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台南市區多處土壤液化 張善政:一個月內公布全國土壤液化潛勢區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地震後台南市區多處土壤液化 張善政:一個月內公布全國土壤液化潛勢區

地震後台南市區多處土壤液化  張善政:一個月內公布全國土壤液化潛勢區
Photo Credit: 行政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6大地震後,影響最嚴重的台南市區多處出現土壤液化跡象。行政院長張善政今天則表示會在一個月內公布國內土壤液化的潛勢區,並提出配套措施和補助方法。

TVBS報導,因為地震影響,台南市區多處都可見土壤液化跡象,包括安南區、新市區、中西區、北區,水利局掌握部分建物傾斜沉陷30公分到1公尺,相當嚴重。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是地震工程的一個術語,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原本是固態的土壤變成液態,或變成粘稠的流質。

土壤液化主要出現在分布深度較淺,飽和的疏鬆細砂、粉土質砂或粘土,且其底部排水較差。通常在外力反覆震盪下(如地震),鬆散的土壤因受到壓縮,內部空隙減小,導致空隙內水壓升高,當水壓升高至超過土壤內承受的外部壓力時,加上水分不能從地底排出,就會產生土壤液化。

聯合晚報報導,台南市長賴清德上午前往全市多處的液化區勘查,這次的地震引發全市有多處的土地液化,專家表示規模是921地震以來最大的,其中安南區惠安街附近有大面積的土地液化,161巷內的民宅甚至下陷一公尺半。

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說,美濃大地震引發台南市包括永康、新市、中西及安南區等,多處土壤液化情形,導致房屋下陷,然現行《災害防救法》僅對因地震造成住屋傾斜率達30分之1以上的受災戶進行安遷救助,並未涵蓋土壤液化問題,她將提案修法,將土壤液化導致房屋下陷的問題一併納入。

自由時報報導,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陳景文表示,土壤依照成分不同,可分為黏土、砂土(細砂、粗砂)、沈泥及礫石等四大類,其中細沙及沈泥等土質,相對容易導致土壤液化。
政府應該儘速建立都會區土質資料庫,掌握可能發生土壤液化區域,甚至要列入國土防災計畫,才能減少類似事件造成民眾生命財產損失。

行政院長:1個月內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

行政院長張善政則在14日的中央災變中心第23次工作會報會後表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將於一個月內公布國內土壤液化潛勢區,內政部也將提出配套措施及補助方法,讓民眾安心。

根據行政院的新聞稿,張善政指出,國道一號中山高濱江街段,早年是土壤液化容易發生的地區,後來藉由工程技術做了地質改良,相關問題已獲改善,因此工程技術上不是問題,讓民眾預先知道並且防範才是重點。

ETtoday報導,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此次台南市倒塌或傾斜的建物,都不是在土壤液化的安南區,顯示建物倒塌與地質無顯著關係。不過,206地震發生後,台北市長柯文哲隨即指示,相關單位半年內提出北市轄內土壤液化地區。

新聞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