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貞:後資本主義末世氣氛

看元奎與劉鎮偉找金城武重拍的《馬永貞》,無可避免有點「新意思」的心理預期(儘管二人近年的合作再無當年《方世玉》給人的驚喜)。而最大的意外,是影片雖然不乏他們拿手的插科打諢誇張搞笑,但無論基本的戲劇模式和電影手法,都是那麼的「老派」,儼如向舊版《馬永貞》(及其代表的那個電影時代)致敬一樣。

例如片首字幕雖從一八九八年山東大旱說起,但影片的時代背景應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然而拳腳與槍炮的矛盾不但沒有加以正視,更因初段馬永貞以赤手空拳打出天下,對比後段復仇時槍炮炸藥大派用場而凸顯了出來。這個有時代背景的武俠片先天的吊詭,只有在新派武俠片的初期(舊版《馬永貞》拍於七二年),才可以不了了之。此外,大量使用慢鏡和誇張配樂來突出元彪(飾譚四)的英雄氣概,以至突兀的凝鏡、疊印等鏡頭花巧穿插得肆無忌憚,無不給人強烈的「復古」感覺。

一個很好的對比,是四年前同樣翻拍張徹舊作的《赤腳小子》(1993)(藍本是《洪拳小子》〔1975〕,由郭富城代替傅聲)。儘管主線劇情保持不變,卻加插了狄龍和張曼玉較成熟的一條感情副線,並企圖把人物寫得更富血肉更為立體。拍法方面也精緻了不少,講求美術實感、氣氛和情調,明顯希望做出一個九十年代的update版。如今新版《馬永貞》卻不作此圖,場面依然大刀闊斧,人物感情機直接明朗,表達方式亦外露之極,完全是七十年代舊式通俗劇那一套。

當然,新版與舊版絕非毫無分別。例如女角在張徹作品中一向並不重要,舊版馬永貞(陳觀泰)與譚四(姜大衛)的男性情誼才是重心。如今不但加強了金玲子(宣萱)的戲份,更由周嘉玲演出艷陽天這蛇蠍美人一角,有femme fatale的情欲支配能力。然而這個人物的設計,完全符合因愛成恨、可憎亦可憫的女性公式,在同樣七十年代的楚原古龍式武俠片中屢見不鮮。

也因此之故,影片的悲劇部份遂由元彪與周嘉玲一線擔起,青蓮閣也由馬永貞盤腸大戰慘死之地變為上半部譚四中伏,得馬相救的場所。事實上,新版《馬永貞》最大的分別,是後段馬永貞奇跡不死的復仇戲乃原版所無。他最後大仇得報,卻對江湖名利恩怨感到幻滅,與心上人攜手全身而退的結局,更與舊版馬永貞自我毀滅的悲劇英雄形象大異。

須知六、七十年代新派國語武俠片的興起,背景是資本主義在香港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張徹一系列描寫社會下層青年憑好身手向上爬(為爭權奪利而非行俠仗義或為親復仇),因為沒有適可而止,以致粉身碎骨的悲劇(如《馬》片姊妹作《仇連環》〔1972〕、《憤怒青年》〔1973〕及《洪拳小子》),普羅觀眾很易從中得到共鳴。到九十年代香港已進入後資本主義階段,九七的末世氣氛更令苟安自保圖存成為社會集體的嚮往──影片主題曲也是梅艷芳的《抱緊眼前人》。

從新版《馬永貞》的復古作法中,我反而得到了近年不少刻意求新卻大同小異的作品所無的樂趣。因為它令我懷舊?緬懷起七十年代比較單純的歲月?看來不認老也不行了。

作者: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