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 ── 被遺忘的歷史?

  • 蔡曉穎
  • BBC中文網記者 香港報道

三十年代末的香港,戰雲密布。雖然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確定日本會否向英國開戰,但觀乎局勢,日本揮軍南下,只是時間問題。1941年12月8日早上,日本軍機轟炸啟德機場,陸軍同時從福田過境進攻錦田平原,香港保衛戰正式展開。

參與香港保衛戰的軍人來自不同地方-包括約五千名英軍、約四千名印裔英兵、約二千名加拿大兵及一千多名香港華人英兵,當中包括香港的歐亞混血兒。

加拿大人的慘痛歷史

加拿大派出兩營參與香港戰役——溫尼伯榴彈兵團 (Winnipeg Grenadiers) 及皇家加拿大來福槍團 (Royal Rifles of Canada),共計1975名士兵,而他們大部份都十分年輕。

當時,盟軍估計日軍不會於短期內向英國宣戰,所以安排加拿大士兵先到香港接受訓練,為戰事作凖備。加拿大軍方派出曾任渥太華軍事訓練總監的羅遜(John K. Lawson)擔任加拿大軍司令,可見當時的部署。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接受BBC中文網訪問,解釋當時為何加拿大會派軍支援香港。「這是盟軍加強亞洲防線的其中一個部署……盟軍的計算是,澳洲軍隊正前往馬來亞,美國兵去菲律賓,假如加拿大亦派兵,就能營造國際壓力,阻嚇日本。」

日軍在香港巡行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日本在1941年12月8號,進攻香港。
巡洋艦羅伯特王子(HMCS Prince Robert)指揮官彼得‧麥克里奇(Peter MacRitchie)與加拿大戰俘在香港重光後會面。

圖像來源,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圖像加註文字,巡洋艦羅伯特王子(HMCS Prince Robert)指揮官彼得‧麥克里奇(Peter MacRitchie)與加拿大戰俘在香港重光後會面。

不過事與願違,日本突然開戰,令香港守軍措手不及,而加拿大兵亦死傷慘重, 死傷率高於50%。其中290名加拿大兵在戰役中戰死,另外264名加拿大兵在被俘期間身亡。

鄺智文說:「加拿大兵在香港可說是全軍覆沒,是一個國家悲劇,所以戰時他們其中一個口號是Remember Hong Kong。」

香港保衛戰對加拿大人是沉重的記憶,而時至今日,加拿大幾乎每年都會出版有關加拿大人參戰的新書,傳承歷史。

專研香港歷史的高添強感嘆港人已遺忘這段歷史。「八十年代這麼多香港人移民加拿大,有多少人知道二千名加拿大士兵送到香港當炮灰?香港人對歷史沒有甚麼感覺。」

守軍不

香港重光(光復)後,英軍把在香港船塢的日軍集合。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重光(光復)後,英軍把在香港船塢的日軍集合。

香港保衛戰歷時十八天,有些說法認為,守軍表現不滯,這麼短時間就向日軍投降,不過高添強認為這種說法有欠公允。高添強對BBC中文網說:「不可能不放棄香港,從英國立場來看。香港太小,無辦法守,只能體面地把損失減到最低。」

高添強補充,香港周邊的台灣、廣東、海南島都被日軍佔領,加上沒有外援,守衛香港幾乎不可能。

不能忽視的是,香港守軍與日軍軍力懸殊。香港守軍共有約13000人,而日軍則有約五萬名。

高添強說:「十八日是日本人意料之外。他們以為一星期內或十天可以解決香港,想不到要付出如此高的代價。很多地方,守軍都是彈盡糧絕之下才投降,甚至有些不投降。」

港督楊慕琦廿五日「黑色聖誕節」宣佈投降,赤柱的守軍仍奮力抵抗,遭到日軍瘋狂報復,於聖士提反書院展開大屠殺,殺害傷兵及醫護人員。

另外,高添強指出,有些部隊的英國指揮官傷亡率達百分百;香港島的戰事中,二千多人死亡、三千多人受傷。香港這麼小的地方,傷亡率這麼高,可見當時抵抗激烈。

慘烈的十八天戰事後,香港進入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歲月。

香港平民承受的苦難

日本陸軍岡田梅吉少將在香港總督府參與日本投降儀式。

圖像來源,Veterans Affairs Canada

圖像加註文字,日本陸軍岡田梅吉少將在香港總督府參與日本投降儀式。

開戰前香港抗日活動十分活躍,成為日軍的眼中釘。很多抗日電影在香港開拍,亦有市民志願組織醫療隊、護士團、救國抗日團,有些學校甚至向學生提供軍訓。

也許因為香港抗日意識強烈,淪陷後,日軍極之殘酷對待香港平民。

高添強曾訪問多位經歷過香港淪陷的老人家,不少人說曾看過日軍毆打、就地處決平民 ── 起因往往都是小事。「其中一個老人家在德忌笠街,在店鋪門外,日軍拾到一些垃圾,馬上揪出店內職員,將他們打到半死。」

