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k Ronson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Mick Ronson

吉他手
Mick Ronson是蜘蛛乐队的队长兼吉他手
无论在台上还是台下,Ronson和Bowie都是完美的一对搭档,Ronson不仅演奏原声吉他和电吉他,也在Bowie歌曲的录音室制作方面贡献了很多经验。
中文名
Mick Ronson
外文名
Mick Ronson
职    业
吉他手
造    型
代表阳刚的男性一面
出生地
英格兰约克郡赫尔
所属乐队
蜘蛛乐队
职    务
蜘蛛乐队的队长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Mick完美地衬托了Ziggy这个角色。他是那种非常优秀可靠的类型,一个直言不讳的北方人,充满了勇面挑战的男子气概,所以你会有一种古老的阴阳协和的感觉。作为摇滚搭档,我觉得我们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好,就像Mick和Keith(注:滚石那一对儿)或者Axl和Slash(注:枪花那一对儿)那样。Ziggy和Mick就是摇滚二元论的化身。” ——Bowie,1994 (看看老爷子的比喻就知道都是王道CP呀~)
“对于一首歌该是什么样的,他会给出一个强烈的,原始的,简单明了的概念。而我只需要围着他稍作调整,修饰些边边角角。我就像个室内油漆工,哈哈!” ——Bowie
Mick Ronson
相对于Ziggy的双性造型,Ronno则代表阳刚的男性一面。他既是强有力的电吉他手,也是编曲人。作为一个谦逊英俊的约克郡人,Mick Ronson无疑是70年代第一个超级吉他巨星。1972年,他具备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切要素,顺理成章地走红。24岁的他有能力,有经验,还有一副好相貌,而也许最重要的,是他站在一个正确的位子上——Ziggy的左侧。
“ziggy时期很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一切都与众不同。它开始的那么快,快到根本没时间去思考或者担心任何事。我想可能对Dave来说那也是最好的时代——在一堆内部麻烦出来之前。” ——Ronson
即使Ronno看起来几乎和Ziggy本身一样奇特而怪异,他自己的火星漫步却仅限于舞台上和录音室里。事实上Mick始终和他的家庭及父母保持着稳固的关系。
“我觉得在Ziggy全盛时期是有一点麻烦。我知道曾经有人在街上拦住我妹妹问‘你们家Mick真的是个同性恋吗?’,这都是当时Ziggy的真实影响。我从来没有和任何同性恋者有过任何牵扯,他们只和他混在一起(乃吃醋?)。我只是做我的工作然后偶尔喝点酒。他总是觉得很难和正常人,尤其是乐队里其他人打交道。我就充当中间人。所有所谓的明星效应在我身上都没发生过。我喜欢那种非常直率的人。我是说,我希望自己看起来不错,但我不需要把自己扔进一堆奇奇怪怪的人群里。但在当时,除了做音乐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干不同的事情。” ——Mick Ronson“从最初开始Ronno就大放异彩。他决不仅仅是一个伴奏者,他是Ziggy的密友和支柱。他理解Ziggy,并且能够解读他的音乐内涵。没有Ronno,Ziggy不会敢于把他的灵感付诸实践。没有Ronno,他永远也不可能完成这种转化。” ——Mick Rock,1984
Part.2 小传
Mick Ronson出生在英格兰约克郡赫尔,1946年5月26日。父亲George和母亲Minnie是虔诚的摩门教信徒。他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下面有妹妹Maggie和弟弟David。他就读于Maybury高中,在那儿他摆弄录音机、拉手风琴和小提琴,还弹钢琴。他也在赫尔区教堂里演奏脚踏风琴。最初他想成为一名古典音乐会的钢琴家 ,但在十几岁的时候受到了诸如Duane Eddy,The Yardbirds,The Beatles以及Rolling Stones的影响,拿起了吉他——那是他父母分期付款给他买的。他的音乐偶像是吉他手Jeff Beck,并且最终在1973年7月3日的“Retirement Gig”(注:引退巡演)中一尝夙愿,和偶像一起进行了同台演出。
在Bowie之前,Ronson加入过一系列的赫尔本地乐队,包括他第一支乐队The Mariners(17岁时),之后的The King Bees,The Cresters,Voice,Wanted,以及最后的The Rats(曾经出现在电视节目“谢谢你的幸运星”里),并曾经到法国演出。然而这其中没有任何一支乐队取得了成功,这让他很泄气,甚至回到赫尔当起了市政园丁。1969年他出了第一张唱片,在英国民谣歌手Michael Chapman的专辑“Fully Qualified Survivor”中担任吉他演奏。之后他被工程师Tony Visconti和Bowie的鼓手John Cambridge介绍给了David Bowie ,二人的第一次合作是在John Peel的BBC广播“周日秀”,并于1970年2月22日在伦敦Roundhouse进行了现场演出。他和Bowie一起录制的第一张专辑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1970)。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Tony Visconti家里。他要去上一个广播节目,问我要不要一起去。我跟着他弹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歌,感觉棒极了。于是他邀请我加入:我犹豫了一下才下定决心,因为当时我还欠着债,而Dave也还没取得多大成就。但是真的感觉特别刺激。我们和贝斯手Tony,鼓手Woody一起做了一些现场演出。然后就是录制‘出卖世界的人’那段疯狂时间。”——Mick Ronson,1973年9月
在Roundhouse的演出极有可能是华丽摇滚的第一次亮相,他们身着奇装异服登上舞台(Bowie穿的像太空人或者宇宙明星,Ronson则像个江洋大盗)。乐队成员包括鼓手John Cambridge,贝斯手兼制作人Tony Visconti。
“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选一种角色来演绎的话会非常有趣...我记不清当时自己穿的是什么了,只记得是很太空的那种,带有很多流苏之类的装饰物...当时其他所有人都是穿牛仔留长发,我们整场演出都被‘ 嘘’个不停。观众讨厌我们,他们完完全全憎恶我们所做的一切。那感觉真棒!” ——Bowie (乃个自虐狂,被人嘘还这么爽!)
