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鷹報告--波蘭醫學生爭議事件調查採訪報告(之三)

國際社會對各國「醫療系統」「醫學教育條件」,以及個別「醫學院教學品質」的評鑑早已行之有年。

WHO本來有「醫療系統」排名,展現各國的醫療系統實力。這項排名因為受到「有問題」的強烈抨擊,2000年的排名公佈後,就告中止。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是美國醫療系統排名全球第三十七。美國自認為醫療大國,情何以堪?

2000年的這次排名,是根據1997年的資料。法國第一,義大利第二,聖馬利諾第三,日本第十,挪威十一,加拿大三十,芬蘭三十一,澳洲三十二,美國三十七,紐西蘭四十一,捷克四十八,波蘭五十,南韓五十八,菲律賓六十,匈牙利六十六,中國一百四十四。南非一百七十五。緬甸一百九十,倒數第二名。獅子山一百九十一,最後一名。根據這份排名,波蘭的國家醫療實力落在全球的前三分之一。

醫學教育的國際評鑑中,目前最被台灣醫教當局重視的是美國教育部的「外國醫學教育及評鑑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Foreign Medical Edu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NCFMEA)。美國是大量外來移民的國家。高社經水準的醫生很受美國和加拿大歡迎。同時,美加有許多在國外醫學院就讀的國人。美加學生不像台灣幾乎學費和生活費都由家長供應。許多學生需要向政府或民間機構貸款。如果學生借了錢,將來考得上醫師執照,就不怕貸款收不回。反之,則有呆帳風險。因此,評鑑外國醫教系統水準就顯得必要和急切。

1992年,依據美國高等教育改革法案,美國教育部「外國醫學教育及評鑑國家委員會」成立。1994年9月召開第一次會議。往後每年的二月至三月間,以及九月到十月間,舉行外國醫學院評鑑聽證會。

1996年9月,台灣的醫學教育條件被該委員會裁定為與美國醫學教育「不相當」not comparable。隨後,台灣向該委員會補送資料,並派醫學教育專家赴美答辯,但仍受到相同的評價。一直到2002年3月,才通過「相當」的裁定。

波蘭則在1997年10月,就獲得該委員會裁定為「相當」。比台灣早四年五個月。這項裁定的有效期間是七年。2003年9月,波蘭申請「重新裁定」redetermination,再次順利過關。台灣也在2009年3月的「重新裁定」中,獲得無異議通過。

「外國醫學教育及評鑑國家委員會」並不評鑑個別的醫學院。這牽涉各國「內政」。即便是上述的國家位階的評鑑,也都是由各個國家的對應單位主動申請。

台灣的醫學教育評鑑機構是「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 Medical Accreditation Council, TMAC(簡稱醫評會)。鑒於台灣醫教條件被評為「不相當」,經黃崑巖教授向教育部建議,而於2000年7月召集全國醫學院院校長會議,決議成立獨立運作的醫學院評鑑委員會。黃崑巖教授被推舉為第一任主任委員。這個里程碑是台灣終於獲得評鑑為「相當」的最關鍵要素。

對個別醫學院進行評鑑的國際評鑑機構,以台灣較熟悉的美日體系而言,當數美國「加州醫學委員會」The Medical Board of Califorornia最具權威。因為加州擁有「以一州敵一國」的堅強地位。

加州是美國人口第一大州,超過3675萬。如果把加州當成一個國家進行世界排名,她是全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全州GDP和義大利整個國家差不多。人口排名全球第三十五。這樣的「實力」使得加州醫學委員會的認證,在國際醫學教育界具有相當影響力。

根據「加州醫學委員會」的官方網站資料,波蘭的11所醫學院和台灣的10所醫學院全部都獲得認證通過。畢業生得以參加美國加州的醫師國考。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亞捷隆大學醫學院的認證通過後面特別加註「包括英語班」includes English Program。波茲南和盧布林兩所醫學大學的「本地班」和「英語班」分別單獨獲得認證通過。

根據「加州醫學委員會」的認證報告,該委員會把國際醫學院分成兩類型。第一類是「為了國家利益,以訓練本國公民的醫術為目的,由政府開設和運作的醫學院。」根據加州法律,這類醫學院稱為(a)(1)類,不需要向「加州醫學委員會」申請畢業生在加州接受訓練和考醫師執照的資格認證。換言之,11所波蘭醫學院的「本地班」的畢業生都具備在加州臨床訓練和考醫師執照的資格。

第二類是「--通常為了營業利益,接受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醫學院。」根據加州法律,這類醫學院稱為(a)(2)類,必需向「加州醫學委員會」申請資格認證通過,畢業生才得以在加州接受訓練和考醫師執照


「英語班」是附隨於「本地班」,共用「本地班」的設備和師資以及其它資源,並不符合(a)(1)類。因此,必需申請該委員會的認可。換言之,11所波蘭醫學院的「英語班」畢業生,只有亞捷隆大學醫學院,以及波茲南和盧布林兩所醫學大學的畢業生,才具備在加州臨床訓練和考加州醫師執照的資格。

華沙醫學大學,西裡西亞醫學大學,和烏茲醫學大學的「英語班」沒有單獨通過「加州醫學委員會」的評鑑。依加州法律,這幾個「英語班」畢業生不能在加州參加醫師國考。加州是美國醫學評鑑最嚴謹的州之一,這三所醫學大學「英語班」的畢業生仍普遍可在美國其他州參加國考。這三個醫學大學的台灣波生,約占全體台灣波生的35%。其他65%集中於波茲南和盧布林兩所醫學大學。

另外,「英語班」或「國際班」的通俗說法,衡諸台灣人的經驗,恐怕會有「失真」之虞。「班」好像只是個「進修班」或「特別班」。波蘭的醫學院「英語班」既不是「班」,也不是「系」。而是跟「院」的位階平行。稱為Faculty 2,譯為「第二醫學院」也許合宜。最高主管是「院長」Dean。也有其他如牙醫和藥學等科系。

「台灣要怎麼做,是台灣的事。我們有三十六個國家的醫學生。沒有台灣學生,英語班還是會繼續。」波茲南醫學大學副校長兼第二醫學院院長對台灣的「波醫事件」很生氣。他希望衛生署組個醫學教育專家考察團到波茲南深入瞭解一番。

「中國和俄羅斯的學生藉著波蘭進到歐盟國家。」盧布林醫學大學校長則很和氣地說:「我們很歡迎台灣學生,他們是為了學醫而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g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