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利弊影響及治理--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

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利弊影響及治理

王志昭
2019年12月10日15:10 |
小字號

【摘要】由於短視頻的碎片化、互動性、豐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眾的網絡社交需要,短視頻逐漸成為青少年的“新寵”,但由於青少年涉世未深,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定型,極易受到網絡內容的影響。14歲女孩哲哲模仿短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的自制爆米花視頻,結果發生爆炸不幸去世。在輿論壓力下,“辦公室小野”停更,但短視頻與青少年的關系也成為引人注目的話題。

【關鍵詞】短視頻﹔青少年﹔媒介素養﹔媒介依存

近年來,刷網絡短視頻已經成了大家茶余飯后常做的事,而短視頻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很多未成年人也迫不及待地跟風學習。2019年8月22日,山東棗庄14歲女孩哲哲與鄰居家13歲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視頻,結果使用的高濃度酒精在操作過程中發生爆燃,導致兩人被燒傷,其中哲哲因傷情過重身亡。這件事隨后引爆網絡,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和視頻平台。據《成都商報》報道,“辦公室小野”是中國最火的美食視頻博主之一。在輿論壓力下,“辦公室小野”雖然刪除了這條發布於2017年的視頻,但短視頻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為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一、短視頻:大眾傳播的生力軍,青少年人群追捧的信息傳播利器

短視頻就是短片視頻,有15秒、1分鐘、3分到5分鐘的視頻。短視頻是主要依托於移動智能終端實現快速拍攝與美化編輯,可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實時分享和無縫對接的一種新型視頻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語音和視頻,可以更加直觀、立體地滿足用戶的表達、溝通需求,滿足人們展示與分享的訴求。

《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為78.2%。[1]由於短視頻的碎片化、互動性、豐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眾的網絡社交需要,短視頻逐漸成為青少年的“新寵”。依據短視頻的相關用戶畫像來看,目前短視頻用戶主要是青年人群,根據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青少年作為我國網民佔比最高的群體,佔據了總量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比例也接近10%。[2]短視頻在給青少年提供多樣化信息的同時,由於青少年涉世未深,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定型,也極易受到網絡內容的影響,其往往對網絡內容“單向化”吸收,加之有些平台本身缺乏監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本文將從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利弊影響、治理及引導方面展開論述。

二、短視頻對青少年成長和生活的正面影響

(一)短視頻大眾傳播功能降低了獲取知識的門檻,促進社會知識信息良性循環

Web2.0時代革新了媒體形態,短視頻在短短幾年勢如破竹,憑借平民化、社交性等特點收割了大批用戶,尤其是短視頻內容豐富多彩,滿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同樣是學習知識、了解文化、增長見識、培養技能,創新的表達形式、敘述方式,不但對青少年群體更有吸引力,而且也會大大提高青少年在學習體驗過程中的效率。所以說,短視頻平台這些優質內容,能夠成為很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補充。

同時,短視頻還提供了一種為欠發達地區彌補教育短板的機會,青少年可以通過短視頻了解在欠發達地區難以接觸到的信息、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填補知識鴻溝,降低知識獲取成本。比如,中國科學院的新媒體團隊“中科院之聲”在抖音上開設賬號,發布來自科研一線的生動有趣的知識短視頻,取得了不錯的大眾傳播效果,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粉絲。

(二)低門檻短視頻平台賦予青少年群體更多表達權,滿足青少年旺盛的創作與社交需求

互聯網的草根化與無界性,在短視頻上也得到體現,短視頻以UGC(用戶生成內容)為主要內容供應手段,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群體也成為短視頻的生產者。青少年用戶群體也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短視頻的創作者、分享者﹔另外一種則是短視頻的用戶,或者說是消費者。前者並非是以營利為目的創作短視頻,而是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傳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此來享受分享的樂趣,同時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

青少年短視頻創作者所創作的短視頻內容,也更加符合青少年用戶的心理特點,貼近他們的情感需求,能夠充分釋放青少年旺盛的表達欲和表現欲,也更加能夠滿足他們在網絡虛擬和現實世界的雙重需求,以及他們的創作與社交需求。青少年也在短視頻的分享互動中不斷積累社會資本,展示自身個性,建立一種虛擬社交關系,獲得社交的滿足感。可以說,短視頻給予了青少年更多的自我表達機會與空間。

