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拍一部妇好的电视剧?

有人拍花木兰,有人拍樊梨花,有人拍穆桂英,有人拍梁红玉,为什么 没人拍妇好?
关注者
7
被浏览
6,188

6 个回答

执笔:军事魔士——一个喜欢军事战争历史的漫画仔

最近听说有个经常播报俄罗斯战地新闻的大号被封了,我一阵哆嗦。为了安全起见,我决定不定期插入一些历史类战争故事,适当避开些风头。如果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加我围脖公众号避免失联,军事魔士,全网同名。

今天讲咱们华夏的守护者——第一个女将军的故事。

废话少说,下面开讲!

巾帼不让须眉!

宋有梁红玉替夫擂战鼓,南北朝有花木兰替父抗柔然。

但是否有人记得,有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替自己的丈夫南征北战,在古朴苍老的甲骨文中留下了自己守护华夏的大战。

千年易逝,岁月难觅。

妇好,作为商王武丁之妻,本可享受宫廷之贵,却要披甲向四方。

我敬佩她,敬佩所有能够超越自己阶层去活着的那些人。

妇好本女子,执钺为战将。

妇好雕塑

1 商朝大搬家


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其子武丁继承王位。

这个时候,距离商朝成立的公元前1600年已经过去了350年,整个王朝进入到了中期困局。何谓中期困局?就是一个国家到中期之后,马太效应持续变强,利益集团之间的势力线已经固化,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政治内斗会越来越严重。

而商朝也正是在这番历史规律下一路滚滚向下冲去。

要论历史上最能搬家的王朝,非商朝莫属。从历史可以查到的记载来看,商朝在盘庚之前迁都就足足达到了5次之多。不是因为河水泛滥,就是因为政治内斗。商朝的宫廷伙计们表示十分痛苦。

先王盘庚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又来回迁都两三次,最终在河南河北这块大平原上,看定了殷这块宝地。完成迁都壮举的盘庚撒手西去,商朝大权先是到了自己弟弟小辛的手上。

请注意,“兄终弟及”在商朝前期是基本操作,并没有特别多无可告人的秘密。

小辛干了21年再次撒手追哥哥盘庚而去,大权就交给了盘庚和小辛的小小弟——小乙的手上。小乙死了,没有弟弟,于是商王的大权就交到了自己的儿子武丁手中。

看见没,在商朝时期,嫡长子没有任何优势,当老幺的儿子才是最大的赢家。

商朝迁都殷地,一方面将反动势力带到了新地方,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地头蛇没有了地头,铲除起来就洒洒水啦!另一方面,殷地本身位置更靠近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吕梁山脉,地势比之前的那些都城位置都高,再也不用被洪水涮来涮去。

商朝迁都示意图

没有了外部水患,也按住了内部动乱。留给接手商王的基本就只剩一个事——大力发展生产,带着商朝往上冲。盘庚替武丁埋了一个优沃的隔代大礼包。

等到武丁继位的时候,商朝终于在国力上攒足了能量。

但是,商朝的周边也并不太平。


2 野蛮部落的十面埋伏


殷商时代,华夏的中心也就只有黄河华北平原这一块,往大了吹把他的文化辐射范围算进来,往北到北京,往东在大海,往西越过西安,往南抵达荆州。没有现在这样清晰的国境线,只有大致的范围图。

而在这以外,都是商朝眼中的化外之地。

但是化外之地不是没人,不仅有人,还比商朝人更能打。他们不是在北方荒凉的草原上射老鹰,就是在南方湿热的泥沼里捕鳄鱼。论文化文明程度,他们是半原始部落人。论狩猎体力上限,他们是金刚芭比战士。

他们生产力水平比商朝落后,所以社会程度还停留在部落联盟时代。所谓部落联盟,就是神农氏、颛顼氏这样的群体。

但是以文化人自居的商朝人有着先天性的优越感,“氏”是自己祖先用的称谓,自然不想用这个来称呼那些野蛮部落。换个方向来说,你想用氏来称呼他们也无从下口啊!

商朝人:敢问你们是哪个氏族部落的?

野蛮人:上轱辘不转下轱辘转我没有!

这就怪不了别人了,不是我秀优越,而是你们实在没有啊!