“来自火星的蜘蛛”成立之前,Woodmansey,Ronson和Bolder组建了一个Ronson自己的乐队叫做Ronno(Ronson的昵称)。1971年1月29日乐队发行了一张宣传单曲“Fourth Hour of My Sleep / Powers Of Darkness”(Vertigo 6059 029),同时还拍了一个并未发行的促销视频。但是这张单曲并未取得成功。在此期间Ronson也曾帮Elton John录音(收录在Elton的专辑Rare Masters中的Madman Across The Water)。Ronno乐队本来还打算出一张布鲁斯风格的摇滚专辑,但终于还是没能实现。因为Ronson投入了Hunky Dory(1971)的录制中, 紧随其后又是“来自火星的蜘蛛”。(每次都是这样...为DB干活然后把自己家事业荒废掉...)
Part.3 蜘蛛解散之后
1973年7月3日的“Retirement Gig”之后,“来自火星的蜘蛛”乐队解散了。而在参加了1980年Floor Show之后,Mick Ronson签约RCA,以Tony De Fires作为经纪人开始了个人事业。
“许多人觉得Mick Ronson将会延续Bowie放弃的辉煌,因为他一直都更漂亮也更有天份。他有一大群歌迷 。De Fries认为他将是自己的下一颗巨星。” ——Lee Black Childers
被包装成年轻的实力派明星的Ronson在1974年发行了专辑Slaughter on 10th Avenue,却并没能达到成为另一个Ziggy Stardust的高度期望。从1974年4月由彩虹剧院开始的13场英国巡回宣传演出也并没有取得成功,而扩大演出范围的计划也随之取消。9月份他加入了Mott the Hoople,演奏了单曲“Saturday Gigs ”,这是Mott在12月解散前的最后一张单曲。随后他和歌手Ian Hunter组成了Hunter-Roson,一边巡回一边宣传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Play, Don't Worry(1975),可是这张专辑也失败了。
“我认为个人演唱事业并不适合我。我在唱歌的时候觉得很不舒服,因为我并不十分认可自己在唱的东西。所以我决定放弃演唱录音事业。” ——Mick Ronson
于是在90年代之前,Ronson再也没有发展过个人事业(Ronson乃一辈子就是个大绿叶啊)。而在此期间,他作为一个专业吉他手和制作人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成为一个传奇。1975年,他加入了Bob Dylan著名的Rolling Thunder Revue,并参与了1976 年现场专辑Hard Rain的演出。1978年,他出现在了D.A Pennebaker制作的一部关于Renaldo And Clare巡回的电影中。他伴奏并制作了Roger McQuinn的Gardiff Rose(1976),并和许多艺术家如加拿大摇滚明星Philip Rambow、爵士摇滚歌手Annette Peacock等一同工作过。1983年,在Bowie的Serious Moonlight巡回演出的多伦多站,Ronson和Bowie再度联手,表演了歌曲“The Jean Genie”。
“昨晚在多伦多,我经过一条走廊,碰到了一个8年没见的老朋友。然后我就问‘晚上打算干什么?’,他说‘没什么’,于是我就问‘那你愿不愿意过来一起演出?’。他已经将近10年没有和我一起共事了。我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原版的火星蜘蛛:Mick Ronson。” ——Bowie,1983 (老头你高兴坏了吧,还拐弯抹角地问,谁不知道你的司马昭之心啊)
“我确实很享受那一切,感觉棒极了。我弹着一把陌生的电吉他,舞台很大。那是Slick的吉他,我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是从哪儿传出来的。我知道Slick要弹一整晚的solo,所以我决定不弹solo,只是站出去使劲儿折腾吉他,真的折腾得够呛。我把它举过头顶大力摇摆,诸如此类。这很有趣,因为之后David告诉我 (关于Earl Slick)‘你真该看看他的表情...’是说他看起来吓坏了。我拿着他的宝贝吉他在头顶挥来荡去,而他就像是‘啊啊啊~小心我的吉他’这样,你知道。我猛烈地敲击它,绕在头上转圈儿。可怜的Slick。我是说,我不知道那是他的专有吉他,我只觉得那是把吉他,一块上面有6根弦的木头。随后我才发现那是他的宝贝。我并没有弄坏它或者怎么样,连一根弦也没有...只是当时太有趣了。无论如何,我们开怀畅谈了一番,那是我在长久的分别之后第一次见到他。” ——Mick Ronson (乃们、乃们太不厚道了吧,就算复婚了心里高兴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呀~看把Slick小朋友都吓成那样儿了还只顾着幸灾乐祸Orz)
