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貧富差距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瓊文)@沈寂,也是一種聲音|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1 12:27:30| 人氣11,39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今貧富差距的問題與解決之道(瓊文)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管系 康瓊文

第一章 前言
台灣現在究竟有多窮?想當年「台灣錢淹腳目」,是許多臺商愛挂在嘴上的一句話。那時候台灣每年平均「國民」所得約在一萬一千美元上下,與香港、新加坡並駕齊驅。然而今非皆比,令人喟嘆,全島的財富這幾年來急遽縮水,並無好轉的跡象。
第二章 貧富差距的導因
第一節 快速的政治變遷
台灣近幾年來面臨快速的社會政治變遷,在政治方面,發生了台灣民主政治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長期執政的國民黨在公元兩千年的總統大選中落敗,四十年來第一次成為在野黨。而過去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在野情況下的民進黨,在政黨輪替之後首度成為執政黨。新政府嘗試著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因此不管在政策方面、或是行政方面都出現暫時的失序情況,核四政策的逆轉再逆轉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在經濟方面,全世界近幾年來的所發生不景氣情況,在全球化的連動之下,台灣也出現過去難得一見的經濟呈現負成長的情況。在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過去台灣所自詡的低失業率的情況開始有所轉變,失業率屢創新高,如何解決就業問題成為台灣人民所共同關心的問題。社會結構方面,貧富差距不斷的加大,失業率不斷攀升更惡化了此種情形,因此衍生的許多社會問題更時有所聞。其他在諸如教育、文化等其他方面,在跨入新世紀的同時,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與變遷,凡此種種,皆造成了台灣近幾年來整體社會環境的重大改變。

第二節 全球化的社會性衝擊
全球化資本主義的競爭邏輯,降低工資及瓦解社會福利的支付,導致貧富差
距迅速擴大,甚至社會中堅與青年也趨於貧窮。政府面對全球化浪潮的負面影響,毫無對策,讓台灣已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反觀南韓的年工資,從過去九千美金已攀升到一萬六千美金,而台灣則一直停滯於一萬三、四千美金之間。
「台灣遺忘世界、世界遺棄台灣」,這句話道盡台灣所處的困境,但台灣不
應因此自外於全球化的影響。有學者指出,目前就業率雖不致嚴重下降,實際狀
況卻有更多的人需要兼職工作,以維持家計。而勞動彈性化正是就業率數字灌水
的主因,在漂亮數字背後,真相是欠缺勞動保護與職能訓練,讓大量的青年身陷
非技術性的勞動者。再加上大環境惡劣,台灣產業外移導致工作機會減少,於是
有30%~40%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都落入兼職打工族,只能月領一萬七、八千
元。種種現象顯示台灣的貧窮勞動者階級逐漸擴大。
公民不僅面臨貧窮問題,未來的負擔更形沈重。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戰
後嬰兒潮這一團塊世代也將集體退休,再加上少子化問題浮現,青年與下一代撫
養高齡人口的負擔將越來越重,貧窮的青年更無力負擔,貧富差距下的社會問題
亦日益嚴重。

第三章 貧富差距解決之道
第一節 健全稅制與社會福利、知識與職業技能並重
行政院去年十月初提出「大溫暖計畫」,預計未來三年投入兩千億,試圖縮
小貧富差距、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內政部面對台灣少子化現象,也端出利
多的育兒津貼以及托育津貼。但國家建構社會安全網需要龐大的經費預算,錢到
底從哪裡來?令人困惑。
「人是社會動物,在與他人共存中發展和生活。對個人幸福至關重要的許多創造只能產生於同他人的合作中。這種共同利益的實現要求團結。團結產生於這一理念,即我們都互相依賴,只有在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合作中才能創造最好的社會。」因此,為了建構強韌的社會安全網,必須以下列三項為政策目標:
1、擴大稅基,健全稅制,平均國民租稅負擔率應從13%提高至20%。
2、教育方面,知識與職業技能並重,培養有創造能力的勞動者,所得才能上升。
3、建立普及式的社會福利制度。

