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位唔夠 3個新式處理骨灰方法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181215

龕位唔夠 3個新式處理骨灰方法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8/12/15 13:00

分享:

分享:

香港地少人多,除了房屋供應不足,連龕位都一個難求。因此,政府近年大力宣傳撒灰服務、紀念花園等方式處理先人骨灰,盡量不佔用陸上空間。葬位不足並非香港獨自面對的問題,外國亦難以獨善其身。

外國新式處理骨灰方法

1. 「重用」墳地
歐洲多國如德國已需「重用」墳地,即在同一地段再挖深一層。

2. 鹼液水解法
美國截至去年已有14個州分將「鹼液水解法」(alkaline hydrolysis)合法化,做法是將遺體浸在鹼液內,加熱至約攝氏150度進行液化,過程不含焚燒,亦不會排放有害物質。據殯儀團體Cremation Institute,一套鹼液水解服務價格可低至700美元(約5,470港元)。

3. 冰葬
瑞典生物學家Susanne Wiigh-Mäsak研發「冰葬」(Promession)技術,西班牙更是全球首個使用冰葬的國家。做法是利用攝氏零下196度的低溫將遺體冷凍、透過高速震動變成粉末,骨灰可融入泥土並自然分解,不污染環境更有助生態發展。

新式骨灰處理方法

(節錄)

【原文:科技打造綠色殯葬 解決龕位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