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威廉斯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伯纳德·威廉斯

伦敦大学哲学教授
伯纳德·威廉斯,男,早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古典学,曾先后担任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教授。
中文名
伯纳德·威廉斯
外文名
Bernard Williams
生卒时间
1929—2003
性    别

个人简介

播报
编辑
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1929—2003)于1971年被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之后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在1999年因其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而被授予爵位。
威廉斯的主要工作领域是伦理学、知识论、心灵哲学和政治哲学。他在早期希腊思想和笛卡尔的研究上建树卓越,但他最重要的影响是在伦理学方面。威廉斯对功利主义康德伦理学的批判,他对道德和道德要求的本质的探究,主导了近30年来西方伦理理论的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道德哲学家。著有《道德运气》一书。
英国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Bernard Williams,1929—2003)公认是当代道德哲学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有人说他是当代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当然也有争议,这主要在于他的伦理学实则是不要道德的道德哲学,他的浓重的非理论写作风格,则使他被人称为“反理论哲学家”。但是没有人怀疑威廉姆斯复兴了道德哲学,尤其是他把智慧和情感注入社会道德领域,被认为是改写了晦涩艰深的道德哲学思辩传统,而将它引入生动的日常生活,而这正也是古希腊伦理言论自由的传统。

著作

播报
编辑
伯纳徳·威廉姆斯的名字同牛津和剑桥紧密相联。他在牛津大学攻读哲学也在牛津大学教授哲学。1967年他在伦敦大学贝德福德学院任教时,又接受了剑桥大学教授职位。晚年他因不满撒切尔夫人轻视人文学科,应邀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教授。最后自觉美国终非家园,又回到了英国。他著述丰浩,波及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甚至探究过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道德:伦理学导论》(1972)、《功利主义:赞成和反对》(1973,与J.Smart合撰)、《个人问题》(1973)、《笛卡儿:纯粹探索工程》(1978)、《道德运气》(1981)、《伦理学与哲学的边界》(1985)、《羞耻和必然》(1993)、《人文学科的意义》(1995)、《真理和真实》(2002),以及大量未被收入文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