于是商朝就按“方”来给这些部落命名,除非有些部落真的能说出自己的“氏”。

“方”在《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大意就是国家联邦的另一种说法。每一个方底下都还有数以百计的大小部落,一个个区分记录在案,怕是把商朝全国的龟壳搬过来也不够用。所以索性在方的前面加一个字,用于区分是哪一方位的部落就行了。B方1和B方2,都是B方方国,言简意赅!白送这些部落一个名字,该躲着乐呵去吧!

于是就有了土方、贡方、基方、苟方、人方、鬼方这些形态各异的命名。而且这个“方”前面的字也特讲究。友好的方国,取名就中性好听顺耳。敌对的方国,那就是怎么难听怎么来,先从言语上羞辱对方获得心理快感。

作为在古文献里和和商朝纠葛最多的方国,鬼方闪亮登场!

鬼方在哪里,没有定论!根据陕西李家崖遗址出土的文物来说,鬼方在殷商西北方向,山西和陕西那块。但是根据李家崖出土的文物带有“鬼”的符号就说这个是鬼方,有点不太合理。就像小鬼子不会自己称呼自己是小鬼子那样,至少在商朝文化里,鬼不算是一个特别靠前的崇拜图腾。

鬼方到底是什么人?这种问题也无定论!有人说他们是匈奴人的祖先,有人说他们是北狄人,等等种种。最有意思的一类说法就是,鬼方是来自印欧人分支的东进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灭掉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之后,继续向东进入到了河西走廊甘肃蒙古地带。和正势头向上的殷商迎头相撞。

好了就此打住!

殷商作为上古时代,文字资料太少,实在很难对着一堆空洞的时空脑补一大堆没有边界的可能。在有限断续的甲骨文中,记载了鬼方是听殷商差遣的小迷弟,双方还有通婚记录。但是同时,《易经》有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所谓商高宗,正是武丁!

由这些只言片语,我也只能勉强做出这样一个推测——鬼方位于殷商西北,经常听从殷商的号令在西北方位帮忙攻打其他小方国或部落,双方的关系一度十分不错。但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因为一些其他原因,鬼方开始串通其他方国一起对着殷商发起掠夺,殷商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决定对鬼方展开讨伐!

武丁的父亲小乙在位的时候就和鬼方打过架,但是奈何当时国力弱,并没有把鬼方彻底按下去。现在好了,盘庚留下的隔代大礼包在武丁的手上生根发芽,商朝在武丁的带领下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3 女武神本是大祭司


武丁这辈子都不会猜到,自己居然能娶到一个这么能打的老婆。

妇好(读音:子),原本是殷商周边地区的一个贵族的女儿。生在母系部落,还是贵族女儿,这样的身份加持让妇好拥有了一个能接触特殊利益位置的机会——大祭司。大祭司在那个神神叨叨的年代,几乎就是神权的象征。那意味着统治阶层的洗脑神器,这种位置不是圈内人压根碰都不让碰!

据甲骨文记载,妇好的第一重身份就是大祭司。我立刻在脑海中浮现出了尼泊尔活女神童幼的身影。在那个远古的时代,她的家族不可能等着妇好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知书达理亭亭玉立之后再传授她算命卜卦的特殊技能,因为商朝的平均年龄压根就不允许,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女性12岁就要出嫁的原因。

相反,在她长大稍微明事理之后,就会被父母指定了一条唯一的路——大祭司的位置,就是我女儿的!

没有刁蛮公主的任性,只有虎爸虎妈的严苛。因为大祭司的作用,就是整个部族的精神控制器,容不得半分闪失。妇好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所谓卜卦占星,自然要学习很多天文和地理风水知识。同时要善于圆谎,还得磨练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观察人心人性的洞察力。为了唬住天真可爱的老百姓,还得学点化学物理知识和基本的魔术戏法。骗子会的那些她得学。骗子不会的那些她更要学。

而且在这个时代,国家也好,部落也罢,很多大事在决策前都要占卜问天问地,问鬼神问空气,问完之后再决定干不干。所谓问天问地干不干,实际上就是祭司自己在决定干不干,祭司俨然就是部落和国家体系中的决策者之一。这就需要祭司还要有很强的决策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打造出了一个能随机应变、洞察人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运筹帷幄的大祭司。这些本领套在大祭司的身上就是一个合格的神职人员,但是没想到这身本事用到了军事领域,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鼎鼎有名的女将就此登场。

