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基督教醫院:不用過高屏溪,病人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療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7,323

屏東基督教醫院:不用過高屏溪,病人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療

看到83歲的阿公能正常說話、活動,全家人覺得不可思議。

3個星期前,阿公因腦中風送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治療,躺在加護病房,右半側偏癱、手無力、心跳剩下20多,無法說話,家屬擔心他熬不過去,後來阿公在加護病房開始針灸、復健慢慢恢復意識,轉到一般病房後仍每天做3次復健,阿公慢慢能說話、手腳也能動了,出院時已大致恢復原樣。

替中風後病人積極做整合性復健,打造專屬復健區,讓他們在復健黃金期內達到最好效果,位於醫療資源不足的國境南端,原住民暱稱為「我們的醫院」,屏基近來以細緻全人的照護,做出急性後期照護好口碑。

「我們看的不只是病人的恢復,還有省下來的價值,」屏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范思善說,一般腦中風病人住院1週就回家,但屏東不少距離醫院要兩小時路程的偏鄉,如牡丹鄉,病人常因路途遙遠放棄前往醫院做復健,結果錯過黃金恢復期,復健效果變差。他認為病人身體功能恢復好,後續醫療花費少,因此院方願意保留病床、全力支持急性後期照護計劃。實施1年,結案共計88例,僅有1例因肺炎再住院,不但大幅降低中風病患再入院率,也創下屏東地區收案人數最多的紀錄。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陪伴復健,身體功能恢復好後續醫療花費少

完整多元且個人化的復健計劃是最大特色。屏基團隊整合針灸、復健、物理治療、語言治療、職能治療、營養師、社工師、出院準備服務人員及院牧人員,還有20多坪專屬的腦中風復健室及專屬病房區,不用排隊等復健、不用擔心感染問題,每天有專屬工作人員陪伴做3次復健,身心都能得到復原。

計劃負責人、屏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詹智鈞提到,有些中風病人無法接受生病事實,會自怨自艾、情緒崩潰不想做復健,但在專屬復健室病友們以班長、副班長相稱,彼此鼓勵相互打氣,較容易積極復健,達到最好的恢復效果。病人回到家裡時有自主生活能力,對照顧者來說也鬆一口氣。

而且對醫生來說也是一種學習。詹智鈞說,以往神經內科醫生較能掌握急性病人,可是對於病人治療後的發展只能從門診追蹤,在急性後期照護中他能看到病人較長期的發展,當他看到病人崩潰,也體會到醫護人員的支持對他的進步而言有多重要,而且如果他是一個人在家,有可能走不出來因而放棄復健,影響整體恢復效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比較特別的是,即使出院送到安養中心或基層醫院,屏基也會像「嫁女兒」般審慎評估、挑選,覺得安心了才把病人送出去。

以人為中心的思考,傳承自創院醫師畢嘉士的言行身教。

1954年他從挪威來台灣,救治不少痲瘋病人,甚至沿途把在地上爬、病懨懨的小兒麻痺患童,「撿」回去做脊椎手術並做支架讓他們站起來,當時有1萬多名小兒麻痺患童因而受惠。

讓更多病人回復正常生活,這是屏基堅持的醫療價值,「讓病人不用過高屏溪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療,」副院長范思善說,儘管做一床虧一床,他們仍然會持續努力下去。

厝邊醫生的叮嚀:安養中心的醫療處置夠格嗎?

經常幫忙中風患者選擇護理之家或安養中心,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生詹智鈞透露一定會問以下問題,也能作為一般人選擇的參考。

1.請問在哪洗澡?尤其碰上病人臥床,會如何做?

2.如何帶他們去看醫生?

3.醫生多久來一次?是否有醫生固定巡診?

4.病情不好時如何處理?是否有簽約的診所、醫院?

5.如何監督疾病變化?八成以上老人有一樣以上的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安養中心必須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6.有沒有固定的專職復健師?詹智鈞認為,通常專職復健師會比派遣人力較能針對個別病患不同問題設計復健計劃。

屏東基督教醫院│腦中風團隊

掛號科別│神經內科

曾昱龍、陳昶宏、詹智鈞、林宏昇、陳乃菁、陳廷耀、林祖功、賈力耕

您正在閱讀

《2015就醫指南:厝邊好醫生》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