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巨头」删除停业消息,此前称 179 名员工被警方带走,真实情况如何,事情该怎样进展?

5月25日,“催收巨头”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下称“永雄集团”)在官方微信号发布《告全体员工书》一文,宣告集团决定从今日(5月25日)起停业,集团相关…
关注者
6
被浏览
3,021

3 个回答

本狐为知友补充更多细节:

据红星资本局消息,5月25日,记者致电安徽省公安厅,询问永雄集团案件详情,相关部门回复称:“该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据悉,数天前,一则“警方‘突袭’永雄邵阳分公司”的视频在抖音平台传播。有网友发文称,警方带走了永雄集团邵阳分公司的多名员工。5月24日,记者多次致电永雄集团,三位不同的员工均表示:“没有邵阳分公司了”,问及是否被警方带走调查时,三位员工口径十分一致,只称“现在没有邵阳分公司了。”



近年来,永雄集团因催收事件多次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媒体统计,截至5月22日,永雄集团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达到153件,当中不乏“短信威胁”“电话轰炸”“爆通讯录”“骚扰他人”等投诉。

自称遭遇警方跨省执法,请求当地警方立案调查

据永雄集团发布的《告全体员工书》,永雄集团称,“2023年4月3日、4月10日和5月19日,安徽警方跨省执法,相继介入集团卫成公司吉首分公司,集团怀化分公司、湘潭分公司和邵阳分公司调查,共将179名员工强制带往安徽,并分别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刑事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

永雄集团称自己绝对不存在公司违法犯罪行为。“我们有着极为严苛的风控体系,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违规违法行为,发现有员工涉嫌违规,坚决予以开除,对涉事分公司领导降职降薪;发现有员工涉嫌违法犯罪,对相关分公司坚决关停。“

”我们经受住了金融监管部门和客户单位最严格的监管,即便有一个催讨对象有根据地进行投诉,我们和委托机构的业务就可能被终止。我们虽然不敢说数千名员工个个没有问题,但我们敢说个别员工的违规违法问题仅仅是个人的问题,绝不是有组织的集团行为。”

最后永雄集团向当地政府提出:请求协调湖南省公安机关对永雄集团进行立案调查。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湖南省公安机关对永雄集团员工涉嫌的犯罪具有管辖权,由湖南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也便于开展侦查活动,相较于外省警方异地办案更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永雄集团还请求协调湖南省委政法委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组,对安徽省公安机关跨省异地办案模式进行调查。

大量投诉:冒充公检法、跟踪家人

官网显示,永雄集团成立于2014年4月,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分支机构覆盖全国20多座城市,业务涉及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领域。

一直以来,催收企业都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永雄集团也不例外。截至5月22日,永雄集团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达到153件,涉及个人信息买卖,骚扰他人,威胁恐吓,暴力催收等情况,甚至还有投诉永雄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情况。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2022年8月有网友在投诉中表示“在8月接到催收电话,电话中明确表示在半夜看到我老婆,跟踪我老婆,清楚的知道我老婆在什么地方做甚了,侮辱我的人格,问我父母为什么还健在,让我周末去给小孩子做个DNA”。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

据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2018年11月,湖北省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判决书中显示,湖南永雄集团的一名催收员肖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肖某在供述中说:“本身我就在永雄资产管理公司上班,在这个单位我就接触到了公民信息这个事情,公司内的员工都是靠买卖公民的信息来帮助顾客找到他们想找到的人。”

而在知乎上,有很多永雄前员工发帖称,催收的过程中,买卖个人信息和发短信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支付。还有网友指出,“出了事情,公司就会让员工自己顶着说是员工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公司有进行绿色催收的培训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始人曾称:要“法言法语、轻言细语”

永雄集团官网显示,目前的管理团队包括董事长周小芳、总裁谭曼、纪委书记周雄、党委书记邹泽慧等。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0月,永雄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不过两个月后便撤回了上市申请。早在2015年,湖南永雄就在筹备登陆新三板,后无疾而终。

据招股书显示,湖南永雄的2019年上半年营收超5.15亿元(7500万美元),为中国前十大商业银行中的七家提供服务。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总值和聘用的催收人员人数及2019上半年的佣金总额,湖南永雄已是中国最大的拖欠信用卡应收账款催收服务提供商。

有业内人士透露,湖南永雄登陆新三板未果的原因在于,其保荐人湘财证券接连受罚,同时,催收行业在国内尚不是被监管认可的合法行业,合法性存在争议,监管环境也在持续收紧。

而再次撤回美股IPO文件的消息,一位熟悉永雄集团的企业高管透露,“此时放弃,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早在湖南永雄成立伊始,创始人谭曼就明确公司的服务方针:“法言法语、轻言细语”,以“和谐催收”为结果。永雄集团也在2019年招股书中表示,湖南永雄仅通过远程方式(例如电话和短信)或远程收款提供催收服务,而无需进行现场访问或与债务人进行面对面的谈判。其旨在不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以避免与债务人潜在的肢体冲突,控制与合规性有关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布消息表示,《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国家标准正在研制,内容涉及制度管理、人员管理、外包管理、个人信息安全、投诉处理等催收标准。目前尚不清楚永雄集团涉嫌何等违法事项。在有关永雄集团被查和停业的消息之下,不少从业者将此视为是对催收行业整顿的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永雄集团公众号、红星资本局、中国新闻周刊

