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入侵 專家籲落實邊境防治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外來物種入侵 專家籲落實邊境防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際報告四日首次揭露外來入侵種數據,全球因為生物入侵的經濟損失,每年逾四千二百億美元,在全球入侵範圍最廣的物種是布袋蓮,台灣學者並分享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造成登革熱及寄生蟲影響健康的觀察,還有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與恙蟲病的研究經驗,而學者也以台灣移除斑腿樹蛙和海蟾蜍為例,呼應控制外來入侵種時移除是成功可行的方法。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於台灣時間四日晚間發布《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的自然、經濟、糧食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且全球的動植物滅絕事件中有六十%完全或部分由外來入侵種導致,報告統計至少有一千二百一十五個原生種因為二百一十八種外來入侵種的影響而滅絕。

全球因為生物入侵問題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四千二百三十億美元,經濟損失的趨勢從一九七0年以來每十年增加四倍。專家認為應有共識減少外來入侵種、避免放生移植外來種、落實邊境防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鍾國芳表示,根據IPBES列出的入侵種名單,全球入侵範圍最廣物種是布袋蓮,雖然在台灣近幾年的關注度不高,但仍是嚴重影響台灣低海拔淡水生態系的外來入侵植物。

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郭奇芊說明外來入侵種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案例。郭奇芊表示,外來種埃及斑蚊傳播登革熱、外來種非洲大蝸牛和福壽螺,帶有許多可能會致命的寄生蟲,都是台灣常見的案例。郭奇芊並分享自己研究外來入侵植物銀合歡與恙蟲病的經驗,在澎湖恙蟲病盛行的地區,發現至少有七成的恙蟲在銀合歡林中發現,加上銀合歡本身可以適應環境較差的地方,生長快速,排擠當地原生植物的生存。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以台灣移除斑腿樹蛙和海蟾蜍為例,呼應IPBES,控制外來入侵種時移除是成功可行的方法。

海蟾蜍也就是蔗蟾,當初為了防治甘蔗蟲而引進,是世界上的百大入侵種。楊懿如表示海蟾蜍二0一九年在台灣被發現時,容易辨識,擴散也還不如斑腿樹蛙嚴重,集結眾多人力與地方政府和居民一起幫忙,在當地設立收容點,才會比斑腿樹蛙控制的快速,目前海蟾蜍僅分布於草屯地區,現在已移除九千多隻。

即時

高樹國小VR頭盔移師望嘉 客家+原民教學合作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高樹國小是屏東縣...

掛假牌遇盤查狂逃 三峽悍警開10槍打中雙腿就逮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峽夜間驚傳槍響...

花防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 6工人受傷送醫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市府前路的陸軍...

大貨車未禮讓 擦撞斑馬線上行人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區金...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