三、從沉迷到模仿,負面信息傷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塔爾德認為“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現象”,模仿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3]而青少年正處於人格形成和社會化過程階段,極易受到外界影響。短視頻由於傳播和制作門檻低、成本低,低俗化、庸俗化內容層出不窮,容易誤導青少年,甚至一些視頻涉及高危動作、獵奇表達,造成青少年風險性模仿,嚴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一)海量信息淹沒中的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是指過度沉迷於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的一種社會病理現象。[4]短視頻具有海量性和多媒體的特點,音視頻的表現形式具有極高的感染力和輕鬆愉快的視覺刺激。青少年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抵制誘惑能力有限,不能進行有效的自制而沉迷碎片化的娛樂之中,把本應是消閑娛樂之地看成逃避現實的庇護所,沉溺於短視頻所帶來的“准社會互動”的滿足感,回避現實的社會互動,長此以往就養成孤獨自閉的社會性格,習慣性地從媒介中尋求價值和行為認同,從而產生媒介依存症。

(二)低俗泛娛樂化內容侵蝕主流價值觀

短視頻雖然信息量龐大,卻由於草根化特點使得其內容良莠不齊,大多靠獵奇、刺激、低俗、娛樂等內容來抓住受眾的注意力,而青少年的心理認知發育不完善,對內容的優劣難以辨別,無法做出正確價值判斷。

(三)盲目從眾的模仿造成現實傷害

從抖音平台的內容生產流程來看,短視頻大多是依靠引發UGC模仿傳播的效果,來評價其火爆的程度,但盲目的模仿會造成青少年的心理或身體的直接傷害。一是在網絡集群的引導和暗示下,青少年為了獲得歸屬感和團結感,會與多數人保持一致而盲目跟風,尤其是作為粉絲群體進行的非理智群體行為,造成行為失范﹔二是青少年在缺乏辨別能力與好奇心強的心理驅動下,會對一些危險的專業動作或正確或錯誤的模仿,容易造成對身體的直接傷害。

(四)消費主義培養受眾商品論認知

短視頻作為信息產業中的一種商業形式,充斥著大量的消費信息,彌漫著物質至上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青少年參與其中會過早被商業化、消費化價值觀所引導,成為一種被消費的商品,被販賣注意力而接受廣告。同時,又接受視頻裡的消費主義價值觀,將物質作為人生奮斗的目標,形成畸形價值觀,從而成為資本的奴役。

(五)個性化推薦引發青少年信息繭房

美國學者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指出,受眾隻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目前,短視頻平台大多是順應用戶個性化需求,通過算法推介來推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信息繭房的形成。對青少年而言,信息繭房不僅會限制其自身的知識廣度和視野,更會影響其心理和價值觀健康。陷入信息繭房,排斥自身不感興趣的內容,會使青少年淡漠公眾議題,回避對公眾議題的關心和討論,削弱其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和社會責任感。長期處於信息繭房中,還會使錯誤心理、錯誤思想、錯誤的價值觀被進一步強化,容易視野狹窄、偏執自負、盲信盲從,滋生青少年社會問題,嚴重妨礙個人正常的社會化過程。

四、多管齊下,治理短視頻生產和播出亂象

目前,短視頻作為盛極一時的傳播媒介仍然存在多種弊端,而用戶的年輕化也使得這些弊端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辦公室小野”的停更並不是問題解決的辦法,針對短視頻亂象的根源採取有效措施才是關鍵。從2018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對短視頻的治理,相關的短視頻平台也出台了多種整治措施。隨著5G技術的發展,短視頻必將迎來新一波發展高潮,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網絡用戶主體之一的青少年的發展,主流媒體、平台、行業、個體應該合力規范短視頻市場。

