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受訪童:與友師見面時間太少 - 東方日報
要聞港聞

60%受訪童:與友師見面時間太少

有組織昨到立法會申訴部,反映對「共創明『Teen』計劃」的建議。 有組織昨到立法會申訴部,反映對「共創明『Teen』計劃」的建議。
有組織昨到立法會申訴部,反映對「共創明『Teen』計劃」的建議。
【本報訊】有組織早前進行的調查發現近80%受訪兒童希望參加「共創明『Teen』計劃」,但逾60%曾參與計劃的受訪兒童認為與友師見面的時間太少、約40%認為財政支援太少,該組織昨到立法會申訴部反映有關情況,並提出包括增加計劃受惠人數及對象、建立申請優次機制及設立配對津貼鼓勵企業參與等建議。
約4成指財政支援不足
當局於2022年推行「共創明『Teen』計劃」,旨在協助清貧兒童開闊眼界、加強個人自信、建立正向人生觀,首階段對象為來自弱勢社群家庭的中一至中三學生,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擴至中四學生,名額增至4,000個。社區組織協會及兒童權利關注會透過網上問卷調查訪問315名兒童,79.4%受訪兒童表示希望參加計劃,主要原因是希望增廣見聞、拓寬眼界,以及獲得更多學習機會。在計劃下,參與兒童目前平均每月與友師會面一次,每名學員將獲發5,000元啟動資金,在友師的指導下使用,成功完成計劃後另發5,000元獎學金。62.1%曾參與計劃的受訪兒童認為與友師見面時間太少,亦有40.6%受訪兒童認為相關金額太少。
該組織指出,根據統計處資料,2022年全港933,900名18歲以下兒童中,222,600人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雖然當局去年宣布增加計劃名額,但仍屬杯水車薪,建議當局加強計劃規模,包括增加受惠人數至每期20,000名貧窮兒童、擴闊受惠對象至非劏房及小四至小六的貧窮學童、引入經濟或社會因素審查制度訂定優次、增加師友培訓、設立配對津貼鼓勵企業參加、增加活動數量及提供津貼、計劃服務期延長至不少於兩年等。
對於基層兒童及青少年參加暑期活動的情況,該組織亦訪問225名6至18歲以下基層兒童,發現57.5%受訪兒童過去一年不曾報名參加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或青年及兒童中心的活動。該組織稱,根據調查,68.3%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沒有特別舉辦針對貧窮兒童或青少年的活動、86.4%兒童及青年中心亦無相關活動,絕大部分康樂及興趣班均有收費,建議當局訂立青少年中心活動收費減免機制,並補貼服務單位,以及增加康樂活動受助名額,訂立活動收費豁免機制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