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高膽固醇無徵狀 中醫推介3款食療湯水 - 香港經濟日報 - 報章 - 副刊 - D230425

中年高膽固醇無徵狀 中醫推介3款食療湯水

副刊版

發布時間: 2023/04/25

分享:

分享:

中年男士酒肉過多加上運動量不足,容易有三高的健康問題,這當然是養生大忌,事關當中的高膽固醇正是威脅血管的隱形殺手,雖無明顯徵狀,但卻是冠心病和中風的主要成因之一。

從中醫角度如何理解高膽固醇這狀況,又有何食療湯水推介?不妨讓中醫師許懿清講解一下。

膽固醇是血脂的一種,來自所有肉類、魚類、貝殼類、蛋黃和奶類產品。膽固醇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及「三酸甘油脂」(TG)。前者被認為是「壞」的膽固醇,因為LDL會將膽固醇由肝臟帶往血管堆積,使動脈管壁狹窄,導致動脈粥狀硬化,並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中醫師許懿清表示,從中醫學上,患上高膽固醇的主要病因,大致分為「陰虛內熱」、「痰熱交阻」兩種。「陰虛內熱可能是長期精神緊張,以致肝氣鬱滯。而都市人飲食不制、損傷脾胃、脾失運健致使濕濁內生、久蘊化火、火灼津液成痰,形成痰熱交結狀態。」

中藥煎水代茶 降膽固醇

許醫師也指出膽固醇較高人士,身體也無不適之感,只是偶爾會表現出頭暈、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情況。「中醫也會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舌象、脈象,將高膽固醇的患者分類為痰濁阻滯型、腎虛濕盛型等對症下藥,如濕熱人的舌象:舌暗紅,苔黃濁或舌厚而滑。」

至於常見降低膽固醇的中藥,包括有山楂、丹參、澤瀉、首烏、決明子、荷葉、銀杏葉,許醫師說這些藥物均可單味煎水,代茶飲用,有較好的降膽固醇作用。至於食療湯水方面,她則有以下推介:

1. 山楂荷葉粥

材料: 山楂30至45克、荷葉20克、粳米100克、水適量、陳皮一小塊。

功效: 健脾胃、助消化、降血脂。適用於高膽固醇、高血壓、冠心病,以及食積停滯,肉積不消。

製法: 全部材料洗淨,用煎藥用紙袋將山楂及荷葉袋好,全部材料加水以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為粥即成。吃時可按個人口味加少許鹽或糖調味。

服法: 作早餐服。

2. 菊花決明子車前草水

材料: 菊花12克、決明子15克、車前草10克、水1,800毫升。

功效: 清肝明目、降壓通便。適用於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習慣性便秘等。

製法: 全部材料洗淨,加水以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50分鐘,隔渣取茶即成。

服法: 每日一次。

3. 絞股藍銀杏葉茯苓茶

功效: 健脾化濁、祛脂利膈,有助降低膽固醇及防其聚積。

成分: 絞股藍、銀杏葉、茯苓各15克,水1,800毫升。

製法: 全部材料洗淨,加水以大火煮滾後,改文火煮50分鐘,隔渣取茶即成。

服法: 每日一次。

---------------------------------

穴位按壓改善膽固醇

許懿清醫師同時也指出,患有高膽固醇者也可作穴位保健。「降血脂的穴位很多,但總不離開健脾養氣、除痰化濕等方向。小腿上的足三里穴,以及其不遠處的豐隆穴,兩者都有健脾除痰的作用。」除此之外,按壓三陰交穴,即內踝尖上直上3吋,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以上3個穴位,可以指腹按壓約3分鐘,早晚各1次。

另外,許醫師也認為若長期吃得過甜、過油都會傷害脾胃,臟腑機能不足就可能影響血脂代謝,從而產生痰濕、痰濁瘀血等毛病,雖然都市人應酬飯局難免,但過於肥膩的食物,還是適可而止。

作者:馮柏偉

責任編輯:周美好

從中醫角度,高膽固醇的主要病因可分為陰虛內熱、痰熱交阻兩種。(iStock圖片)

中醫師許懿清表示膽固醇較高人士身體可以無甚不適,只是偶然會表現出頭暈、神疲乏力及失眠健忘等情況。(經濟日報資料庫圖片)

山楂荷葉粥能健脾胃、助消化、降血脂。(iStock圖片)

改善膽固醇3穴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及豐隆穴。(經濟日報資料庫圖片)

改善膽固醇3穴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及豐隆穴。(經濟日報資料庫圖片)

改善膽固醇3穴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及豐隆穴。(經濟日報資料庫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