妇好作为母系部落的女性大祭司,身份的高贵可见一斑。刚巧武丁前任王后去世了,需要再挑选周边强劲的部落进行部族联姻。妇好作为部落尊贵女性,自然就获得了武丁的青睐。

武丁有60个老婆,但是正妻只有一个,妇好就是正妻中的第三个。其实到这个时候,妇好才正式叫妇好(读音:子)。因为武丁得到了一位神职老婆,心花怒放,赐给妇好一块封地叫“好”(读音:子),妇好的姓才由此确定。

是的,妇好姓好(读音:子),名在前,姓在后,瞬间追平国际化潮流。

大婚之后,妇好和武丁就是一家人了,武丁家的事,就是妇好家的事。

借着占卜算卦的这一身本领,妇好很顺利就能跻身决策圈。几个人关起门来把话说明白之后,武丁发现自己的老婆不仅仅是一个装神弄鬼的跳大仙,是真的有点运筹帷幄的本事。

这样天生就被培养做决策的人,能力领先一大票官员。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关在后宫当花瓶真是可惜了。

于是武丁就把一些政务上的事交给妇好去处理。访问国家的老者,武丁派妇好去。前往外地访问,武丁还是派妇好去。配合大臣办事,武丁让妇好安排人手。抓捕逃跑的犯人,妇好当仁不让。

武丁除了正妻王后,剩下的60个妃子统称“多妇”。妇好远在外地出差,还能在外地召见多妇,多妇还得马不停蹄地赶过去。妇好的查岗统御力可见一般!

你以为剩下的故事就是妇好权力膨胀成为国家女王?不不不!

妇好地位如此高贵还手揽大权,却十分注意君臣分寸。每年都雷打不动地从老家运来很多贡品,这些贡品弥足珍贵而且数量庞大。让武丁彻底看清了妇好背后部落的实力。

武丁特别高兴,不仅特许妇好回自己的封地办公,还给她批了三千士兵的名额。要知道,整个商王朝拥有的士兵也不过3万左右。

我严重怀疑,这就是分封制的源头!


4女武神历练记


某年某月,夏天。(甲骨文,记事也就这水平了)

商朝北方边境狼烟四起,外族想再次冲进中原掠夺。武丁连派几员大将都没法取胜,和敌人在边境地区拉拉扯扯十分被动。商朝朝野一片震动,人心惶惶。

武丁找妇好算命,想看看该如何是好。

眼下妇好也干出了不少政绩,躺着享福安康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蛮族入侵,被劫掠的百姓们却只能曝尸荒野。正如前文所说,我敬佩她能够超出自己的立场和阶层所活。举八个方面来说都轮不到她一个王后上战场,但是她依然向武丁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老公,不然让我带兵去抵御敌人吧!”

“不行,绝对不行!你是我最好的贤内助,你要是出了岔子,我就入地无门了!”

“不是我说,你派出去的大将,没一个有我见多识广,没一个有我能掐会算,没一个有我受过的高等教育多。让你的大老粗们退下吧!”

武丁应允,但是心心念念的武丁还是十分担心妇好的安危,要求妇好给自己算一卦。

算命哪有给自己算的!妇好很不耐烦,大手一挥:算过了,我绝对安全返殷!

那就好,那就好!武丁拍拍小胸脯,将妇好送上了战场。

妇好一上战场,立马开始了运筹调度。一个从小到大都在学着运筹帷幄调度决策的大祭司,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远远超过了在草原上射雕的那群游牧人,也远远甩开了在殷都靠着一身肌肉和官职吃香喝辣的本土军官。

所以妇好一去便大获全胜,将整个商王朝都惊掉了下巴。

没想到自己的老婆居然这么能打!都是一张床上睡觉的共枕人,武丁封起官来也不用像其他将军那样抠抠搜搜,直接升任军队统帅!以后商朝的军队,就交给她来带!

武丁成功解锁了妇好的战争能量。

甲骨文有云:辛巳卜,争贞:今者王共人呼妇好伐土方。

在都城西部(晋中南)有一个强悍的部族土方。他们经常肆意侵入商的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是王朝多年的心头大患。武丁不忍了,直接命妇好率兵出战。妇好也不含糊,一仗定乾坤,彻底挫败了土方军队。土方无力反抗,逐渐被划入商朝的版图。

甲骨文有云:辛未卜,争贞:妇好其比沚瞂伐印方。

甲骨文有云:贞:王令妇好比侯告伐尸方。

……

如此记载,几乎就是武丁不停下命令,妇好不停执行命令。一路干掉了印方、尸方、羌人势力。特别的,在征伐南巴方的夫妻联合行动中,妇好更是打出了华夏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场伏击战。

