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自然的艺术家:华裔建筑师林璎_作品
评论

反刍自然的艺术家:华裔建筑师林璎

【导读】

每次提起林璎,都会提起她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她与姑母从未谋面,却遗传了其出众才华。她的设计充满了勇气,沉着和智慧,她懂得人生里的伤痛和缺憾,更加懂得纯朴的自然才是最美的艺术。

我感觉我存在于科学与艺术、艺术与建筑、公共与隐私、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交界线上。我一直努力在寻找不同力量之间的平衡,寻找对立面相遇的地方。

——林璎

林璎(Maya Lin),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

反刍自然的林璎

在林璎的著作《Boundaries (交界线)》里,她提到“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愿望:让人们意识到自身周围的环境,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我们生活中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对我们精神世界的认识。”

从上面不难看到,反刍自然是林璎的创作观点。林璎经常来往日本的禅寺园林、俄亥俄州侯普维尔(Hopewell)原住民在公元前800年所建造的土墩图腾、及美国1960至1970年代的地景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取得户外地景装置的创作灵感,和史密森(Robert Smithson)、海瑟尔(Michael Heizer)一样,她也偏好极简的作品表现方式,并且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张扬作风。对她而言,地景作品应该是反刍自然的艺术创作,最成功的处理手法是将人为的痕迹隐遁于背景中,置观者于自然与人为的交界上。

林璎谈创作

林璎的作品趋向于反映当代的社会和政治思维,主题通常与现处的时代或者历史相关,然而她不愿意称自己为“政治”艺术家;如一定要,她宁愿称自己为一个“非政治性”(不关心政治)的艺术家。林璎不愿意将个人的评论强加于历史事实之上。她更感兴趣于展示事实性的资料,让观众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无论是以社会还是美学为基础的作品,林璎都寻求让其与观众进行亲密对话,让其营造冥想空间。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共鸣。这些作品依靠于本体的或通感的,而非后天的反应,来让观众理解;或者更确切地说,“体会”。作品重触觉质量。林璎作品中所体现的积极参与性,让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直接而亲密的对话。观众进入作品中就坐或穿行,直接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林璎还喜欢使用文字,无论是某一特定语言或是科学、数学符号,来邀请观众“阅读”作品。这种阅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私人行为,会因为设计师精心挑选的小字体而更有亲和力。因为人们仿佛是在阅读一本书,而不是在看一个广告牌。这样,林璎赋予公共场所私密性的阅读。她认为写作是最纯粹的艺术形式。你的想法和意图尽可能直接地传达给另一个人,没有翻译的必要。文字是传达我们思想最直接的方式。

林璎的作品同时也创造了场所感,景观通常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和雕塑,都是为特定场所设计的。设计师从现状场地中获取线索,以此来确定作品的品质或特征。并不是去支配或覆盖土地现有的景观,而是试图与现状景观产生互动,来创造出新的场所感或者场地结构。林璎的艺术和建筑作品都与环境息息相关,它们都营造环境并反映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一种对于土地强烈的尊重和热爱贯穿于她的工作。林璎每时每刻都关心环境问题并且为美丽的大自然所折服。她不认为自己可以创造可与自然世界相媲美的作品,所以她的作品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应。

建筑界里的艺术家

林璎在她的建筑世界里一如既往的贯穿自然纯朴又独行特立的艺术人文理念,建筑设计在她的诠释下原本只是自然界天衣无缝的一部分。她到底是建筑界的艺术家,还是艺术界的建筑师?艺术禀赋既是与生俱来亦是家庭熏陶,林家便是这样一个艺术世家。深受家庭的影响和鼓励,使本来就具备冷静理性头脑着迷自然科学的林璎找到了建筑学这个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建筑像是写小说,艺术绝对就像是写诗。”林璎对于艺术的热爱不亚于建筑,在她看来,其实两者是合为一体的。父亲是陶艺家,母亲和哥哥都是诗人,艺术世家的家庭熏陶对林璎创作上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也让她能在建筑和艺术之间自由行走。“我创作其实从来都不是为赚钱,而是为创作。”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林璎的作品总会让人感到一种纯粹的美,那是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艺术的灵动。如今荣誉满身的她收到很多人的邀约,希望她能接下他们的设计工作,但林璎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人,“我热爱建筑,也随时接受挑战,但是我很清楚如果我扩大规模,把工作室变成了公司,我没法平衡并继续从事我热爱的艺术事业,因此我尽量控制着工作室的规模,让它保持在尽量小的规模,我想这也是不太寻常的,但同时如果我做一个项目,我会和我的团队紧密合作,一起工作,不会太多地托付给其他人去做。我以前也来回跑去做些建筑,然后回到艺术上来,现在我把它们全部融在了一起,而且它们之间也在对话,两者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有一种共同的、真正的声音显现出来,我想这个声音是关于环境的。”

【后记】

笔者很难界定林璎到底是一名艺术家还是一名建筑师。但是从她身上似乎看到了林徽因的才气,作为一个华裔她保留着华人女性的温柔和外柔内刚。她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却用自己娇小的身躯承担着让人发现美,让人回归自然,让人重视环保的社会重任。这是林璎的力量,同时也是女性所散发出来的坚韧光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