鄺智文形容香港淪陷期間完全「制度崩壞」。「從日本角度來看, 中國是一個戰區, 包括華北、華中及華南。不過它從來沒有弄清香港與華南的關係。究竟華南總部可否管理香港? 開始的時候他們是這樣打算, 不過由於香港的特殊地位,加上海軍對香港很有興趣, 令香港直接受東京管理。」

雖然理論如此,但管理權落在陸軍部。「你可以想像當時戰爭部在太平洋戰爭中非常忙碌,結果沒有人理會香港(到底發生甚麼事)。香港最慘的是,當時沒有一個日本部門直接為香港負責。」

磯谷廉介是淪陷時期的香港總督,但他不是一個強勢的領袖,所以憲兵得以坐大。鄺智文說:「憲兵在香港得到無限的權力,完全沒有制衡,所以憲兵非常腐敗。」高添強指連日本人都十分畏懼憲兵。

另外,因於香港戰前經濟依賴轉口,淪陷之後,經濟完全停頓,生活條件非常惡劣。高添強說:「受訪者告訴我,1944、45年,一走出街外就會看到餓死的人。還有一些未曾斷氣的人已經被人推出街外,他們全身赤裸,身上衣物都被人拿走。」

鄺智文強調,不同階層的戰爭經驗有所不同。「有些富有人家從頭到尾沒多受戰爭影響。」鄺智文指,當年日軍首先趕走了香港的中產階層,戰後皇后大道有很多空屋,不少香港的中產階層——商人、學者、政府人員等——都不知所蹤。

日本有計劃地減少香港人口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鄺智文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鄺智文認為,日本是有計劃地減少香港人口,把「無用的人」送走。

不過最駭人聽聞的是,日本是有計劃地減少香港人口,把「無用的人」送走,而這些人往往不知所蹤。鄺智文說:「其他的中國城市沒有這樣的情況。」

據兩位學者介紹,1931年,香港人口約84萬。1938年廣州淪陷,大量難民湧入香港,令人口激增,在1941年人口至180萬。不過戰後1945年,人口只餘約50萬。

鄺智文說:「以前的說法是,這些人回鄉,所以平安無事。」日本政府當時稱這是「歸鄉政策」。

但鄺智文發現其中一個日本文件,撰寫的官員指,不少香港華人根本無鄉可返。

鄺智文說日軍侵略香港,幾乎抹殺了一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有些人已經三代在香港,回鄉沒有人會認識他們、沒有人會給他們土地,更遑論養他們。你叫這些人回鄉跟送死沒有分別。還有,很多人在途中死亡。」

不論難民也好,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也好,現時根本沒有辦法確認多少人在戰爭及淪陷期間死亡。但粗略估計,數字在十萬之上。高添強說:「作為關心香港歷史的人,其中一個心願,希望有一個正式的紀念碑紀念香港殉難的人,尤其是平民。」

鄺智文指,戰後香港情況相當嚴峻,幾乎陷入飢荒。「日軍投降時香港只剩四千多噸米,幾星期內會吃完……當時國軍禁止廣州一帶輸出糧食給香港,因為國軍自己也沒有足夠的糧食。」 英國人當時從亞洲各地搜尋糧食及其他物資,送往香港,是為「鐵甲行動」(Operation 「Armour」)。

二戰對香港的影響

香港歷史專家高添強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高添強指,二戰後香港有新氣象。

高添強認為,二戰對香港最重要的影響是打破英國人高高在上的形像。「戰前(香港)有很多歧視,從法例到精神都有。」舉例,以前的法例規定華人不能在山頂居住、過夜;華人不能進入香港會等等。

高添強說:「完全一個殖民地管治方法,到戰後已經一去不返。在華人眼前,看見英國人被日本人打敗、英國人被送去集中營、英軍被送去戰俘營。所以戰後有新氣象,(港英政府)作出改革,有些成功,有些失敗。」

鄺智文認同高添強的看法,指港英政府在戰後有革新的思維。「戰後政府開始強調香港的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的參與度。戰後的政府不再是一個很慵懶的殖民政府,只專注自由貿易。它會希望有一個活躍的公民社會,協助它的統治。」

自此,香港社會福利制度有所進步、教育開始改革等等。港督楊慕琦曾計劃推動香港政治民主化,不過因種種原因功敗垂成。

另外,二戰令英國開始覺悟,香港的主權始終有一天要交還中國。高添強說:「中國始終是戰勝國,怎可能容忍殖民地長期給英國霸佔?到葛量洪成為港督時,他已經提出沒辦法迴避終需交還新界給中國。而沒有新界的話,香港島及九龍無法生存。戰前英國完全沒有這個想法。」

香港重光日紀念儀式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過百名市民參與香港重光日(8月30日)紀念儀式。

日本侵略香港,有軍人激烈抵抗、犧牲自己;數以萬計的平民在香港戰爭、淪陷期間失去生命。不過,香港人對這一段歷史認識不足,亦不清楚這段歷史如何影響著香港發展的軌跡。不識歷史,又如何了解和平得來不易?