催收巨头”永雄集团宣布停业是否标志催收行业的衰落?三大关注

如果有人问你对催收行业的态度,你会怎么说?如今,“催收巨头”永雄集团宣布停业无疑冲击力是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百姓深受暴力催收之苦久矣;而各大金融机构则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催收难难题。更重要的是,这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催收行业正式走向衰落的标志?具体我们有三点可以重点关注:

首先,永雄集团曾经成为催收行业的标杆性企业,同时也倍受争议,这次停业和停业的原因才更让人关注

永雄集团成立于2014年4月,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这家催收公司曾经的高光时刻却格外让人关注。

这家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催收公司曾经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催收公司,而且还曾经在2019年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被称为催收公司第一股。

永雄集团的创始人谭曼,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毕业以后创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主要是为欠款催收提供法律服务。后来嗅到催收的巨大红利而成立永雄集团专门做催收业务。成立以后公司规模疯狂扩张,业务遍布全国三十多个地区,涉及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领域。市场覆盖率高达60%多。2018年永雄的营业额就达到7.58亿,利润高达1.24亿。由于短短5年时间帮助客户追回60亿,被称为中国最牛“催收”公司!

更重要的是,湖南永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手握400亿“欠条”欲赴美上市,每一年通过催收就能够赚到上亿利润,以信用卡催收为重点、以银行为主要客户将为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成为催收上市第一股的基础。

这一全国最大的催收公司同时一直受到质疑,最主要的是业务的灰色地带和方式。截至今年5月22日,永雄集团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达到153件,当中不乏“短信威胁”“电话轰炸”“爆通讯录”“骚扰他人”等投诉。

而这一次直接停业的原因是永雄集团4家分公司“179名员工被安徽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共有3名员工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批捕”。这可能标志着这一催收公司未来的发展存疑。

其次,为什么催收公司业务发展很好却一直广受质疑?原因在于催收公司本质上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催收行业是带有原罪的,因为从催收开业兴起之时就带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和特征,即灰色甚至带有黑色。

最早的催收可见于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孟尝君,唐朝、明朝和清朝都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对欠债人的处罚,实际上是以官方的法律帮助借贷人催收并对欠债人进行处罚。

真正将催收完全带入涉黑的则是民国时期,由于黑帮横行导致暴力催收风光一时。上海滩的“斧头帮”曾经以上百利斧前去讨债的盛大场面而闻名于世。

本来新中国成立后催收已经销声匿迹,而随着我国信用卡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及信用卡的无抵押、无担保透支性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借钱消费和各种网贷泛滥,银行信用卡违约增加,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了880.98亿元;再加上各种平台的借款和民间借贷的大量发生,专业的催收队伍以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帮助银行、各种平台和民间借贷进行借款管理和催收,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上各种催收公司纷纷成立,更重要的是催收公司大多以法律的边缘甚至违法的方式进行催收,催收行业在社会上一直被贴有暴力、威胁、恐吓等的介于法与非法的边缘性标签,非法催收、暴力催收、体罚催收到处可见,近几年经常出现的“裸贷”、“于欢刺死辱母者”、“套路贷逼死大学生”等事件既暴露了催收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使催收行业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因此,永雄集团的这次停业以及员工多人触犯法律既有整个行业的共性,也有公司本身存在的各种灰色产业方式有关。

第三,如何看待催收行业本来的发展?催收行业如果彻底消失会怎样?

从目前来看,相当部分的催收公司是以公司组织的名义,带有一定的涉黑性质,触犯法律的边界非常难以把握。

永雄集团的口号特别值得回味:“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但这家公司目前遇到的可能是如何挽回自己的诚信?

大众对催收之所以有排斥和抵触情绪,是因为催收行为会让人联想到电话骚扰、上门泼油漆、爆通讯录、各种短信轰炸和各种暴力,但如果失去了这些暴力催收公司又有多少存在的意义呢?与法律事务所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请问:合法催收真的能够在五年回收60亿吗?!

当然,我国已经从法律层面强化对暴力催收的约束,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互联网金融与期业务催收自律公约》等国家政策,强化了对暴力催收和违法催收的以及涉黑的打击力度,对防止野蛮催收、暴力催收直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个人征信制度的加强以及个人破产制度的实施,对欠债不还的行为也起到了非常大的抑制作用。

但催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借贷背后的不守信行为,如果催收行业消失各种信贷的不守信行为必须进行更严厉的制约和法律惩处,否社会信用秩序将再一次遭受一次打击。

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催收产业的发展本身带来信用丧失的不得已特性,而催收行业的消失也必须以社会信用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为前提。这才是我国面对催收公司的暴力化必须要解决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