第二節 協調發展與制度建設
收入差距太大,會出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風險。社會學家分析說,收入差距拉大,會出現差距的兩端人物——暴發戶和落魄者,他們的社會行為、消費行為會對社會產生負面效應。收入差距擴大,會出現社會心理的不平衡,甚至心理失衡,至少產生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其中就有收入差距的問題,第一項就是「協調發展」,解決不平衡問題;任務的第二項是「制度建設」,其中就有「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要求。
繼續以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把「蛋糕做大」,增大可分配的財力基礎;理念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各方相關措施向弱的一方傾斜;增加就業崗位,建立農民增收減負長效機制,重視工農群眾尤其是低收入群眾的基本利益;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向「橄欖型」收入結構發展;改進稅收、加大對高收入人群的調節;堅持反腐敗、打擊取締非法收入;加大工資制度改革的推進等多種措施,形成收入分配的良好秩序。這些都點到了社會分配中人們關心的重要問題,都需要我們予以關注和解決

第四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貧富差距的擴大在近年來一再為許多調查所發現,對一向以成長與均等並重為臺灣經濟發展特色的命題提出了挑戰,也對臺灣社會經濟的公平有著負面的衝擊。
民間興起各種金錢遊戲,諸如地下投資公司、大家樂彩券、股票狂飆、樂透採,以及房地產飆漲等等,使得財富在短期之內做不易預測的重新分配,進而造成嚴重的分配不均現象。

第二節 建議
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癥結在那?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最大問題就是稅制不公,難怪<泛紫聯盟>要提出課徵「富人稅」,這幾年來不斷有減稅措施,遺贈稅、土地增值稅珥,連年減稅的結果,台灣的賦稅依存度已大幅下降,政府支出往往要靠舉債、釋股來支應,往往是富人受惠,卻要全民來埋單。我個人覺得台灣的稅制不公,早就造成有錢人想盡辦法節稅、逃稅現象。台灣的稅制讓高所得者「節稅有方」,也助長了貧富差距日漸擴大。舉例來說,最常見的避稅方式是虛設公司、捐地節稅、遺產贈與稅等,台灣的稅制如果不大刀闊斧地改革,貧富差距不僅無法改善,恐怕還將成了「富人的天堂」。
曾幾何時政黨輪替後,我國經濟不斷的向下沈淪,失業率持續攀升,台灣社會從「台灣錢,淹腳目」到百萬人生活無以為繼,貧富差距更形擴大。
在不景氣的時代,有錢人的財富仍不斷的增加,窮人的財產不但縮水,許多人甚至連工作都不保。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擁有工作能力的知識份子面臨失業問題,更遑論景氣對藍領階級或中高齡失業者的衝擊程度了。
  若此刻我們的教改制度仍不能突破現行的窘狀,未來台灣可能會因為教改政策的失敗而造成社會階級的出現與貧富的嚴重對立。所以,建議政府應該重視這樣的問題,應該積極的找尋最適當的方法來突破現狀,以防止貧富差距持續擴散。

第五章 參考文獻
文獻部份:
[1] 林佳瑩、蔡毓智,2003,台灣地區不同世代生命週期中重大生活變遷之比較
性研究,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台北市。
[2] 馬淑靜,2003,台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華夏經緯網專稿。
[3] 大紀元,2006,工資縮水貧富差距加大 勞工週日上街遊行。
[4] 新華網快訊,2006,如何邁上“貧富和諧”的兩級臺階。
[5] 張光華,2006,中國貧富懸殊大到多數人無法接受,大紀元。


網站部份:
[1] 華夏經緯網專稿 http://big5.huaxia.com/tw/tdyh/msj/00123789.html
[2]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4/n1544442.htm
[3] 新華網快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6-12/29/content_5544984.htm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1,39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葉蝶
1.這是一篇不錯的小論文了,但需要有更多你自己的感想或看法,這樣更好!
2007-06-21 12:33:28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