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補益脾胃 煮粥營養如參湯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50,458

「小米」補益脾胃 煮粥營養如參湯

一般的全穀類幾乎都含有「麩質」,胃腸弱的人吃了容易過敏,唯獨小米不含,很容易被人體吸收消化,是最合宜的養生選擇!

 

而且,小米只要脫殼不需精製,能保留更多原始的營養價值,尤其是它和蔬果一樣都是鹹性,尤其是油脂類、肉、蛋、海鮮大多是酸性食物,因此,吃小米可以讓體質中和,而且它有豐富的纖維質,也能幫助人體更好的代謝。最常見的,就是脫了殼熬成小米粥,它表面漂浮的粥油,具有保護胃粘膜、補益脾胃的功效,甚至可以代替參湯,甜香不膩,老少咸宜。

 

小米古稱稷、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被種植,幼苗與雜草長得十分相像,不易辨認。台灣的原住民經常以小米為糧食作物,原生種的小米生長於山區,品種很多,有的米粒金黃,有的偏白,甚至有紅黑紫各色,有的甚至為了避免被小鳥啄食而進化長毛。

每100克小米含有蛋白質9.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及鐵、鈣、磷、鐵、鉀,甚至含有少見的胡蘿蔔素。小米米粒極小,淘洗時不要用手搓,也不適合長時間浸泡,小米不但可蒸飯、煮粥,磨成粉後,還可做成各類點心。

選購小米時要挑選顏色金黃,有光澤,氣味清香者佳,存放時要保持乾燥。新鮮的小米補氣的效果較好,儲存到第二年就成了陳米,顏色灰白,而對於賣相不好的小米,有些不肖商人就會用薑黃粉、玉米粉染成金黃。要判斷是否被染色,可以將米粒沾水搓一搓,染色的小米會由黃變灰暗。而變質的小米碎米多,手一捏容易變成粉狀,氣味也不好,可以小心辨認。原文連結請點此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本文轉載於《農業兒童網》,授權康健雜誌群使用。>

自製豆漿老少咸宜!蛋白質超豐富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農業兒童網

提供豐富的農業知識,邀請大家一起關心我們的農業、守護我們的鄉土。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