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数据,公安部和统计局,谁的数据更真实?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 - 雪球

新生儿数据,公安部和统计局,谁的数据更真实?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6喜欢:5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姓名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而2021年的数据为887.3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2021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两相对比,统计局新生儿数量都比公安部的数据多,2020年多接近200万;2021年也是180多万。

鉴于公安部的数据显然更加可信,显然统计局的数据是注水的。

鉴定完毕!对吧,各位!

还会有人说,xxx的数字,你也能信?真是服了你。标点符号都不能信!有句话不是说吗,xxx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

似乎做出统计局数字准确的论断并不难,因为公安部顺带公布新生儿性名情况,不仅仅有全国,还有省市区的,显然可信度更高!

但是,现在我们一起再去读一下公安部通告: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

简单说,在T+1年的年初,公安部的数字的统计口径是:孩子是T年出生,且来上户口的。

如果孩子是T年出生,但是,父母没有给孩子上户口,公安部不知道,自然不能统计进来;

如果孩子T年以前出生的, 父母来给孩子上户口,公安部是不会纳入统计口径的。

那么,为什么不追溯呢?

追溯以前数据,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昨天说央行的社融数据,其统计口径也是多次变化,最新的把理财公司等贷款也纳入统计口径,对2022年的数据,进行了追溯。但是,2022年之前的年份呢,并没有一直追溯。

因为历史原因,比如早些年计划生育,比如就是不着急给孩子上户口,等孩子2-3岁,甚至到了上学年龄了才去给孩子上户口,那么,公安部要按照孩子出生年龄,分别更新当年的数据了?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大众都不会关心过去的数据了。

比如最典型的是人口普查, 2020年进行了人口普查后,统计局会对之前年份的数据,进行修正;有多少人去对比看2015-2019年的哪些数据被修正了?修正了多少?

如果关注国内人口问题,关注统计局人口上的数字,都会清楚,统计局的数字唯一相对准确的就是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其他年份的数字都是抽样人口的模型测算,不是实际公布的数字,不管是新生儿人口,还是死亡人口。

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在今年1月份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

实际上,统计局是一个归口部门,很多数据并不是统计局自己去统计,而是国务院各部委,比如金融相关的数据,就是来自一行两会;出口等数据就是来自海关;农产品数据来自农村农业部;工业品产量来自工信部等等,因此,有些时候,把一些“注水”的数据全部让统计局来背锅,是有失偏颇的,类似波斯信使——谁来报送坏消息,就怪罪与于谁,推出去斩了!

而实际上,各部委,对于媒体/分析师报告的词汇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货物进出口,在如何处理境外运费+保险上,海关和央行的定义并不相同,因为央行的货物/实物贸易,不含运费和保险的;

比如,对于外资在国内的投资,央行和商务部的口径也不一样。

如果不明就里,数据一对比,就会发现数据对不上了。

回到人口新生儿数据上,既然公安部不够全面,而统计局的数据又抽样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的模型推算,有没有一个部门的数据相对准确呢?

有,但是,滞后性很大。这个部门就是教育部的每年的小学招生人数。目前我们国家小学招生人数几乎是99%了,而且,因为新生儿从出生到上小学,还存在不可避免的死亡率,因此,教育部的这数据,相对是比较可信的。

从教育部分的数据看,2015年以来小学每年招生数量都在1700万以上,这个数字是高于6年前新生儿数量的,为啥会高呢?一方面是统计局模型可能有偏差;一方面理论上是6周岁必须上小学,但,实际上各地都有超龄儿童上学,类似公安部上户口,每年都有超过1岁的孩子来上户口一个道理。

简单说,关于新生儿数据,

公安部只能掌握当年主动来“汇报”的(类似报案,被盗案件一定大于公安部披露办案案件数量一个道理)

统计局,没钱没人没也没有必要,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一个不漏的人口普查来精确统计。

我的问题是,能改进统计方式吗?包括死亡人口的统计。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进行统计?哪个口子?谁来负责?

另外, 美国、日本、法国等人家是如何统计出生和死亡人口的?人家是也是在河里摸石头?

1月份社融数据出炉了,我却想吐槽一下央行

全部讨论

2023-02-17 11:19

除了文中提到的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数、公安部公布的当年新生儿上户口人数、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外,还有卫健委公布的新生儿活产数、中检所公布的卡介苗批签发量可以作为参考。不过,这些数字都是用于看趋势,精确数字只能看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但那也有一些误差,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基层工作做得不一定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