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越线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川越线

东日本旅客铁道所属铁路线
川越线隶属于东日本旅客铁道,是一条连接了埼玉县埼玉市大宫区大宫站和埼玉县日高市高丽川站的铁路线。
中文名
川越线
外文名
川越線
Kawagoe Line
开通日期
1940年7月22日
线路长度
30.6 km
起止站点
大宫站、八王子站

线路信息

播报
编辑

基础信息

路线图
所属公司:东日本旅客铁道
营运公司:东日本旅客铁道
里程:30.6km
轨距:1067mm
车站数:11
单线区间:日进站~高丽川站
复线区间:大宫站~日进站
电气化:全线直流1500V架空电车线法供电
最高速度:
  • 95km/h:大宫站~川越站
  • 85km/h:川越站~高丽川站
所属支社:
  • 大宫站~武藏高萩站:东日本旅客铁道大宫支社
  • 武藏高萩站~高丽川站:二社境界
  • 高丽川站:东日本旅客铁道八王子支社

IC卡使用

全线位于东京近郊区间,乘车可以使用Suica卡。

线路改造

川越线只有大宫站~日进站区间复线化,九成路线仍然处于单线运行,而川越线单线区间成为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中乘客利用率最高的单线铁路。沿线的埼玉市饭能市川越市日高市组织成立“JR川越线整备促进协议会”,每年都在希望川越线尽快复线化与增加班次。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概述
川越线是日本的《修正铁路铺设法案》附表第50号第4点(于1934年加入法案附表)中规定的预定路线,作为联系东北本线与八高线的捷径(此前需利用中央本线联系)。1940年全线开业,结果令竞争者西武大宫线乘客数量大减,成为后者被废除的原因之一。川越线当初计划的走线穿越平方町(现称上尾市),但因为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对,而采用现时的走线。
川越站闸机处
川越线随着1985年埼京线的开业和与川越线开始直通运行而开始电气化。埼京线当初预定在大宫站以北与高崎线进行直通运行,但因为未能找到适合的地方设置车厂,故JR东日本决定在南古谷站附近设立川越电车区(现称川越车辆中心),并让埼京线改与川越线直通运行。与埼京线直通运行后,川越线即从东京圈外围运行的路线成为了通勤铁路线。
虽然正常时川越站至池袋站的用时比竞争者东武东上线所需时间要长,但平日早上繁忙时间运行的通勤快速班次,所需时间则能与东武东上线的通勤急行班次打成平手(但利用埼京线和川越线的成人车费较东武东上线贵140日元)。
埼京线的运转区间向山手线区延长,前往新宿及以南车站的乘客不需在池袋站转乘列车,让埼京线的使用开始较东武东上线方便[乘搭两线所需时间(连换乘列车的时间)一样]。此后,随着埼京线的运转区间继续向南扩张,利用川越线和埼京线从川越前往涩谷以后的车站的所需时间则较东武、西武两条铁路为短。2002年,埼京线接通东京临海高速铁道临海线并开始相互直通运行。现时,从川越站开出的上行列车大部分都是以临海线的新木场站作为终点站。
随着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于2008年6月14日开业,东武东上线与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直通运行,此后乘客能使用东上线直接进入市中心,不须在涩谷站转乘。也会改变现时东上线与川越线和埼京线的竞争关系。
2019年川越线开始与埼京线相铁·JR直通线一起直通相铁本线
2015年川越站~高丽川站间的3班往复减少为2班往复,与五日市线和青梅线一起减少了班次,这是除了日本战争时期之外,包括日本国铁时代在内的首都圈近郊线路第一次减少班次。
年表
1940年7月22日,川越线大宫站~高丽川站全线开业。
1985年9月30日,全线电气化,并在大宫站与日进站间铺设复线。同年大宫至川越部分开始与埼京线进行直通运转。
1987年4月1日,日本国铁分割民营化,川越线由东日本旅客铁道继承。同年废除此线的货运班次。
1996年3月16日,川越至高丽川部分开始与八高线(高丽川至八王子)进行直通运转。
2002年12月1日,大宫至川越部分连同埼京线与东京临海高速铁道临海线开始相互直通运转。
2005年8月6日,大宫至武藏高萩的路线引进东京圈输送管理系统(ATOS)。10月2日,川越线最后一列103系列车──103系3000番台ハエ53编成,以川越线电气化20周年纪念列车结束103系在川越线的运作。该纪念列车按照一般路线来运作。
2008年3月1日,除了川越站外,川越线日进站至武藏高萩站之间有派驻站员的车站由宇都宫规划开发的员工担任站员。
2009年3月14日 ,西大宫站启用。
2019年10月12日,超强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造成西川越站~的场站间入间川桥梁桥基被冲刷受损。11月30日,与相模铁道直通运行的列车在早晨开行。
2020年7月22日,纪念线路开业70周年,川越线开行了纪念列车,使用了周年特别报站语音,装饰了各个车站站名标。