(一)主流媒體:自覺成為短視頻領域的價值標杆

新媒體時代,傳統的主流媒體仍在形成共識、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流媒體應主動借力短視頻傳播方式,與短視頻平台開展合作,借助本身在傳播內容質量和深度上的優勢,以改變傳播語態、豐富傳播內容與增強貼近性等來獲得短視頻用戶的關注,使得優質內容與思想內核憑借“國民流量”來廣泛傳播,增強在行業中的輿論導向作用,樹立內容創新的行業標杆。如《人民日報》新媒體頻道設立短視頻平台,定期更新“祖國70周年”活動動態,傳遞核心價值觀。《新聞聯播》也進駐抖音、快手短視頻平台,一方面發揮主流媒體的公共服務作用,另一方面也為短視頻行業帶來了汋汋清流,優化了內容市場,避免了“泛娛樂化”趨勢。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認為,主流媒體應主動搭建起普通表達者與精英表達者之間的溝通平台,形成良好的媒介生態[5],以“泛眾化”的傳播框架,引導社會內容生產轉向良性、積極、正面的表達互動,在保証短視頻滿足普通表達者情感表達、參與協作和增加社會資本的同時,也要對其進行質量上的引導,號召全民范圍內對短視頻平台進行監督。

(二)行業: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保護特定人群

由於短視頻行業惡性事件頻發,短視頻內容的規范也成為短視頻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南京大學杜駿飛教授認為,針對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短視頻平台的發展理念應是人本主義,而非資本主義。短視頻本身也是大眾媒介的一部分,需要認識到自身對青少年可能產生的影響和社會職責。

根據美國學者格伯納的涵化理論,大眾媒介對人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短視頻對於正處於人格形成和社會化過程的青少年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短視頻內容也會長期地影響青少年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因此,嚴格規制短視頻中有可能危害青少年的內容,出台保護青少年使用短視頻的措施,是短視頻行業的當務之急。目前,YouTube實行13歲以下青少年保護措施,抖音上線的“風險提示系統”和“時間管理系統”,快手上線的“家長控制模式”和未成年人過濾內容池等,都邁出了保護青少年的第一步。

2019年年初,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台管理規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進一步明確了短視頻的內容傳播要求。

(三)平台:認清性質,講求導向,嚴格把關

隨著短視頻成為大眾主流娛樂方式和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短視頻平台方應意識到,短視頻也是大眾媒介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是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也是反映意識形態的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因此,平台方不能隻以經濟效益為目的,還應發揮短視頻作為大眾媒介本身的社會環境監測、協調社會關系和傳承文化遺產等功能,處理好社會利益與商業利益的關系。整治短視頻亂象不是要將其扼殺,而是要合理利用短視頻傳播正面向上的內容,教育大眾,正確引導輿論。

平台作為短視頻的直接管理方,還應加強行業自律,制定更為嚴格的內容管理規則,可利用編輯加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短視頻內容的把關和審核,監測涉及特定敏感畫面或者語音的短視頻內容,提高把關和審核效率,優化短視頻內容,降低低俗內容的流出量,並且可以通過建立用戶投訴舉報制度來增加約束力,發揮平台自身的自我淨化功能。目前短視頻平台已趨於飽和,隻有優質內容才能增強平台的競爭力,因此,平台方應通過好的用戶獎勵機制引導用戶生產優質內容,冷落不良內容。

(四)個體:提高青少年的個人媒介素養

所謂媒介素養,就是公眾利用媒介資源動機、使用媒介資源的方式方法與態度、利用媒介資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對傳媒的批判能力等。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是整治短視頻亂象的關鍵,而整治短視頻亂象的當務之急是提高青少年認知、參與、適應媒介的能力。目前,不少青少年的媒介素養與之運用媒介的能力仍不匹配。一方面,學校應開展媒介素養相關課程,引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審美取向﹔另一方面,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應注重對青少年媒介素養的培養,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懷,而不是讓其從網絡中尋找心理歸屬。

總之,從社會大環境到政策法規再到平台自身,探索短視頻行業規范化的腳步從未停下。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未來短視頻行業必然會越來越規范。短視頻作為新媒體時代應運而生的一種媒介形式,我們應該保持辯証的眼光去看待,將其存在的問題解決,讓短視頻的快速發展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數據分析: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EB/OL].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90302/1100031142603.shtml.

[2]2019年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930850.html.

[3]杜瑾.從傳播學看當今青少年禮儀文化教育的缺失[J].新聞愛好者,2014(1):20-22.

[4]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A%92%E4%BB%8B%E4%BE%9D%E5%AD%9.8%E7%97%87/8394517?fr=aladdin.

[5]喻國明:5G時代視頻將大行其道[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9-05-15.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 評論
  • 分享
  • 關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