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_百度百科

朴姓

中文姓氏
收藏
0有用+1
0
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普通话里读音为piáo,英文翻译为Piao,该姓在中国大陆东北三省分布较多。
中文名
朴姓
外文名
Piao
读    音
piáo;bŭ;biāo;pŭ;

姓氏简介

播报
编辑
朴来源于瓠,而非瓢
按《广韵》记载,该字“普角切”,按中古音到北方官话音的演变规律推导,应该读如po。在现代标准汉语读音里,有两种分歧:一种读piáo《汉语大词典》;另一种读音朴(pú,注音:ㄆㄨˊ)《资治通鉴》。中国大陆一般取前者,而台湾则取后者。
在古代,所有情况下“朴”的发音都是“普角切”。唯一的例外是作为姓氏。
第一支源出南蛮。《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有“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 “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 东汉时巴郡蛮,即板循蛮,其酋有七姓:罗、朴、昝、鄂、度、夕、龚。
第二支源出高丽, 在五代十国时期时辽东地区高丽人姓。古代时乡人以一种植物瓠的古代发音和朴相近。《元史卷208高丽传》:至元二十年(1283年)中国元朝正式在高丽设置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以高丽王与元军将领阿塔海共领行省事。直至元末,高丽的内政与外交均受到元朝的控制。高丽人大致为今朝鲜族之先民,今北方尤其是大陆东北三省的朝鲜族朴姓基本都出自这支。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此朴姓,凡五派,出清朝属国朝鲜易州、平壤开城府平安道、蜀州。 [1]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成书南宋绍兴十五年、西元1145年),高丽汉语文学家和诗人金富轼所撰。
新罗(亦名斯罗、斯卢、赫卢),《三国史记》及其成书更晚的一然和尚所著的《三国遗事》中都描述了南北朝前的朝鲜半岛传说,里面出现了新罗的传说。
《三国史记》:“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傍林间,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馀岁,歧嶷然夙成。辰人谓瓠为朴,以初大卵如瓠,故以朴为姓。”
《三国遗事》亦载:“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会于阏川岸上,议曰:“我辈上无君主临理蒸民,民皆放逸,自从所欲,盍觅有德人为之君主,立邦设都乎?”于是乘高南望,杨山下萝井傍,寻捡之,有一紫卵(一云青大卵),位号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男以卵生,卵如瓠,乡人以瓠为朴,故因姓。……国号徐罗伐,又徐伐,或云斯罗,又斯卢。” 根据朝鲜半岛新罗朴赫居世的传说,相传赫居世是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瓠,而朝鲜语“瓠”的固有词音“박”,与汉字“朴”同音,所以取姓为“朴”。
第三支源出北狄满族等。据清朝《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满族八旗有朴佳氏,世居沈阳,清朝中叶后改为朴姓。

姓氏来源

播报
编辑
1.中国朴姓最早起源于东汉时益州(今大致为四川巴郡。据 《三国志·魏志》记载:“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
2.如今吉林朝鲜族此姓甚多,这是朴姓的另一个来源。
朴姓在朝鲜半岛上的分布
朴 氏有 70余本
本贯 始 祖 由 来
密阳 朴赫居世 新罗国的太祖,到了七代逸圣王时期分派系。有传说。
朴彦深 新罗54代景明王第一王子密阳太君
潘南 朴应州 高丽叫期潘南县护长。
竹山 朴基伍 分为督圣伯派、文光公派。
咸安 朴 善 高丽王朝的礼部尚书
顺天 朴永奎 开国功臣,江南大君。
高灵 朴彦圣 高阳大君的后孙。分三派。
务安 朴振胜 朝鲜宣朝时期任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
忠州 朴 英 沙伐大君的九代孙。
尚州 朴 丽 沙伐大君的12代孙。
阴城 朴铉桂 李王朝的开国功臣,上将军
宁海 朴济尚 高丽人士。
灵岩 朴圣济 高丽时期的侍卫大将。
蔚山 朴允雄 高丽国开国功臣。
固城 朴 彬 高丽文下侍从,封固城伯
珠原 朴文 高丽大将军,又称龟山朴氏。
云峰 朴仲夏 朴赫居世的40代孙,封为云峰君。
春州 朴 恒 高丽高宗叫期的文官。
比安 朴宗珠 新罗朴元生的20代孙。
江隆 朴 淳 高丽明宗时期的兵部尚书兼大将军
庆州 朴 辉 高丽月城大君的后裔。
泰山 朴彦尚 中始祖是朴铉孙。
沔川 朴述熙 高丽开国功臣。

迁徙分布

播报
编辑
汉族朴姓有四种读法:一读「瓢」(piáo),分布在陝西省、安徽省、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镇朴庄村、山东省、辽宁省沈阳市;
二读「卜」(bŭ),分布在江苏南通市;
三读「标」(biāo),分布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四读「朴」(pŭ),分布在山西省、北京丰台区大兴区
满族的朴姓有「瓢」(piáo)、「颇」(pō)两种读法,前者分布在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后者分布在河北廊坊市、承德市。
土家族的朴姓读「瞟」(piăo)或「朴」(pŭ),分布在重庆市渝中区大足区武隆区丰都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姓氏名望

播报
编辑
朴世龙,朝鲜族,1976年4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