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逆襲!國產「大小姐短劇」霸屏日本市場:下載量達40萬 - 中國人線上看

「土味」逆襲!國產「大小姐短劇」霸屏日本市場:下載量達40萬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4-22

中國土味短劇的風,從歐美吹到了日本。

不同於執著「扇巴掌、誤會、下跪」三件套的中式霸總,在日本,隱藏身份打工、整頓職場的豪門大小姐,才是短劇主流。女主隱藏豪門身份從底層實習生做起,卻被冒充豪門小姐的女配聯合上司推倒在地,而後亮明身份的女主手撕綠茶女配,扇上司巴掌,懟職場前輩,完美戳中觀眾爽點。不同於國內對「出軌」行為的厭惡,在日本,女主主動「出軌」年下小奶狗的題材大受歡迎,霸總徹底讓位給了大小姐。

選擇出海日本的短劇公司,吃到了大小姐紅利。今年2月,上海嘉書公司旗下的短劇APP TopShort,在日本iOS應用暢銷榜排名一度超過Netfilix,累計下載量達到40萬。如今TopShort單月營收穩定在70-80萬美元之間,30倍碾壓日本本土的短劇APP。

圖/TopShort的短劇(大小姐文學和出軌文學)

來源/TopShort TikTok官方賬號

出海日本看似小眾,但背後是一本經濟賬。

國內短劇行業早已捲起精品化,短短半年,單部短劇成本從2023年前的10萬元飆升至30萬。一批短劇公司選擇出海,但短劇行業的頭部公司,如九州旗下的ShortTV、中文在線旗下應用Reelshort等,早已在人口基數更大、消費力更強的歐美市場,將短劇卷到了「單部15-20萬美元製作成本,投流成本達千萬」的量級。而日本單集拍攝成本則基本穩定在80萬元(10萬美元)。

不是歐美出海去不起,而是日本出海更有性價比。

短劇出海日本,拍攝成本4倍於國內,入局風險不低,但隨著國內成本水漲船高,日本反倒成為了如TopShort一樣的短劇公司,更具性價比的出海新選擇。

不過,儘管短劇是2024年少見的仍在增長的產業。春節以來,信達雅、國脈文化、華揚聯眾等諸多A股的短劇概念股連續漲停。但隨著短劇行業駛過爆發期,短劇公司們在苦求新機會的同時,也意識到出海已經成為了一場更重資本的金錢遊戲。

即便月入七八十美金,提起盈利,TopShort兼上海嘉書科技創始人王小書直言,「仍然在賠」。

與國內一天能百集相比,「按時下班」不斷拉長日本短劇拍攝周期,迥異的本地職場文化仍需培養的本土製作團隊,缺乏短劇觀看習慣的用戶,已經出海的短劇公司們面前,還有不少硬仗要打。

靠著頗受日本用戶喜愛的「大小姐文學」,TopShort在今年2月份壓過了Netfilix一頭。

根據廣大大數據,2月,TopShort主要投放劇集為自家熱度最高的短劇《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大小姐的權利騷擾退治)》,與《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大小姐正在偷偷實習)》相似。主要角色皆是假冒大小姐身份的惡毒女配、狗腿同事,媚上欺下的上司,而真大小姐女主則一路「整頓職場」,持續打臉,爽點不斷。

霸總的舊套路,在日本套上了「大小姐文學」的新殼,熟悉的中國土味短劇,在海外照樣大殺四方。

居住在東京的you告訴字母榜,偶然一次在instagram上刷到《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大小姐的權利騷擾退治)》的廣告后,她一口氣追完了免費的前9集,就徹底上頭了。

短劇單集僅1分鐘,月度會員就要約7600日元(49.99美元),比看一場電影(約3000日元)還昂貴,但是為了追完全集55集,她還是選擇了為愛付費。

和you一樣,在日本留學的阿丹,不止一次在TikTok首頁刷到過短劇的解說推廣。除了大小姐文學之外,她更喜歡頗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出軌文學」。

