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一国一城令与那么多藩的居城、阵屋是怎么调节的?

一藩一城不是反而将藩财政集中起来了吗?怎么会起到压制作用?
关注者
53
被浏览
114,939

7 个回答

虽然说是一国一城,但是江户时期一半的大名并没有自己的居城。

战国时代各地除了领主居城外,领地内还有数量众多城池。家臣作为城主的情况也很常见。

城池作为军事设施,在天下统一之后成为了当权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于是在庆长20年(1615)闰6月发布了法令也就是之前所说的“一国一城令”

在发布这条命令之前的两个月的5月,家康才在大坂消灭了笼城作战的丰臣家。借助剿灭丰臣的威势,对各大名发布这项命令。

当时西国的相当多大名都是随从与丰臣家与德川同列的大名,对于新成立的幕府如同定时炸弹一般。为了限制其军事力量,于是命其摧毁居城以外的城郭。

对于“一国一城”大名中有两种做法。

一是像拥有长门·周防两国的长州藩毛利家,除了长门萩城以外,所有的城池都被破坏。周防国的岩国城也被废城,毛利家酒变为了二国一城。

与之相反,拥有阿波、淡路两国的德岛藩蜂须贺家除了居城德岛城外,在淡路还保留了洲本城作为支城,;鸟取藩池田家除了鸟取城外,同时还拥有米子城为支城。也就是二国二城。

一国一城令幕府主要是削弱大名实力,但是有力家臣的居城们被消灭后,反倒是让大名的权利更加集中。

于是在第二年的七月又发布了武家诸法度,以法律制度来严格要求大名,如果违反大名就会遭受改易的处罚。于是在幕府一系列措施后,对西国大名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例如没有经过幕府同意筑城的福岛正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例子。


一国一城令把当时全日本城池减到了150个,常说“三百诸侯”,其实只有260左右大名。那么几乎有一大半是没有城池的。1万石的大名相当多,但是1万石大名是没有筑城资格的,加赠到3万石才可以筑城。实际上即使达到了这个数字,也没有多少人真的筑城。

国主大名是拥有1国或1国以上领地大名。国持格大名是没有一国的领地但是身份如同国持大名,两者总共20家;城持大名,幕府认可可以筑城的大名,有128家。城持格大名时没有居城,身份如同城持大名,共有16家;无城大名是收入在一万石以下,不被幕府许可筑城在阵屋中居住的大名,共有111家(幕末)

城持格大名其实是可以筑城的,江户时期著名的贪官田沼意次,出身与旗本。在九代将军德川家重时崭露头角,1758年成为了远江国相良藩大名。1767年又被将军德川家治提拔为侧用人,石高增加后开始建筑相良城。1772年升任为老中,成为幕政中心后加赠到5万7000石。将军家治去世后,迅速失势,被减封后,田沼郁郁而终。田沼家相良藩也被国替到只有1万石的陆奥国的下村,相良城也成为了没落象征荒废被废城。

没有城池的大名居住在阵屋之中,因此又被叫做阵屋大名。阵屋中不能拥有象征城池的橹。屋敷周边立有石垣和塀。

1748年加增禄高1万石的大冈忠相在三河国西大平藩立藩,修建的还是阵屋。这种大名在江户时期也有很多。

西大平藩复原阵屋

之前几位大佬讲的很好了。简而言之,一国一城令的实施其实是有很大弹性的。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大名持有石高的多少,具体根据藩主的亲疏、所处地理位置有所调整。

另一方面对大名而言,一国一城令固然限制了自身的武备。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城堡不但具有防御外敌的作用,还具有压制统御地方的作用。藩国只保留领主所在的居城,其实加强了大名领地的一元化程度。之前有答主提到纪州德川家拥有支城众多,一方面是因为纪州德川家承担着压制近畿监视关西的职责,一方面也是将军宗家分化监督纪州德川家的表现。

筑城其实是相当费钱的,日式城堡的石垣也要定期维护、修理。不过城堡和天守阁是领主威严和统治的象征,所以只要情况允许,符合条件的“新米国主”都会筑城,在关原之战后,不少新入主的德川系大名还会拆旧筑新。井伊入主石田三成近江旧领后,就破却了佐和山城,另筑彦根城。

另外为什么以德川赖宣为始祖的纪州藩让德川宗家忌惮呢?首先德川赖宣本人作为家康幼子很受宠爱,家康甚至把战略地位和政治意义极高的远江、骏河之领给了他。赖宣本人志向非凡,移封纪州后一方面整备领国,一面招募浪人充实家臣团,被视为德川宗家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