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遇25年來最強震 全球關注晶片供應鏈 - 客家電視台

臺灣遇25年來最強震 全球關注晶片供應鏈

2024-04-04

臺灣4月3日,花蓮近海發生規模7.2強震,全世界都關注地震對科技產業影響,台積電發聲明表示,地震發生後10小時內,晶圓設備復原率超過7成,新建晶圓廠復原率超過8成,業界估計台積電報廢晶圓可能低於1千片,扣除保險後,影響約20億元以下,輝達則認為,地震不會對供應鏈造成中斷,另外根據外國媒體報導,強震後預計手機等智慧科技產品,未來幾個月可能變貴。

3日早上全臺天搖地動,臺灣發生25年來最大地震,科技業因此產線一度停擺,但業界估計台積電報廢晶片,可能不到1千片,扣除保險損失約20億元以下,對第二季財測可能減少6000萬美金,毛利減少低於0.5%。

資深產業顧問 陳子昂:「畢竟20億臺幣以內,是台積電能夠控制的營收減損的範圍,對毛利率的影響也是在0.5%以內,所以我覺得,不論對台積電第二季的營收還是毛利率,影響都很有限。」

根據地震測報資料顯示,3日新竹、龍潭和竹南科學園區,最大震度5級,臺中和臺南科學園區最大震度4級,臺灣半導體產業歷經921大地震後,抗震係數都有提升,台積電廠方有7級抗震設施,台積電發聲明指出,地震發生10小時內,晶圓廠設備復原率超過7成,新建晶圓廠復原率超過8成,部分廠區少數設備受損,影響部分產線生產,主要機台,包含所有極紫外光刻設備都沒受損,輝達則回應,地震不會對供應鏈造成中斷,不過有外國媒體報導,包含手機、筆電和電視等智慧科技產品,未來幾個月將變貴。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研究顧問 柴煥欣:「如果說是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的話,庫存供給無虞的前提之下,我們並不認為說這一次的地震,就會對整體的產業鏈的價格,造成波動或者是衝擊。」

專家認為地震對台積電,或臺灣其它半導體大廠影響有限,至於CNN報導,台積電晶片集中在臺灣製造風險高,專家表示,台積電還是得持續深耕臺灣,才能有助提升供應鏈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