不同於在國內短劇里,出軌往往是惡毒女配的標籤。在日本,「寂寞主婦出軌年下」是大熱題材,這也給厭倦了國內「霸總嬌妻」橋段的阿丹,帶來別樣的新鮮感。在日本留學半年以來,阿丹下載了TopShort、RealShort等等短劇APP,「畢竟,大膽出軌的女主,重生手撕渣男,這種橋段只能在日本看得到。」

中國短劇出海日本曾簡單地翻譯國內已有的短劇,2023年6月,TopShort一次性上線了170多個國家及地區,但王小書發現,在日本拍攝短劇,直接照搬國內爆火的短劇和題材,用戶不會買單。不僅是題材「水土不服」,就連國內已經自成一套的拍攝手法,如「10秒內亮鉤子抓住眼球,1分鐘內重重反轉」等都面臨失效。

短劇導演阿亮也表示,在國內,一集短劇至少3重反轉才夠爽,但在日本,往往數集過後,女主仍然在被上司刁難、女配打壓、眾人誤解,最終揭示身份「手撕惡毒女配」的爽點劇情,比國內延後好多集。這種情況不僅受到日本用戶觀看習慣的影響,也有日本缺乏有網感的短劇導演的因素。

本土化成了出海的必然之選。如同RealShort將中式霸總變身狼人,撬動歐美市場,進入日本后,TopShort選擇在2023年10月在東京設立辦事處,王小書認為,只有當地有正式辦公室,才能幫助獲得日本當地製作人員的信任度。2024年1月,TopShort上線日語原創劇集,從「出軌文學」到豪門大小姐,它終於抓住了日本女性用戶的喜好。

想象中的降維打擊似乎並不輕易,對於出海短劇公司來說,花大力氣本土化,才是出海的第一步。

第一批出海日本的短劇公司,吃到了行業紅利。

2024年2月,TopShort 下載量排名數據登上Top6,超越了排在第12名的Netflix。同時在日本ios娛樂類應用暢銷榜上為第11名,超過Netflix。「目前營收穩定在每月70-80萬美金。」王小書表示。

儘管成績不錯,但出海日本的短劇公司也面臨盈利的問題。即便已經在日本推出了十幾部短劇,但王小書還未賺到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我們在日本市場的短劇,還在賠錢。」

對國內的短劇公司而言,出海往往意味著更大量資金的集中投入,以及更緩慢的資金回報速度。

不同於國內小程序短劇大行其道,短劇出海第一步,就是推出獨立的短劇APP,而組建專業團隊,研發APP,初始成本便可達數百萬元。

出海短劇APP變現方式一般為IAA(用戶看廣告解鎖劇情)、按集付費、訂閱三種方式。在日本,TopShort的定價更多參考了網費,用戶可以直接購買平台內貨幣(5.99美元95個幣,單集解鎖10個幣),主要以包月訂閱(49.99美元)及包年訂閱(199.99美元)為主。

相比國內即時投流、用戶即時付費,用戶訂閱會員、續費的決策路徑更長,也使得製作方面臨著更長的回款賬期。「國內短劇推出幾小時或者當天就能有回款,100萬元的資金能支撐3000萬元的業務,但在日本,回款賬期接近兩個月,想達到同樣的業務規模,可能需要準備一個億的資金。」

王小書告訴字母榜,不像國內早已形成的成熟短劇拍攝產業鏈,TopShort進入市場前,日本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短劇工種分類,因此,包括下游的翻譯,上游的編劇、導演等,都需要從頭培養。而習慣了到點下班的日本演員和工作人員,也拉長了拍攝周期。國內單部短劇拍攝周期已縮短到7-10天,在日本卻需要近2倍的時間。

