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先难友纪念碑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

香港法定古迹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The Race Course Fire Memorial),又称马棚先难友纪念碑,位于香港湾仔扫杆埔香港大球场位置上方山坡,咖啡园坟场的“戊午马棚遇难中西士女公墓”内,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兴建,以悼念民国七年(1918年)2月26日跑马地马场大火中的死难者。 [1-2]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是香港唯一为跑马地马场大火遇难者而建的纪念碑,展现了民间、东华医院、政府三方大力赈灾,迅速动员善后,舆死扶伤,济助死伤者家属的人文关怀。纪念碑最高一层地台建有两个凉亭,中间一层的中央为纪念牌楼,最低一层有一对化宝塔。 [1]
2010年12月21日,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被确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3]。2015年10月23日,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4]
中文名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
外文名
The Race Course Fire Memorial
地理位置
香港湾仔扫杆埔
所处年代
民国时期
保护级别
香港法定古迹
批准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民国七年(1918年)2月26日,跑马地马场进行香港赛马“周年大赛”第二日赛事期间,草棚看台不胜负荷突然倒塌,引起下层的熟食档发生大火,死难人数逾600人,成为香港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2]
跑马地马场大火报纸报道
当时的香港总督梅含理指示把死者合葬在黄泥涌对面一处名为咖啡园的荒地。东华医院拟在遗体埋葬之处附近兴建永久纪念碑,在主席唐溢川领导下征集设计,最后选中当时在工务司署任职的何想的设计。堪舆学家李燿村亦协助觅求吉地。 [1] [5]
民国十年(1921年)9月9日,墓园兴建动工。
民国十一年(1922年),纪念碑动工;同年12月,墓园建成竣工,名为“戊午马棚遇难中西士女之墓”,墓园内立“马棚先难友纪念碑”作为纪念。 [1] [6]
民国十二年(1923年),马棚先难友纪念碑正式揭幕。 [7]
1971年、1983年、1993年及2010年,香港赛马会东华三院曾分别出资修葺马场先难友纪念碑。 [6]
2016年1月25日,东华三院就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举行碑记揭幕仪式,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及多名政府官员、东华三院主席何超蕸等主持仪式。 [8]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开幕典礼(1923年)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 综述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建于陡峭的山坡之上,面向西北,大致朝向跑马地马场。最高一层地台建有两个双层八角凉亭,中间一层的中央为纪念牌楼,最低一层有一对化宝塔。 [1] [5]
纪念碑有数块碑石,其中一块碑文记载选址和施工过程,余者与纪念罹难者有关。 [5]
纪念牌楼主牌楼
  • 纪念牌楼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纪念牌楼由花岗石梁柱砌成,属三间四柱式,顶部全部为四坡顶,盖上绿色琉璃瓦,屋脊饰有陶塑鰲鱼和宝珠。正中的主牌楼刻有福、禄、寿三个大字,下方三开间各有一个古典意大利风格的花岗石壁龕,嵌上云石碑,其中左开间墙碑文记述大火始末,并提及选址和施工过程;正中为刻有“中西士女之墓”的碑石,并列出遇难者姓名;右开间石碑为英文碑记,下方安放后土碑。 [1] [5-6]
主牌楼门楼柱上刻有楹联:“旅梦安归惊断离魂余劫烬,马蹄何处嘶残芳草賸烧痕”。
  • 凉亭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最高一层地台的两个双层八角凉亭由八根细长的钢筋水泥柱支撑,屋顶铺砌绿色琉璃瓦,亭内有花岗石和水泥造的枱凳,以供休憩。 [6]
  • 化宝塔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下一层地台建有一对刻有“宝塔”二字的三层八角化宝塔,方便扫墓者在此烧冥镪。 [6]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全景图

建筑特色

播报
编辑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的整体设计糅合西方古典建筑与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纪念牌楼一方面拥有中式建筑常见的凉亭、琉璃瓦、陶塑装饰,另一方面牌楼的石壁则展现出古典意大利风格的装饰。 [1] [9]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的地台全部以花岗石条铺砌,由花岗石级贯连,并有栏杆柱扶手。前方用以支撑最低一层地台的花岗石护土墙则砌成弧形,与传统中式坟地的造型呼应。纪念碑牌楼及左右凉亭呈现出对称之美。 [1] [4]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牌楼及左右凉亭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墓碑记

