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點的基隆廟口正要收攤,而不遠處的「崁仔頂街」才開始熱鬧 - every little d

深夜11點的基隆廟口正要收攤,而不遠處的「崁仔頂街」才開始熱鬧

Kan-Zai-Ding Fish Market

深夜11點的基隆廟口正要收攤,而不遠處的「崁仔頂街」才開始熱鬧

說到基隆,許多人先想到的可能是以小吃聞名的基隆廟口夜市,當時的我也是。美味的食物、俗又大碗的各式料理用味道引來大批遊客前來朝聖嚐鮮,是台灣最有名的美食夜市。

文字:許傑

潮水中誕生的港口文化

高三那年家人帶我到基隆旅遊,當時拜訪了基隆廟口與廟口內的奠濟宮,我向神明許願:志願我選了好幾個地方,雖然基隆也在我的志願名單內,但千千萬萬就是不要讓我來到這座非常愛下雨的雨都-基隆。最後,榜單揭曉,我確定落腳基隆念書。這段記憶讓我非常難忘,基隆因而在我大學求學4年多的時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許多遊客來到基隆只在舌尖上留下了旅行記憶,卻少有人來探究基隆廟口的真正歷史。但其實「基隆廟口夜市」的「廟口」與「夜市」是分開的。「廟口」指的是奠濟宮前那一條街上的固定攤販,也是美食、攤販聚集最多的地方,部分甚至全日營業。「夜市」則是過了廟街之後,左右兩側延伸出去的商圈,只在夜間才營業的攤販。

41314408550_9e5ca67ee8_k

Photo Credit: bryan...@Flickr CC BY SA 2.0

追溯基隆廟口的發展,與奠濟宮大有淵源。基隆也靠海,大多基隆人都是家業傳承下的討海人,對於在海洋舞台上活躍的「浪人」來說,神明是他們每回出航心中唯一的寄託。出發前的平安祈求,返航後的祭拜感恩,反映的是討海人的虔誠與真心,讓基隆的廟宇文化也比其他城市扎根來得更深。

城市的發展都是從人潮最多的地方開始,而基隆這座城市,無論經濟、藝術、文化等活動,也是從「廟口」延伸展開。

奠濟宮俗稱聖王公廟,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早期來來往往的香客繁多,不論是港口邊的工人、路過洽公的商人、返航的船員及船長,都會前來廟裡參拜,是基隆人潮聚集、流動最頻繁的地方,香火非常鼎盛,進而打下了基隆廟口的基礎。

1970年後,奠濟宮前的街市型態逐漸形成,再透過商圈打造,短短幾百公尺的街道兩旁已經有近200個攤位,規模是以前的好幾倍,最後發展成台灣最著名的「基隆廟口夜市」,更帶動了整個基隆的觀光發展。可惜最後基隆廟口夜市的知名度已遠遠超過奠濟宮,讓原本應該是主角的奠濟宮,變成了襯托的綠葉。

基隆夜市 | 廟埕中的味蕾記憶

P_8_基隆夜市

Photo Credit: 台灣老街

基隆是台灣最美味的夜市,有鼎邊趖、天婦羅、肉羹、蚵仔煎與滷肉飯,來到這裡嘴巴忙到沒停過。陰錯陽差考上基隆的大學,在基隆扎根4年、加上自己多住了2年,總共在基隆生活了有6年時間。6年期間,宿舍緊鄰基隆廟口,每逢晚餐不知道該吃什麼的時候,就會和室友一同往人潮擁擠的廟口夜市裡鑽,廟口也就成了我的廚房。

在地人常說,不知道該吃什麼就到廟口吃吧!從第一家吃到最後一家,從新開張的店吃到百年老店、從剛開始的懵懂無知吃到許多地雷,逐漸地愛上了這裡的一些小攤。從知名的鼎邊銼、奶油螃蟹、螃蟹羹等等,吃遍了廟口裡所有的店家,每個店家的好味道也成了我現在離開基隆後的懷念回憶,也成功的用美食餐桌讓許多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味道記憶。