圖/日本短劇拍攝現場

來源/@miracle wang 小紅書平台

如今,在日本拍攝單部短劇(50集以上,每集1分鐘),成本約為10萬美元,再加上投流費用,TopShort單月成本突破100萬美元。

導演阿亮表示,海外短劇投流的成本結構與國內差異不小。相比起國內「小程序內卡點付費」帶來的資金迅速回籠,已經養成的用戶觀看習慣,在日本還要多付30%的平台稅、廣告費,此外,由於用戶需要通過Instagram、TikTok等社交媒體,跳轉到下載APP頁面,付費路徑更長,導致花錢買來的用戶容易在下載環節流失,而單集付費的用戶如何留存,也成為了關鍵。

因此,即便TopShort已經是當前日本市場的頭部玩家,也仍然處在燒錢開拓市場的投資期。

出海日本已經是性價比之選,但王小書直言,「無論選擇出海歐美還是日本,如果是平台方,至少需要準備一億以上的資金。如果是製作方,也要準備兩三千萬的資金。」如今,出海早已不是小玩家能輕易入局的遊戲。

「出海你只能當作一個長期的事業來做,因為掙快錢是非常困難的。」王小書表示。

對王小書們來說,出海日本的性價比,大都來自於國內市場的襯托。

隨著國內短劇「卷向精品化」,產業鏈上游的演員和服化道等成本都水漲船高。上海嘉書是國內第一批嘗試短劇製作的公司,2021年至2022年期間,單部短劇的製作成本大都穩定在十幾萬元,但到了2023年年中,半年時間,「單部短劇的製作成本漲到30多萬,翻了一倍,對利潤空間的影響很大。」王小書表示。

王小書曾做過調研,2023年前,日本拍攝短劇的單部成本在10萬美元(80萬元人民幣),拍一部短劇的成本,能在中國拍3-4部,「在日本拍片子顯得不太划算」。但隨著2023年後,國內單部成本上漲到30萬元,從拍攝成本角度看,出海日本便變成了一種成本較低的出海新嘗試。

根據SensorTower數據,2022年頭部短劇出海平台下載量/凈流水僅4.4萬次/2.0萬美元,2023年達2823萬次/5671萬美元,實現爆髮式增長。

2024年3月中旬,九州文化旗下應用ShortTV登上了美國App Store下載榜單第一名,2023年11月,中文在線旗下應用Reelshort也多次霸榜Google Play應用商店和App Store的應用商店榜單。但隨著頭部公司火熱拼殺,歐美早變成了「拍攝成本只需十幾萬美元,投流成本可達上千萬美元」的銷金地,相入局分杯羹並不容易。

日本市場,便成了不得不出海的短劇公司的「性價比之選」。盯上日本這片新市場的,也不僅是TopShort一家。

頭部企業如九州旗下的ShortTV、中文在線旗下應用Reelshort等,都已通過推出大熱短劇的日語翻譯版,出海日本,日本本土的bumpTV,也在爭奪日本市場。

根據七麥數據,在日本(娛樂)暢銷榜,Reelshort近3個月的排名最高曾短暫到達62名,其餘時間均穩定在70~200名之間。ShortTV則在近兩個月,短暫在2月衝上過13名的好成績,隨即掉落在50名上下。先一步組建了近100人的日本本地團隊,針對性開發了日本本土短劇的TopShort的排名,則能夠穩定在前20名。

圖/TopShort、Reelshort、ShortTV日本市場暢銷榜排名

來源/七麥數據

不過,即便論在日本的營收和下載量,TopShort已經是中國頭部短劇出海企業,但王小書仍然表示,「(片子)仍然不夠好。」在還需要培養用戶觀看短劇習慣的日本市場,王小書發現,想要製作一部質量和國內齊平的短劇,那些顏值更高、更好的演員,往往對短劇平台缺乏了解和信任。本地招聘和宣傳,也成為了短劇製作公司出海的關鍵環節。

國內短劇市場日益內卷,使得出海已經成為短劇公司們的必選項。隨著日本市場受到關注,Reelshort等成熟平台也紛紛跟進。在王小書看來,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還未開始」,但顯然也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