(責編:蕭爾)

如果您想要發表意見和看法,請用下列表格:

網友反饋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一個說謊成性,慣於弄虛作假且無誠信可言的政權,它的一言一行可以信靠嗎?

Hong Kong

事實是:韓國逐漸靠近中共。將最後投入懷抱。

未署名

我認識的大多數好人對朝鮮金氏家族十分反感。

未署名

去年南北韓飛彈危機時,陳凝觀節目請了一位南韓在臺開業的韓式料理老闆娘上節目,她不但不責備北韓,反而認為北韓南韓一家親,是美國一直在挑剝離間。

這論調與劉文雄對於九三中國閱兵,說那些飛彈「其實目標是對準美國」一樣可笑,凡事紮個美國稻草人猛打,統派的習慣說詞。

除了臺灣這些無恥政客,站在習近平旁邊的,不是六四屠夫李鵬就是西藏屠夫胡錦濤,那些出席的外國元首,從普丁到蘇丹總統巴希爾,惡名昭彰,卻站了個號稱民主陣營的南韓總統朴槿惠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讓我想到那位在臺韓僑。

在歷史上,韓國視清朝為宗祖國;在血緣上,女真人與高麗人血緣更接近,都是通古斯族。正統的漢人漢語漢字早已流落海外。韓國絕不會是臺灣的朋友,他們是臺灣的敵人。

解決青年失業的問題竟然是逼迫中高齡減薪或提早退休,多殘忍的民族!朴槿惠與習近平與一堆獨裁者站在一起,歐美陣營會怎樣看待?

Gail, Taiwan

根據研究所得,廣東雖然處於汪氏政權之下,但問題是位處香港至廣州之間的地帶屬於交戰地區,該處是充滿危險的。要明白香港人當時要到廣州只有水路或陸路可以選擇。內地學者沙東迅發現水路前往廣州的人士有機會被送往南石頭,該地的難民不少最後被日軍下毒而死。走陸路的則要穿越交戰區,途中有機會遇上土匪或駐廣東的日軍,這些人都會搶奪甚至殺害難民;遇上國軍游擊隊、共黨游擊隊甚至國軍則會安全得多,問題是日軍控制了九廣鐵路沿線及其他主要道路,倘若難民沿這些路線而行,恐怕較難遇上這些人。事實上難民的遭遇不能一概而論,而且他們一般都不會提起逃難的經歷,鄺博士只是帶出當中受苦受難的一群,亦並非事實的全部。要明瞭當時的實況,我們必須要把視點放在難民的身上。我們當然知道廣州是汪氏政權的,

但這不代表整個廣東省都是汪氏政權的,否則何來第七戰區、東江縱隊?

蔡耀倫, 香港

「高添強補充,香港周邊的台灣、廣東、海南島都被日軍佔領,加上沒有外援,守衛香港幾乎不可能。」

此處有誤,當時台灣是屬於日本領土,所以不存在「被日軍佔領」之說。

Amum

"二戰令英國開始覺悟,香港的主權始終有一天要交還中國。高添強說:「中國始終是戰勝國,怎可能容忍殖民地長期給英國霸佔?"

文章所指的 "中國",是指 "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J, HK

真心感謝這些嚴肅的歷史學者,使我們了解日本人的殘暴,一些盟軍官員的昏庸,港人當年的悲慘景況(當然漢奸賣國賊不在此例).不忘歷史,真視今天,中華民族就會團結奮鬥,圖強崛起.

sharp, 悉尼,澳大利亞

編輯,我對這個新聞實在忍不住要評論一下,這個鄺智文是在扭曲香港人在抗戰期間的逃難史。他是個所謂的本土派,但用扭曲歷史的辦法來為本土派助威是不可取的。抗戰時候的香港人,確實大部分是逃回廣東避難的,日軍攻打香港的時候,正值汪精衛政權(1940年3月到1944年3月)當政,汪精衛政權時候的廣東,其實已經沒有大型戰爭的了。老廣東人對汪精衛的印象其實不壞。在這個時期,廣東幾乎沒有戰爭,甚至在日本攻打英國殖民地香港的時候,香港人甚至逃回廣東避難,這段歷史甚至可以解釋為什麼香港人可以包容廣東人後來的大逃港,這其實是香港人的後來5,6,70年代一次報恩的行為。

黃河

一個善於撒謊造假,擅於歪曲篡改歷史的政權,哪有資格向不敢面對史實的日本政府說三道四?

孟光,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