他继续和Ian Hunter合作了多年(他们在1989年联合发行了一张密纹唱片Y U I Orta,并于同年在伦敦自治区共同演出)。他和John Mellencamp一起制作了John的第一个热门单曲“Jack and Diane”(Ronson帮忙写词,编曲和弹木吉他),制作了Morrissey的专辑Your Arsenal(1992),并受邀在Bowie的Black Tie White Noise(1993)专辑的精华音轨“I Feel Free”中弹了吉他(1972年Ziggy Stardust演唱会中, Bowie和蜘蛛们有时会翻唱的一首歌)。 (那时候Ronson已经生命垂危了,可还是对DB不离不弃...)
1991年8月,在因为严重的背疼而去看医生之后,Ronson被诊断为患上了不宜手术的肝癌,并最终于1993年4月29日病逝于伦敦,享年46岁。(红颜薄命!)去世时他的个人最后一张专辑Heaven And Hull尚未完成。专辑的最后一首歌——现场版的“All The Young Dudes”(源于1993年4月20日,由Ronson和Bowie、Hunter以及皇后乐队成员在纪念Freddy Mercury演唱会上的演出版本)给Ronson的事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这是一首Bowie创作的,最初是由Bowie和Ronson共同制作的Mott The Hoople乐队的歌曲。可悲的是,那场演唱会也成为了Ronson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出。他离开了,抛下了妻子Suzi Fussey Ronson和女儿Lisa。
“那个乐队——来自火星的蜘蛛——具备了让我在70年代早期名声显赫的全部因素。主音吉他手是Mick Roson,很不幸很可悲的是,他在3、4年前患上了肝癌...对于他的逝世,我想说的是,在70年代早期的所有吉他手当中,Mick可能是最有影响力、造诣最深的一个。我很想念他。”——Bowie在Arsenio秀上的讲话,1993
“他绝对是那种超出一般的,所谓的伟大的吉他手中的一员...极其卓越,毫无疑问的极其卓越。” —— Bowie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Mick Ronson参与制作过的David Bowie专辑
Hunky Dory (1971)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1972)
Aladdin Sane (1973)
Pin Ups (1973)
Ziggy Stardust - The Motion Picture (1983)
Black Tie White Noise (1993)
Bowie at the Beeb (2000)
Live Santa Monica '72 (2008)
[1-4]

采访记录

播报
编辑
Mick Ronson and David Bowie
Q:关于Mick Ronson,你华丽摇滚时代的搭档,你曾经很多次给予他高度评价,并且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邀请他参与了“Blcak Tie White Noise”(1993年)这张专辑的制作。但是有一个问题悬而未决,而且对此Ian Hunter也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没有参加Mick Ronson的纪念音乐会?(停顿)如果太为难的话可以不必回答。
Bowie:不,不是那样的。(很长一段沉默)我想我不愿意对此发表任何实质性的看法。相信我,我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我很高兴你问到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会迫使我去思考。未来的某天我一定会回答你的...当然这其中有一些个人矛盾。我唯一可以告诉你的就是这和Ian无关。
Q:无论是什么理由,你不觉得这样会有压力么?
Bowie:现在可以这样说,我站在另一边上,是唯一一个知道整个故事的人。但是没关系,我习惯了这种处境。迟早我会对此次缺席给出解释...事实上我不能接受这次活动的动机,坦白说,那一刻我更愿意安静地呆着,这太过花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