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DA|英偉達黃仁勳力推新AI芯片Blackwell 4倍H100效能 盤後股價倒跌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股市 - D240319

NVDA|英偉達黃仁勳力推新AI芯片Blackwell 4倍H100效能 盤後股價倒跌

股市

發布時間: 2024/03/19 07:25

最後更新: 2024/03/19 08:49

分享:

分享:

NVDA|英偉達黃仁勳力推新AI芯片 4倍H100效能

  • Nvidia推出新一代AI芯片Blackwell
  • 英偉達高層:Nvidia是平台的供應商
  • 英偉達每兩年更新一次GPU架構

Nvidia(美:NVDA;英偉達/輝達)周一在GTC ( 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宣布,推出新一代AI(人工智能)芯片和運行AI模型的軟件,以鞏固AI芯片龍頭的地位。英偉達股價曾升5.2%,高見924.05美元,收市僅升0.7%,收報884.55美元,成交581億美元。GTC大會結束後,英偉達盤後股價轉跌1.7%,報869.2美元。

英偉達期望以新產品來刺激訂單

英偉達新一代AI圖像處理器芯片(GPU)命名為Blackwell,第一代Blackwell芯片的芯片產品為GB200,今年稍後可發貨。英偉達期望以新產品來刺激訂單,目前客人仍爭先恐後地訂購「Hopper」H100 等相關芯片。

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Hopper 太棒了,但我們需要更強大的 GPUs」。

黃仁勳:Blackwell不是芯片

至於運行AI模型的軟件,稱為NIM,令客戶更容易配置AI,以強化客戶選用英偉達芯片,擺脫來自其他芯片廠的競爭。英偉達高層指,公司不只是芯片的供應商,更是平台的供應商,就像微軟、蘋果等可以建立軟件一樣。

黃仁勳直指,Blackwell不是芯片,而是一個平台的名稱。英偉達副總裁 Manuvir Das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商業產品是GPU,而軟件可助用家以不同的方式使用GPU。

「當然,我們正這樣努力,而真正的轉變是,我們現在真正擁有了商業軟體業務。」

Das指,新軟件將使在任何英偉達GPU用得更容易,即使是較舊的型號。NIM 讓企業可運行自己的 AI 模型,而不是從 OpenAI 等公司購買 AI服務。每粒 GPU 每年的授權費用為 4,500 美元。英偉達表示,該軟件可助人工智慧在配備 GPU 的筆記型電腦上運行,而不是在雲端伺服器上運行。

Blackwell的處理器為AI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性能升級

英偉達每兩年更新一次GPU架構,大幅提升效能。去年許多人工智慧模型都是在該公司的Hopper架構上進行訓練的,其架構使用的芯片便是2022年發布的H100。

英偉達指,Blackwell的處理器(例如 GB200)為AI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性能升級,其AI性能為20 petaflops(註:運算單位),而H100為4 petaflops。英偉達表示,額外的處理能力將使人工智慧公司能夠訓練更大、更複雜的模型。

Blackwell GPU由台積電(美:TSM)生產,由兩個獨立模具組合成一粒芯片,而完整伺服器GB200 NVLink 2更可結合72粒Blackwell GPU,以訓練AI 模型。

Blackwell的價格估計高達20萬美元

亞馬遜(美:AMZN,Amazon)、Google(美:GOOGL)、微軟(美:MSFT,Microsoft)和甲骨文(美:ORCL,Oracle)將透過雲端服務提供 GB200 的存取權限。GB200 將兩個 B200 Blackwell GPU 與一個基於 Arm 的 Grace CPU 組合。 英偉達表示,亞馬遜網路服務將建構一個包含 2萬個 GB200 晶片的伺服器集群。英偉達表示,該系統可以部署27萬億參數的模型。 這甚至比最大的模型(例如 GPT-4)還要大得多, GPT-4 有 1.7 萬億個參數。 許多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認為,具有更多參數和數據的更大模型可以釋放新功能。

英偉達未有公布Blackwell的價格。根據分析師估算,Nvidia基於Hopper的H100每塊芯片的價格在2.5萬美元到4萬美元之間,整個系統的價格高達20萬美元。

相關文章:分析NVDA|AI股王英偉達驚現單日8000億大成交 股價狂震高低波幅13%

相關文章:NVDA|中金:英偉達是全球人工智能加速算力芯片的龍頭 首予「跑贏行業」評級、目標價幾多?

記者:譚志偉

撰文 : 譚志偉 記者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