有王后这样一位能打的统帅镇场,武丁也想过一把御驾亲征的瘾。刚好商朝南方有个叫巴方的方国很不伺候,于是武丁和老婆手拉手带着大军前去进攻。

巴方,大概就是我老家湖北西南方位的巴山一带。这里丛山峻岭,是个隐藏兵力的好地方。妇好指着沙盘告诉武丁:你在东面和敌人硬钢,敌人会以为你就是商朝军队的主力。而我悄悄埋伏在西侧,等敌人冲进包围圈与你厮杀在一起的时候,我从西方发起冲击。两面遭到袭击的敌人肯定屁滚尿流。

武丁激动地直拍大腿。《孙子兵法》什么的还有数百年才会出现,妇好的这一番筹划完全是拖着时代往前跑。在此之前,古代打仗打得就是身体素质,谁强任谁狂。在此之后,打仗就是身体素质和脑力智商的结合体。战争开始变成诡道,不再是体能竞技。

孙武:我都得叫祖师奶

甲骨文有云: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妇好带着自己封地的三千兵力,再加上商朝自己的一万大军,一共13000人对西部的羌人发动了猛烈进攻。羌人为了陕西北部,和鬼方的势力范围极度接近。为了征伐羌人,武丁把国内一半的兵力都交给了妇好。这一战终于将羌人势力拔除爪牙,羌人在西部的边境从此十分安分。

打这些国家都是一锤子买卖,但是打鬼方,却用了三年。

正所谓《易经》有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5 伐灭鬼方


商高宗二十九年三月十四日,商朝从间谍处获得密报——鬼方与南部方国勾结,打算从西南两面同时进犯。(鬼方亦牧我西啚田)

武德充沛,一直赢一直爽的武丁也压根没想过谈和,直接开始了对鬼方的战争准备。

为了这场战争,商朝准备了足足九个月,将全国的粮草和士兵都源源不断地开向内蒙、河套地区的鬼方势力。商高宗三十年春,商朝军队正式开动,向鬼方势力发动了进攻。

这几个月来,前线在不停地鏖战,几乎也没什么特别的进展。打到夏季七八月份,商朝前后七次增援,从全国派往鬼方的士兵零零总总已经达到了近两万三千人,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在与鬼方决战。

这个时候,妇好早已经披甲上了前线。武丁的内心也十分地焦急与担心,不仅担心前方战局,更是牵挂自己老婆的安危,一连不停地求卦:贞,王勿乎妇好往伐鬼方。

妇好带着老公的期盼,带着全国的希望,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竹书纪年》有云:妇好率军西出,斩白首两万余。

经过一年的血战,妇好带着商朝军队将集聚的鬼方军队打得稀烂。然后再经过两年追杀,将鬼方在此地的零碎军力全部吃干抹净。历时三年的商朝征伐鬼方之战最终获得了胜利,残存的鬼方也流入到其他部族,不再成为一股势力。

武丁既开心又感动,为了迎接妇好的凯旋归来,像个小孩一样冲到了首都外八十里地的地方焦急等待。甲骨文史书将这段浪漫留在了历史长河中:这对神仙眷侣般的帝后夫妻相见后,俨然忘却了自己的尊贵身份,两人甩开了群臣,一起快乐地骑马并驱,欢畅驰骋在阳光洒满麦田的大地上。

一个是英明神武的帝王,一个是能征善战的王后。

一个是热情期盼的丈夫,一个是出征归来的妻子。

妇亦如此,夫复何求!夫亦如此,妇复何求!

看完这段美丽的爱情,我们不禁在疑虑中回看那句话——斩白首两万余。

白首?白头发的老人家肯定是不可能,在那个年代,活到40岁就很不容易了,去哪里弄这么多白头发的老人家。

根据甲骨文的其他译文可以看出,白在商朝人眼中也是一股势力。

特别是这种杀敌的记载,在历史书大多应该都是:斩首两万,斩匪首三千……

只有在和其他战果做出区别的时候,才会加上一个形容词。这个白就是有别于其他战果人群的形容词。白首,我不由得再次回看了雅利安人假说。

殉葬坑

在号称鬼方遗址的李家崖坑穴中,虽然发现了大部分尸骨都是蒙古利亚人种,但是依旧发现了两个高加索人种。而在妇好的陪葬坑中,更是发现了数量更大的印欧人种遗骸。种种迹象表明,在商朝时代,确实有大量白种人开始从河西走廊地带渗入中国。也许他们只是被带过来的奴隶,也许他们就是东扩的主力。

