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管瘤- 百度健康医典
  • 概述
    • 一种累及汗腺导管的良性肿瘤
    • 多累及青年女性
    • 一般不需治疗,必要时可用激光或手术等治疗
    • 极少自然消退,未见恶变

    疾病定义

    汗管瘤来源于汗腺结构,属于良性肿物。本病呈慢性经过,很少自行消退,基本上不会对患者产生危害,一般不需要治疗。

    流行病学

    汗管瘤半数以上患者20~30岁发病。多累及青年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但发疹型汗管瘤男性青少年多见。

    疾病类型

    根据发病部位,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眼睑型

    是汗管瘤最常见的类型,常对称分布在下眼睑。

    发疹型

    男性青少年多见,成批发生于躯干前面及上臂屈侧。

    局限型

    指位于外阴或其他体表部位的局限性皮损。位于外阴及阴蒂者,称为生殖器汗管瘤,可有瘙痒。发生在手指背面者称为肢端汗管瘤。

  • 病因

    汗管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基本病因

    汗管瘤病因不明,是向导管(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汗腺瘤。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增加了汗管瘤的患病风险:

    • 性别: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
    •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其患病风险较高。
    •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因染色体异常引起多个器官发育异常。部分成人,尤其是女性唐氏综合征患者常伴发此病。
    • 发疹型汗管瘤与抗癫痫药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有关。
    • 精神异常:精神异常者发生此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人。
    • 内分泌:妊娠期、月经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时皮疹增大。
  • 症状

    皮损呈正常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疹,常无自觉症状。

    典型症状

    皮损特点

    常对称分布,严重者可分布广泛。皮损和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或呈淡黄色或褐黄色的半球形或扁平丘疹。直径一般为1~3mm,巨大型直径可达1cm。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多数密集而不融合。

    好发部位

    最常见于眶周区域,尤其是眼睑,但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发疹型汗管瘤常常累及躯干,但也可累及四肢,包括掌跖部位。

    伴随症状

    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有时在热环境中、出汗或日晒时出现烧灼感或痒感,发生于女阴者常伴剧烈瘙痒。

  • 就医

    患者自觉汗管瘤影响美观或瘙痒严重时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诊断流程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病史询问、观察病变外观可作出诊断,病史搜集内容包括:

    • 皮损出现的时间;
    • 身体哪些部位有类似的皮损;
    • 发生皮损的部位是否伴有疼痛或瘙痒;
    • 怀孕时或者月经前期是否加重;
    • 出汗或日晒时是否会让症状加重;
    • 身体是否有其他疾病;
    • 家人是否有相似的症状;
    • 是否接受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之后,医生会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观察皮损的颜色、形态、出现部位等。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可确诊本病。

    如症状不典型,医生可能建议患者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相关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生会在患处取小块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该检查可协助诊断及与毛发上皮瘤等其他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扁平疣

    青少年多见,多突然出现。好发于面部和手背,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皮损为顶部较扁平的丘疹,疏散分布,形态、大小不一。

    毛发上皮瘤

    该病皮疹较汗管瘤稍大而坚实,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鼻唇沟(鼻翼连接口角的浅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角囊肿。有时两种病可并发。

    粟丘疹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丘疹坚实、顶尖圆、上面覆盖有极薄的表皮,孤立、散在分布。用针易挑出角质性内容物。

  • 治疗

    汗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不需治疗。影响美观或瘙痒严重时可采用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

    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地外用三氯醋酸治疗汗管瘤。

    手术治疗

    单一病损可采用手术切除,但如果为多发,因其创伤过大,已很少选用该方法治疗汗管瘤。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其他治疗

    冷冻

    可施行液氮冷冻疗法。这种方法比较疼痛,可能产生水肿、水疱及色素沉着。

    电凝

    电离子电凝临床运用较常见,也能达到有效的清除率。但因治疗时会扩大损伤面积,不良反应较大而不作为汗管瘤的首选治疗。

    激光治疗

    汗管瘤激光治疗最常用的剥脱性激光有CO2和Er:YAG激光。二氧化碳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刺鼻的焦臭味,对环境污染较大,且易产生瘢痕。

    射频

    射频是临床治疗汗管瘤的一种光电技术。

    其他

    电解、化学剥脱、磨削等也可用于汗管瘤的治疗。

    前沿治疗

    汗管瘤目前尚无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预后

    汗管瘤病程慢性,很少自行消退。但未见恶变。

    并发症

    汗管瘤一般无并发症。但伴剧烈瘙痒时,可因搔抓而致皮肤糜烂、溃疡等。

  • 日常

    汗管瘤为慢性病程,遵医嘱按疗程治疗。定期复查,有利于医生评估治疗的疗效,有问题也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接受光电、微波等治疗后,应避免日晒,外出时戴帽子或打伞。

    日常病情监测

    汗管瘤光电等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瘢痕、瘤体残留、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复发等。治疗后应注意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特殊注意事项

    汗管瘤确诊有困难的患者需要做活检,伴剧烈瘙痒者需要由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预防

    汗管瘤的病因不明,因此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资料
    • [1]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56.
    • [2]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8.
    • [3] 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徐海环.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48.
    •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755-1756.
    • [5] 曾颖,董继英,王棽,严敏,傅秀军,郑锐,沈善法,姚敏,林晓曦.汗管瘤的光电治疗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03):216-219.
    • [6] Jean L. Bolognia, Julie V. Schaffer, Lorenzo Cerroni. Dermatology. Fourth Edition[M]. Elsevier Limited. 2018:1944-1955.
    5432
    以上内容由何焱玲教授参与编审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出错,请点击重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