线路站点

播报
编辑
川越线车站一览表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里程/km
换乘
所在地
大宫
Ōmiya
0.0
埼玉新交通:伊奈线
日进
Nisshin
3.7
*
西大宫
Nishi-Ōmiya
6.3
指扇
Sashiōgi
7.7
南古谷
Minami-Furuya
12.4
川越
Kawagoe
16.1
东武铁道:东上本线
西武铁道:西武新宿线
西川越
Nishi-Kawagoe
18.7
*
的场
Matoba
20.9
笠幡
Kasahata
23.8
武藏高萩
Musashi-Takahagi
27.0
高丽川
Komagawa
30.6
东日本旅客铁道:八高线

车辆运用

播报
编辑
大宫站~川越站
E233系7000型:川越车辆基地
70-000系:八潮车辆中心所属
南古谷站~高丽川站
209系3500型
E231系3000型
女性专用车厢
女性专用车辆的措施适用于平日早上7时30分~9时30分间抵达新宿站的往大崎方向的所有列车,及晚上11时以后自新宿站开出的往大宫、川越方向的所有列车。女性专用车辆设于往大崎方向的第一个车厢,即10号车厢。

运行状态

播报
编辑
运行图
概述
此线的运作分为两个部分:川越站以东至大宫站的部分与埼京线连接,并与埼京线直通运行,川越站以西至高丽川站的部分则有线内运行列车和与八高线直通运行的班次。在统称为川越线以前,川越站与高丽川站之间的路线曾以“高丽川线”命名。在通用的路线图中,大宫站至川越站的部分被并入埼京线,称为“埼京线、川越线”;川越站至高丽川站的部分则与八高线的高丽川至八王子部分合并,称为“川越线、八高线”。如果直通运行的路线出现重大延误事故,直通运行的班次则会改为只在线内运行。
在1985年川越线电气化前,川越线是使用柴油动车来往大宫站及八高线东饭能站。电气化后至1989年3月,曾出现大宫站直达高丽川站的川越线列车。此后川越线再没有全线运作的列车。
大宫站~川越站
这部分事实上是埼京线的延线。所有按编订班次运作的川越线列车均与埼京线和临海线直通运转的列车,最远可达临海线的终点站──新木场站。无论是快速或是通勤快速列车,在川越线内都是各站停车。从临海线新木场站出发的快速列车每20分钟开出一班,到川越站后则能接驳往高丽川站方向的列车(候车时间约3分钟)。
1985年至1989年间,曾出现一列3辆编组来往大宫站和高丽川站的列车。埼京线的快速电车从30分钟一班增加为20分钟一班,川越站至高丽川站的列车也一起将班次增加成20分钟一班(原为20分钟、40分钟的间隔),缩短了川越站与高丽川站间的距离。直通运转列车停驶后,为了统一班次密度,JR东日本增加了来往川越站与高丽川站之间的列车。
基本上列车都是从川越车辆中心驶往川越站,并在川越站开出。在清晨和早晚的繁忙时间则有部分列车在指扇站开出。
使用的车辆(205系、70-000系)的路线牌交替地显示列车的终点站和行驶路线。但在行走川越线的部分时,路线牌不会显示为“川越线”:不驶经临海线的列车(包含受到延误影响改为来往大宫站与川越站的列车)的路线名会显示为“埼京线”,而驶经临海线的列车的路线名则显示为“临海线直通”。
列车编号:各站停车为K;快速为F;通勤快速为S。
川越站~高丽川站
川越站至高丽川站的部分则与八高线的高丽川站至八王子站部分合并成一个运转系统。半数列车与八高线进行相互直通运转,其于半数列车则自高丽川站开出。基本上列车都是从川越车辆中心开往川越站再开出,早上的部分列车则会在南古谷站出发。在八高线电气化后并开始与八高线进行相互直通运转的时候,一部分列车会在拜岛站后经青梅线前往立川站,这条路线后来于1999年12月3日被废除。
全日的列车班次为20分钟一班。前往大宫站与川越站之间的车站须在川越站转乘列车(为跨月台换乘方式,候车时间约为3分钟)。
开始的时候,设有限制在夏季和冬季使用的车门开关按钮,以防止冷/暖气流出车厢。2006年12月1日,车门开关改为全年开放使用。
列车编号最后的英文字是H(八高线内往川越方向的列车编号是川越线列车编号+1,往八王子方向的列车编号则是川越线列车编号-1,最后的英文字则是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