港任重道遠

【明報社評】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日前出席本報舉辦的「香港文化論壇」,提到香港有條件成為亞洲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中心,期望可見未來在港舉辦世界級國際文化高峰會。香港要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需要吸引世界知名文博機構匯聚香江,亦要致力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窗口。國際話語權長期由西方主導,莫說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即使文化層面,中國形象也往往受到扭曲。香港背靠國家聯通世界,在促進文明對話、消除誤解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說好中國故事」任重道遠,香港有兩件事必須做好,一是更深入透徹認識國家,二是維護社會多元開放,香港獨特性愈彰顯,愈能幫助國家走向世界。

說好中國故事

港有獨特角色

香港故宮館今年重頭戲「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展覽,本周正式揭幕。這次展覽由故宮館與四川省文博機構合辦,展出120件距今2600至4500年的文物,近半是最近3年才出土,也是首度在四川省外展出,突顯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門戶的角色和優勢,對港人和海外人士而言,這都是了解中華文化的珍貴機會。另外,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辦的「何以文明」全球巡展港澳特展,昨天亦舉行了啟動儀式。中宣部副部長慎海雄形容,展覽是對中華傳統文化源頭的一次探尋,透過數碼技術創新等,讓參觀者縱橫數千年時空。有份出席儀式的唐英年指出,香港是國際都會,在港探索中華文明之源、尋找民族之根,別具意義。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及香港八大中心定位,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正是其一,無論「凝視三星堆」還是「何以文明」特展,都反映內地對香港的重視。本報日前舉辦「香港文化論壇」,唐英年致辭時便稱,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勢,以及開放包容氛圍,匯聚東西思想,可以成為世界各地人士「走進來」認識中華文明,以至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對於香港文化產業發展,唐英年提出「四點希望」,包括成為亞洲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中心、成為香港另一經濟發展火車頭、為年輕人提供創業或終身就業機會,以及可以「說好中國故事」,期望不久將來,香港可舉辦世界級國際文化高峰會,邀請不同國家的文化藝術相關官員,以及國際頂尖藝術博物館代表參與,展示香港文化魅力及國家軟實力。

過去十多年,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算是有不俗發展,國際藝壇盛事巴塞爾藝術展2013年起落戶香港,每年吸引逾200家來自全球的頂級藝廊參加;隨着M+和香港故宮館相繼落成開幕,香港更多了兩顆國際級耀眼明珠。下一步要做的,是充實人才,以及在國際上爭取話語權。本報主辦的論壇上,多位藝文界人士都提到,本港在年輕藝術人才培養及支援方面,存在諸般不足,藝文教育有待改進,當局應該多些聆聽他們的意見。至於爭取國際話語權,首先要認清香港自身的定位。

世界百年不遇變局,不單止是大國之間的角力,而是世界是否有可能擺脫以西方為尊的格局,走向一個不同文明平起平坐的多極新世界。這場變局中,中國角色舉足輕重,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當然不會缺席。

西方文明有很多值得欣賞之處,不代表其他文明乏善足陳,但在「西方為尊」的格局下,很多非西方文明和文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貶抑和曲解,由中國、印度到伊斯蘭文明,都被加上各種各樣的負面標籤和定型,並在西方主導國際話語權下,不斷被宣揚。不談政治或意識形態,就談飲食文化。時至今日,西方一些論述仍將中國美食視為「不健康」,也不及歐洲飲食文化精緻。最近《金融時報》一篇文章,談到西方著名美食家鄧洛普(Fuchsia Dunlop)一本新書,指出中國美食在西方被低估,即使今天,「無知和偏見也造成了一種預期,即中餐在西方就應該便宜」。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港人當然明白,但西方確是不甚了了。「說好中國故事」不是要隱惡揚善,而是讓全世界認識真正的中國。香港背靠國家聯通世界,正好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維護香港獨特性

匯聚人才利創作

過去十多年,國家在對外介紹中國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卻被西方視為「洗腦文宣」。香港與西方淵源深厚,即使近年多了政治隔閡,但在溝通對接上,始終有其優勢。國家支持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也是希望香港協助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然而必須承認是,比起上幾代人,現今香港年輕一代對中國文化認識不算深。著名指揮家譚盾去年獲政府委任為香港文化推廣大使,他認為要吸引人才來港並不困難,但要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年輕人得先把中國文化學透徹、搞清楚」。政府和教育界需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文化藝術發展,需要多元開放的社會氛圍,維護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性,對於鼓勵創意、匯聚文藝人才,同樣非常重要。中央重視香港的獨特角色與作用,特區政府必須牢記在心。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