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川大地震 強震機率高達七成!日本如何為下一場大地震做準備?|天下雜誌

日本石川大地震 強震機率高達七成!日本如何為下一場大地震做準備?

超過10萬人罹難的關東大地震爆發百週年以來,日本政府與人民持續為強震做準備。有哪些值得學習?又有哪些新挑戰?

日本-地震-關東大地震-三一一大地震-防震 關東大地震約九成的死傷是火災造成的。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其他

2024年一開年,日本西北能登半島就遭遇地震規模7.6的強震,造成至少48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多起房屋倒塌,道路彎曲,甚至引發大火,造成約有200棟建築遭焚燬。日本氣象廳已經解除海嘯警報。地震發生當時,日本NHK主播疾聲呼籲立刻避難。地震頻繁發生的日本,對於大地震的因應,清楚明白,生存不是靠運氣,是靠準備。


2023年9月1日,是關東大地震一百週年,悼念之餘也引發了憂慮。下一次大地震發生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專家預測,未來30年內,東京發生七級或更大規模地震的機率為70%。最糟糕的情況下,將造成6000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如果關西南部的南海海溝發生地震,則可能引發海嘯,造成32萬人喪生。

名古屋大學教授福和伸夫警告,此規模的地震可能攸關日本存亡,並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

下一次東京地震之後,可能需要好幾週才能恢復城市的基本運作,重建首都則可能耗時數年。

生存不是靠運氣,是靠準備。

關東大地震後,日本陸續設立研究機構,成為當代日本地震學的基礎。爾後,阪神大地震和三一一大地震,進一步提升了日本對板塊構造的理解。

廣告

日本也很重視如何避免自然災害變成人為災害。儘管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以讓住在地震帶內的人變得不那麼脆弱。

防災相關的民間團體不斷增加,許多志工會籌辦演習、加強與社區的連結,為最壞的情況最準備。

三一一大地震過後,日本通過新的「國家韌性法」,要求打造更全面的預防與減災措施,且特別關注東京或南海海溝斷層發生重大地震的可能性。去年,東京政府斥資六兆日圓投入「東京韌性計劃」,幾乎涵蓋了所有細節。

基礎建設改善已經讓東京變得安全許多。

關東大地震促使日本政府引進地震建築法規,並在1981年和2000年兩度大幅更新。

關東大地震約有九成的死傷是火災造成的。政府為此購買土地來拓寬重要幹道,並建立防火帶以避免火勢擴散。建築業改用較不易燃燒的建材。疏散路線需要良好設計。

廣告

但仍然有許多新的威脅。東京都人口已大幅擴張至1400萬人。儘管發生火災的機率降低,家戶數增加提高了絕對風險。

東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也與過往不同,使得應對災害變得更困難。獨居的人愈來愈多,獨居者的災害意識通常較差,準備程度也較低。

日本人談論國家安全時常提到鄰國威脅,但其實腳下的土地也一樣危險。(本文由《經濟學人》獨家授權轉載╱雜誌原標題:新強震來襲  日本準備好了?)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