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牆醫院@iM網欄】面對生離死別 如何說出病情的真相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210715

【無牆醫院@iM網欄】面對生離死別 如何說出病情的真相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21/07/15 10:33

分享:

分享:

 

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而面對最親愛的家人患病或死亡,無疑是最難受的時刻。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或看待死亡?

 

「宣告惡耗」,把真相告知親人並非易事,卻又是必需的。事實上我們都不希望摯親受到打擊,抑鬱而終。然而,大部分病者遲早都會從別人的態度和自己身體日益衰退的徵兆中,感到死亡的臨近。若大家都不肯對他直言,他也只好保持緘默,孤寂無助地獨自承受內心的痛苦。但家屬若能鼓起勇氣,按病者接受和了解的程度,作出合適的回應,並營造一種開放、信任、支持的氣氛,便能有效地幫助病者面對往後的日子。

 

你可以試試參考以下幾個要點:

 

  1. 了解自己擔心什麼?

擔心病人會因此意志消沉,失去鬥志?會不會不想活而自殺?還是你自己無法去面對病人的情緒反應,甚至自己也尚未準備好,而不知如何回答?先了解自己的擔憂,嘗試放下,才有力量與病患一起同行。

 

2.  事前的預備

尋找一處熟悉和安靜的環境,騰出寬鬆的時間,與病者傾談。尊重和敏銳的病者想知或不想知道病情,知情權是相當重要的,而家屬須先預備自己的心情,隨時按着病者的期望而作出回應。以坦誠的態度,先了解病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程度。

 

3.  坦誠以對

若病者表示已知道患上不治之症,可能會傷心、哭泣,這是很正常的宣洩,家屬也無需刻意隱藏自己的情緒,最好讓彼此的情緒自然流露。

 

4. 尊重病者的步伐

有部分病者只想知道患上什麼疾病,卻對知道往後的情況有所抗拒,家屬要尊重病者的步伐,不應勉強告之,因他或許未能一時間接受過多沉重的消息。家屬需要靜心等待,尊重他,也無需感到內疚,怪責自己觸動了病者不好的情緒,應繼續以關懷、開放的態度支持病者。

 

5. 讓說話講完

有時病人會試探性的問:「萬一我不行了,要……」此時若家屬回應:「不會啦!你會好起來啦!講這些做什麼!」如此可能會立即阻斷溝通,拉遠彼此距離,幾次後病人便可能收藏起自己不說了。家屬若能不害怕、專注聆聽病人心聲,將是一個會心的交談。

 

6. 持續的關愛

當告知真相後,我們要留意病者的情緒反應,病者可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家屬要多陪伴、安慰,支持病者渡過傷心的時刻,並適時了解病者有什麼擔憂,如往後病情的變化、生活的轉變、經濟的問題,並盡力協助解決和安排,切勿抹殺所有希望。很多例子告訴我們,病者知情後,更珍惜剩下的日子。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院牧服務是由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資助的服務單位之一,秉承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自1887年的醫療宣教精神「矜憫為懷、全人醫治」,透過院牧和義工向每年千萬人次的住院病人、其家屬與及眾多員工提供心靈牧養、臨床關懷的牧關服務。

 

院牧部義工聚於小禮拜堂交流學習探訪技巧

盼望殮房門口的壁畫能讓哀傷的親屬得到安慰

作者_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簡介:

為實現「無牆醫院」精神,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主動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為大家提供最專業、最準確的健康護理及復康資訊。

機構網站:https://www.nethersole.org.hk/

更多無牆醫院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

欄名 : 無牆醫院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