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周出版發行人、

保險行銷集團集團發行人暨總編輯。


放權、放手雖是主管的必然,但掌握重點參與、協助能力不完全的部屬,也有必要。此時參與反而是關心,而非干預,這就是「知人善不任」。

 

因為瞭解你,所以知人善不任

一位我極信賴的直線主管,過去戰蹟彪炳,提出了一項創新的項目計畫,我極為認同,要求他放手去做,我全力支持。但因計畫太大,動用資金可觀,成敗影響極大,我要求事前、事中、事後,都要鉅細靡遺的向我提出報告。

剛開始,這個主管還興沖沖的來說明報告,後來逐漸不耐煩,覺得我管太多,似乎對他不信任,並要求我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就好。

他的要求被我斷然拒絕。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欣賞你、愛護你,所以才要高密度介入;也因為我瞭解你、信任你,才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該不信任你。這就是「知人善不任」的道理。

我進一步告訴他,他勇於任事、全力以赴的態度,絕對可以信賴,也值得我欣賞愛護;但是每一個人的能力都不是全面的,遇到新事物、大事物,都會有力有未逮之處,而這個新項目,他的經驗值不夠,如果放手任由他一個人去做,一定會有不可測的風險,所以我才要他鉅細靡遺的提出報告,目的是要避開他可能的盲點、弱點。表面上看,這是不信任他,但這才是真正培養他、愛護他的做法。

更何況,經過這次的「不信任」,如果他能成功的做出成果,他的能力就會增加,以後類似的工作,我就會完全放手,這是邁向更大的信任的過程。

經過充分的溝通,這個主管終能耐住性子,在我的「不信任」中做好這件事,得到組織績效和個人能力成長的雙贏結果。

 

善不任,其實是為了培養人才

身為領導者,一定要有知人、識人的能力,如此一來,才能知道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近賢人、避小人,是組織向上提升的關鍵。

知人之後,當然就是要「善任」,給他好的空間、舞台,讓他放手施為,這就是「知人善任」。問題是,每個人的能力有極限,在他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我們當然可以百分之百的信任,但我們不可能讓一個有才幹的人,永遠做他能力範圍以內的事,一定會讓他挑戰、讓他創新。這時候,身為領導者就要「知人善不任」,要小心謹慎的高密度管理,這才是真正的「知人」,也才是真正的「培養人才」。

對偷懶的領導人,「知人善任」是最基本而簡單的;而「知人不任」也理所當然,因為知道部屬能力不足,所以就不讓他去做不熟悉或有風險的事。

但「知人善不任」就辛苦了,又要讓能力不足的部屬去做,又要不完全信任他,要小心謹慎控管他、協助他,這對雙方而言都是一項痛苦折磨,也考驗彼此的信賴基礎,磨練雙方的心智成熟度。但這才能真正培養團隊中上下之間的革命情感,部屬的能力也才能不斷的提升,在未來擔負更大的責任。

所以知人善任只是表象,要透過不斷的「善不任」,才能有更大的信任、更具戰力的核心團隊。

(本專欄文章已受何飛鵬先生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