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是因為「當下難作決定」,解析3大延遲投保原因

文◎編輯部

0
293

很多時候,客戶即便認可保險、保險業務員、保險方案,也還是會拒絕馬上投保。對此,業務員必須嘗試剖析其背後的原因,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影響客戶馬上作購買決定的因素有許多,業務員若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要瞭解背後的原因。以下列舉3個導致客戶當下難作決定的主要原因,並呈現相對應的處理方式,以供參考。

原因1:客戶習慣性拖延,不願當下作決定

  很多時候,客戶之所以當下難作決定,是因為拖延習慣使然。要處理的事情有許多,而精力卻又有限,當需要處理的事情變多時,人們自然地就會將一些有難度,看似又不那麼急切的事情延後處理。對於部分客戶來說,購買保險就是這類「可以拖延」的事情。

應對策略:

為客戶設一個明確的投保時間點,如客戶生日或重要的紀念日設為明確的投保時間點。這是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客戶會認為這件事還能再緩緩,而當有了時間約束時,客戶就能更快地作出投保決定。

以默認投保的方法推動客戶作決定。在講解完計畫書後,當客戶暫時沒有再提出任何異議時,便預設客戶已經認同了這份方案,並主動向客戶索要身分證、信用卡等資料。透過「默認投保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客戶拖延習慣的問題。

原因2:網路資訊蓬勃發展,客戶的決策週期被拉長

  過去,客戶獲取資訊的管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業務員提供的資訊做消費決策,因此立刻投保的情況並不罕見;如今,隨著網路資訊蓬勃發展,客戶有了更多瞭解保險資訊的管道,作購買決策的時間也就被拉長了。

  一般來說,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在聽完業務員講解之後,都會先透過網路查詢資料,再做投保決策:一方面,參考其他人(如網友、保險領域的網紅和專家等)購買保險的經驗,以判斷業務員給出的建議是否可靠;另一方面,在網路上對比各家公司的產品,尋找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應對策略:

做好前端的展業工作。例如,在給客戶規劃保險方案時,以顧問式行銷的方式展開,並真正地站在客戶的角度為其規劃保險保障;又如以淺顯易懂、有邏輯的方式,為客戶全面且客觀地講解方案,不隱瞞、不誇大,保證自己講的每句話都經得起檢驗。

  所謂「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業務員前期穩紮穩打地做好了每項工作,設計的每個方案、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專業能力、職業道德時,聰明的客戶也會將一切看在眼裡,並選擇讓你為其服務。

主動瞭解熱門網路管道上的保險資訊、產品。面對網路給客戶消費習慣帶來的改變,業務員不能視而不見,而要緊跟客戶的步伐,主動瞭解客戶關注的內容,例如關注網路及各項社群軟體上發佈的文章,以及各家保險公司網路通路所推出的保險產品等。

  同時,業務員還可以提醒客戶:「如果你在網上看到與保險相關的文章,歡迎隨時與我探討。」這樣做不僅能讓你更瞭解客戶對於保險的印象,你包容的態度還會贏得客戶的欣賞,並主動在你這成交保單。

給客戶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假如客戶有保險意識但仍沒有作出購買決策,此時,業務員切忌急於促成,而要給客戶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但要注意的是,在這段期間,業務員要與客戶保持聯繫,在合適的時機提起投保之事,詢問客戶猶豫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解決。

  例如,若客戶認為購買保險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個家庭的事,因此希望與家人商討後再決定,此時業務員就可主動提出參與到這個討論過程中,為客戶及其家人答疑解惑。

原因3:客戶的消費習慣愈加理性

  過去,在經濟快速發展、個人收入穩定的環境下,不管在哪個行業,客戶爽快成交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今,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大眾開始追求理性消費,人們每每作購買決策之前,都要先思考「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我現在用得上嗎」、「我可否延遲滿足這項需求」,而當客戶認為購買保險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迫切時,就會選擇暫時不投保。

應對策略:

  解決這種拒絕的關鍵在於扭轉客戶的觀念,讓客戶意識到保險與日常柴米油鹽一樣重要,屬於生活必需品。同時,業務員還應告訴客戶,保險並非想買就能買的,延後決定的後果很可能導致其失去購買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