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督徒与同性恋议题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当代基督徒与同性恋议题

2001年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当代基督徒与同性恋议题》是2001年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汤玛斯‧施密德。
作    者
湯瑪斯‧施密德 (Thomas E.Schmidt)
原作品
Straight & Narrow?──Compassion & Clarity in the Homosexuality Debate
译    者
鄧嘉宛
出版社
校园书房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年
页    数
360頁
ISBN
9789575877057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愈近数十年来,在同性恋这议题上刮起的旋风,摇撼了许多基督徒心中从圣经来的两性伦理观。而本书公认是福音派基督徒透彻的观点和深度生命关照之无出其右的代表作。它陈述了每一个近代辩论的核心重点:关於性、婚姻、家庭的伦理──圣经到底说了什麼?社会学、生物学、医学层面呢?每一篇章都呈现作者严谨、审慎的学术研究风格,且全然符合时代潮流。
自省与谦冲,怜悯与尊重,溢於文墨,截然别於一般争辩所引发的口号和控诉。在基督教会论及这议题的著作中,这是一本内容相当丰富、最具说服力、可读性最高的书。
精采摘录---
大惊小怪什麼事/ 汤玛斯‧施密德
一个你认识的同事或邻居走过来问你:「你是个基督徒吧,告诉我,你对同性恋这件事有什麼看法?」
你回答说:「嗯,我想圣经说得很清楚,做这样的事是不对的。」
你想你已经简单明瞭地表达了你对圣经权威的信仰,但是他可能听到了完全不同的意思。对今日的许多人来说,你的话听起来似乎是:「嗯,我想圣经说得很清楚,白种人比黑种人优越。」
为什麼会变成这样?因为有愈来愈多的人认为,性早已非关道德,性是人权问题。
从道德变成人权,这是怎麼发生的?而且它为什麼如此有说服力?从最广义的方面来说,我们可以想想西方文化 —— 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发展。事情从人生而平等这句宣言开始,接著的原则是,国家不当由个人的良心意识来管理。它所指的是:国家应当保护个人隐私。可是 —— 伤感情的就在这里 —— 当用来衡量行为的(犹太基督教传统)普世标准的信念被逐步挪除,人们就开始用自己的行为来当做衡量的标准;因为只要是合法的,也就是道德的。把这看法轻轻翻个面,就变成表达不宽容是不道德的 —— 实际上,它还能变成是不合法的;而不宽容的定义,还可以延伸到 —— 任何挑战合法保护的行为或看法,都是不宽容。
今日绝大多数重要议题的辩论,其背後所竖立的,是合法与道德两者之间的混淆,以及宽容的显露成为至高无上的美德。对目前这种情况,我见过最好的一篇短评,是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在一九七八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所发表的。不过,在权利与义务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问题,并不是新闻。柏拉图早已指出,民主将会破灭,并且会为独裁铺路,因为愚昧的群众会将自由变成放纵(《理想国》 562-65页)。再往前推,圣经中的士师记悲悼了一段混乱的时期,「那时,众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直译,士二十一25),而不是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出十五26;申十三18)。因此,个别事件改变了,但其根本问题没有变。上帝已死,可是上帝也很长命,因为我们就是上帝。
然而,跟人权连在一起的最主要的议题是,选择的问题。同性恋这件事,到底是你是同性恋,就像你是黑人、老人、残障者或女人一样,还是你做了这件事,就像你通奸、重婚或乱伦一样?
同性恋一事之所以不同,跟大众对行为的不可避免的认知有关。当我们谈到性的时候,我们以什麼样的根据,来决定什麼是可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当一个男人骂脏话或犯了奸淫时,有些人会耸耸肩表示:「唉呀,男人就是这样。」有些人则认为,手淫和爱抚就是青春期的事。可是当一个成年人引诱一个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时,我们不会说:「让他去吧,他本来就是那样的。」同性恋是「本来就是那样的」吗?就算真的是,难道就表示我们应该为同性恋者争取人权,像我们为少数民族及妇女所争取的吗?
(摘自本书第二章)
各章大纲:
第一章
不论我们为他们的故事所代表的庞大议题下什麼结论,我们永远不可盲目到看不见他们个人的挣扎、痛苦,以及他们的脸。而福音这一帖强而有力的药剂,是要经由一只颤抖的手,在一张愿意的脸孔前,举起手中的汤匙来给的。
第二章
本章我从一个跟自己立场相反的观点来写,检视修正主义者为了肯定同性恋的行为,他们提倡修订传统基督教的观点:圣经没有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定同性恋的罪。
第三章
圣经、理性和传统合起来告诉我们,什麼是「好」,以及如何了解离开这「好」之後的光景。
同性恋是一种跟异性恋相反的性的表达,其观点所涉及的,是与生育、互补以及责任等互相依赖之价值的对立。
第四章
我逐字分析这段经文,目的不在刻意寻隙,而是要架构一幅更精确的图像,看保罗定什麼为罪,原因何在。
在罗马书第一章,我们看到人类如何伪造自己性别的身分,就如拜偶像是伪造我们受造的身分一样。
第五章
初代的基督徒毫无疑问的是把所多玛的罪和同性性关系的罪连在一起,并用该城市的名,做为一个极度性犯罪的象徵。
第六章
性解放带领同性恋者走出躲藏,却进入了身体受苦的阴影中。在那阴影里,躲藏著许多疾病,而HIV的感染幽灵,使这阴影变得更加黑暗。
第七章
人类为什麼发生同性恋?我盼望能把这问题从双方论证是否为自然天性的混乱战场上拉出来,我提出一个同性恋身分认定、形成的一个多重变化模型。
第八章
在目前的道德氛围里,公众把宽容当作是惟一的美德,已经比真理拥有更高的价值。异性恋被认为是狭窄的,而我尝试要展现,对性行为狭窄的选择,不一定散发自狭窄的头脑。

作者介绍

播报
编辑
汤玛斯˙施密德,曾任美国加洲Santa Barbara , Westmont College (一所基督教大学) 新约和希腊文的教职。现任加洲大学韦斯敏斯德学会会长,此为非营利机构,为服务学生而设。他另有数本著作,以及许多在期刊上发表的专业论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