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人格_百度百科

病态人格

一种异常的心理状况
收藏
0有用+1
0
病态人格,又称精神病态人格障碍,是指一种异常的心理状况,一种心理的或情绪的异常,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人格的异常主要表现在情感和意志活动障碍,其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特点是:常常会有不正常、不恰当或反社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广义上指人格障碍。狭义上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
中文名
病态人格
外文名
psychopathic personality
别    名
人格障碍
提出时间
1909年
提出者
Kraepelin
应用学科
心理学

简介

播报
编辑
病态人格一词由Krae Pelin(1909)首先应用,指偏离正常的或不正常的人格。又称精神病态,或人格障碍,是一组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的患者,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病态人格的传统称谓是性格障碍,现代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多采用人格障碍的提法。 [2]
病态人格是心理异常,但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它缺乏起病、病理过程和转归等疾病单元所具有的特征,它也不具有精神病患者所常见的幻觉、妄想等认知过程障碍,只表现为情绪反应、动机行为和观念认识及人际关系上的异常,它是在神经症、精神病之外的另一类型病理行为。

分类

播报
编辑
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DSM-V)把它分为三大群。第1群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第2群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有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第3群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我国把病态人格分为9种类型:偏执型、循环型、分裂型、强迫型、癔病型、衰弱型、爆发型、无情(违纪)型和其他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早年开始,青春期已明显异常。(2)严重的人格障碍。与他人格格不入,人格中的某些方面过分发展。(3)严重的情感障碍。不稳定、易激怒,对人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4)行为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大多受情感冲动、偶然的动机或低级的本能欲望支配,行为缺乏计划性和完整性。(5)对其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本人也不感到病痛或不安,他们把所遇困难皆归咎于命运或别人,也不能从经验中进行学习,改正自己的缺陷。(6)无责任感。对不道德行为无罪恶感,伤害别人不后悔。总把自己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心情和状态。(7)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形成后不易改变,矫治困难,药物、环境影响和惩罚教育等的作用收效甚小。因其不易矫治,故必须注意预防。从幼年开始即应重视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个性的平衡发展。对病态人格有危害社会秩序和他人安全者,应收容于设有严格劳动教育制度的教养机构,进行多种方法的综合教育和治疗,但疗效不乐观。 [3]

表现

播报
编辑
病态人格是一种特殊的人格结构,即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也不是精神病或神经症造成的后果,它是介于精神病和正常人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不明确,可能有先天性生物学上的缺陷,也可能是在童年时期由于疾病、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合理的教养、不良的生活条件或精神刺激等,引起人格发展停滞的现象。病态人格的智能正常或意识超逾异常,但其行为偏离,失去社会共同特性,而突出在各式各样的表现上:(1)情绪不稳型。本型表现为喜怒无常,狂热狂怒,姿意任性不加控制。不考虑后果而毁物、伤人等侵犯性行为。有的相反,谨小慎微过于细心。(2)偏执违拗型。本型表现为狂妄自大,能言善辩,常发表与人相反的意见,并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3)意志薄弱型。本型表现为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对外界影响特别敏感。意志不坚强,工作无计划。(4)冥思幻想型。本型表现为极度内向性。有羞怯、自卑情绪。孤僻、好静,经常自我陶醉于脱离现实的幻想中。(5)愚蠢轻佻型。本型举止轻浮,爱好戏谑。常编造谎话令人上当以此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