崁仔頂 | 越夜越熱鬧的台版築地市場

p_10_市場內販售許多市面上很難見到的魚種。有些魚長得真的很特別,如果有興趣要

Photo Credit: 台灣老街

深夜11點的基隆廟口正要收攤,而不遠處的崁仔頂街,正開始熱鬧。每天凌晨2點到早上6點,各地的小吃店、餐廳老闆甚至魚販湧入崁仔頂,批發一箱又一箱的A級漁貨,這是夜間限定的台版築地市場「崁仔頂魚市」,也是台灣北部最大的漁貨貿易市場,更是近年來吸引許多外國人慕名而來的隱藏版魚市。

崁仔頂是基隆最早發展的街道,過去建有7間一整排住商兼有的房子,在1929至1931年間成立了五家魚行。因靠近海口的地緣關係,漁民們抬著漁貨,爬階梯上街道將漁貨委託商家銷售,買賣交易聚集進而形成商圈。由於台語的石階也叫「崁仔」,崁仔頂魚市因此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台灣有名的漁貨買賣市集。

然而,崁仔頂過去並不賣新鮮的魚,只從事加工過的魚,但崁仔頂的漁貨非常豐富,從台灣各地的近海、遠洋漁業的漁貨應有盡有。新鮮多樣的漁貨,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買賣者與饕客,讓入夜後的崁仔頂,宛如一座夜市般熱鬧沸揚。

中山陸橋 | 雨棚中看雨都

p_12_中山陸橋長約130_公尺,於1976_年興建,又稱「高砂橋」。

Photo Credit: 台灣老街

基隆多雨,在地人也發展出了一套雨中生活的方式,像是「天橋延伸並頂蓋」就是基隆的特色。來到基隆,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雨遮及很長、很長的天橋或是迴廊連接著,台灣其他縣市都沒有這樣的景象,這也成為基隆限定的景觀。

近年基隆最經典的代表作,就屬橫跨基隆中山一路與孝四路的天橋「高砂橋」。搭乘火車、客運通勤的基隆中山區、仁愛區與安樂區居民,都會利用中山陸橋返家。這是他們每天都會使用到的必經之路,不過天橋因為年久失修,曾經在2013年發生過坍塌事件。

在坍塌事件之前,高砂橋即是許多電影、MV取景的場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電影《千禧曼波》中,舒淇在這裡走過,讓這座橋齡已經超過40年的陸橋,聲名大噪。隨著網路發達,社群軟體Instagram中的IG客,再度帶起一股新的旅遊風潮。許多IG客會專門去找一些很漂亮、或是平常看起來沒什麼的景點拍照打卡,間接帶起一股旅遊風潮,許多被遺忘的景點,因此得以復活,中山陸橋便是其中一個例子。復古斑駁的天橋場景,吸引了許多IG客前來拍照、打卡紀念,拍下一張張非常復古懷舊的好看照片,也讓這座陸橋串聯起旅人與基隆的生活軌跡。

同場加映

本文摘錄自《台灣老街:從街屋建築、城市文化、庶民美食,看見最懷念的時代故事,尋訪最道地的台灣味》,創意市集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書籍介紹

創意市集《台灣老街》立體書封

從北到南走訪各鄉鎮老街,帶回一個個扣人心弦的在地故事,找回老街風華,重現舊時台灣的生活況味。從街廓延伸出去的,不只是歲月光景,還有各鄉鎮的特色樣貌與在地人情。

到越夜越熱鬧的台版築地市場基隆崁仔頂體驗糶手叫賣;在雨霧中的九份山城巷弄緩慢行旅;漫步菁寮老街的時光長廊感受滿溢人情;喝一口新城老街最人氣的檸檬汁,旅途回憶就像無法忘懷的沁涼酸甜在心裡漾開,然後期待,下一次再次踏上旅程。

責任編輯:劉怡廷
核稿編輯:楊士範

精選書摘 avatar

精選書摘

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更多此作者文章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