香港马棚遇难中西士女墓碑记
二等嘉禾章香港太平局员新会李亦梅敬撰
壬戌年孟冬上浣番禺卢颂举敬书
香港马棚遇难中西士女墓碑记
夏历戊午,正月之望,港人循故事,赛马于黄坭涌之野,中西士女云集,支葵棚以荫之,简名之曰马棚。翌午,不戒于火,观者骇奔,棚倾,天忽风,火愈炽,须臾为烬。港督梅公哀之,命拾遗胔与劫灰,聚瘗于㗎啡园,徇华俗也。方棚之灾也,逸而出者盖寡,或颠焉,或压焉,幸而及地,又或阻于器物竹木而不能逾。其呼号惨怛之声,觳觫待毙之形,耳不忍闻,目不忍见。俄而父寻其子,兄寻其弟,夫寻其妻妾,哭声又震野而𧺫。予姬陈氏,同罹斯厄,是日亟欲往观,若有驱而迫之者。呜呼!岂真有数存其间耶?抑何其所遭之酷也!东华医院同人闻耗驰援,弗及,召工捡掇残骸,其犹可辨别者归之亲属,其不可辨别者,都五百九十馀具,公殡之。事后稽报册,得六百壹十四人,有举室焚无人报院及妇孺不知来报者,约又数百人。呜呼痛哉!同人悲遇难之不幸,以兆城之狭隘,而葬礼之有缺也,谋𨕞葬以慰逝者,当道亦悯其情,遂允医院前总理何君世光等请,别予鸭巴甸山地,脩广七万英尺有奇,乃启土,则悉属石质,无容棺所,复环,请仍旧地拓展,政府许之。辛酉九月九日,备礼改葬。壬戌季冬,脩墓工蒇,详书诸士女名氏,寿之贞珉,以垂久远。诸君子之捐赀者,别勒于石,志盛德焉。墓之决卜㗎啡园也,议出于青乌家李君耀村,为亡灵求吉壤,足茧不告劳,遍相群山,谓无逾㗎啡园者,既为之定穴,复定墓,坐巳向亥兼巽干三分;程督墓工,则何想君,精工程学,规画周详,图式不惮十易稿,故能美善若此,皆韩昌黎所谓得牵连而书者也。 [7]

相关人物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由曾于香港工务司署任职的建筑师何想设计。
何想的孙子何湛也是建筑师,自小便见家中客厅挂有东华三院赠与爷爷的牌匾,匾上刻有“规划周详”。多年后,他见到纪念碑保养欠佳,前方突出山坡的平台有倾侧趋势,故去信纪念碑所属的东华三院促请维修,东华三院于1993年获香港赛马会资助进行大维修,而何湛退休后也加入东华三院文物馆的义工团队,协助整理东华三院的历史文献。 [8]

纪念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东华三院均会派员前往马场先难友纪念碑扫墓。 [2]
2018年2月26日 ,为纪念1918年2月26日发生的跑马地马场大火,东华三院特别在其100周年忌日,于马场先难友纪念碑举行公众纪念活动,多名参加者一同向马场大火逾600名罹难先友致祭,为罹难者燃烧特制衣纸及递上鲜花。 [7]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

文物价值

播报
编辑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纪念牌楼是糅合中西建筑元素的佳作,体现了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 [9]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记载了香港跑马地马场大火惨剧,事后不忘教训,香港的消防安全标准亦因这场大火得到改善提升。纪念碑同时也记载民间、东华医院、政府三方如何大力赈灾,即时动员善后,舆死扶伤,济助死伤者家属。 [2]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的最大意义,在于反映百年前香港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至今仍值得借鉴。 [8]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2010年12月21日,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被确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3]
2015年10月23日,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4]
香港法定古迹

参观信息

播报
编辑
  • 地址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位于香港湾仔扫杆埔。 [1]
  • 交通
地铁:铜锣湾站
城巴:5B坚尼地城铜锣湾
九巴:936梨木树 – 铜锣湾 [1]
  •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四时(年初一至年初三休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