这个历史悬案没有定论,但是同一时期雅利安人从安息高原四面扩张,消灭了三个文明古国,往东消灭了印度古文明却也是盖棺定论的事情。这支被斩首的白首主力军到底是谁,只能留给更高级的考古技术去解答了。

6女武神的归途


纵然妇好有着一身赫赫战功,却依旧躲不过命理的强夺。

也许是多年上阵杀敌导致的伤病,也许是当时恶劣技术水平下的难产之苦。甲骨文记录了妇好难产的只言片语,急切的武丁也多次通过龟壳占卦探寻自己心爱妻子的身体健康。

这些记载可以证明,妇好在后期的身体确实在急剧恶化。

最终,妇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与世长辞,华夏第一女将就此成为历史记忆。

没有了精神伴侣的武丁此后也就消散沉沦,将妇好葬在了自己平时处理事物的王宫附近,方便自己每次思念妇好的时候,就能去陪伴左右。每每国家要执行重大决策的时候,武丁也要带着群臣儿女前往祭拜。

武丁的三个王后,唯有妇好陪伴的时间最长,也最出色。她与武丁在精神上的互相认可,在帝王皇后的关系中绝对能排到前列。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死后有个好的归宿,武丁心如刀绞之下,依旧为妇好举办了“冥婚”。

这个现如今让我们看着十分暴躁的陋习,在那个年代却是对人死后精神世界的极端寄托。武丁将妇好托付给了自己的三个十分贤明的先祖,祈求这三位先祖能好好对待自己心爱的女人。如此,他才心安。

只有爱地如此沉重的男人,才会想着将心爱的女人拱手让给能给她安全幸福的人。

虽然华夏第一女武神的故事是一个很热血的传说,但是吻动我心的却是她与武丁的爱情。

正如是:心有猛虎,而细嗅蔷薇。

热血去胸怀天下,细心去感触生活。


以英雄绘战场,以战争说趣史。

刀锋所向之下是铁与血的交融,棋局变幻之外是诡计与阴谋的双眼。英雄背后是荣耀,战争背后是利益夺还。英雄铸魂,战史明心。


~~~~~~~~~~~~~~~~~~~~~~~~~~~~~~~~~~~~~~~~~~~~~~~~~~~~~~~

今天就到这里啦,多谢各位看官的捧场。

我本是一个菜菜的漫画仔,却对战争历史军事情有独钟。一点浅薄的文字就当是取悦大家了,世界很大,容得下各类观点,我的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抛砖才可得玉璞。

未来的日子,我可能去画画了,也可能去看书了,也可能,继续写这些有意思的国际时局。无论未来如何,我一直都在这里!

另:所以如果用得着(*^▽^*),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围脖公众号,与知乎同名:军事魔士。防止被封号失联。那里也会一样分享短内容动态O(∩_∩)O哈哈~

战国乱世,请各位照顾好自己,我们下期再见!

不揣冒昧说一句,在受到这个邀请之前,我都不知道妇好是什么,然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是个人啊,这就是为什么。

影视市场是不会青睐一个在民众间的认知度如此之低的人物的。她和题主拿来做对比其他几位女性人物在民间的传唱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差了也就几个大气层吧。就算历史爱好者对咱们这些庸俗民众嗤之以鼻也没辙。

另外,先秦之前的电视剧都是很难拍的,资料信息少本身就是个大问题,那加点艺术改编呢?历史爱好者们已经开始骂了。特别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剧一个不小心既不叫好也不叫座,还会惹的一身骚。

如今先秦时代翻来覆去可以拍的,也就是秦朝统一那点事了,因为这个题材认知度广,史料多,剧本也简单,最重要的是立场不会出问题。二十多年前还能有东周列国传,刺客列传(忘了原本剧名叫啥了)这种剧,现在早没这种创作条件了,这些剧放现在没一个能过审。哦对了,还有越王勾践和西施大概能拍。

那与其拍个历史人物怎么都招骂,我相同题材差不多的内容干嘛不原创一个剧本?架空一个大女主角色不香吗?非得踩历史的雷受这罪图啥呀?而且情愿把历史上著名王朝的贤后改编成女魔头,也别碰非著名历史时期的人物,这性价比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