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 電影神搜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首先,你沒猜錯,看到中文片名的「終極」就可以準備迎接主角布魯斯威利登場;他依然是那個90年代硬漢——看似不苟言笑,看似不近人情,但其實有著內心柔軟的一面。

1998 年上映的《終極密碼戰》看上去一切都非常那個年代,人物的造型、映像管電視般的影像質感、某種對官僚和科技的不信任、以及一個槍法神準的神秘特工⋯⋯本片與經典 90 年代動作驚悚電影的距離,就差在一個像樣的好劇本(差滿遠的)。

*以下將提及關鍵劇情,以及很多吐槽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終極密碼戰》原文片名「Mercury Rising」中的水銀 (mercury) 一字,代表著美國國安局耗資鉅額開發的終極通訊密碼,當局仰賴這種加密通訊方式保護海外間諜的人身安全,沒想到一個9歲的自閉症小男孩賽門,盯著看幾秒(搭配非常愚蠢的字母跳動聲配音)就能夠破解密碼。

沒錯,亞歷鮑德溫在本片中飾演的政府高層庫卓是大反派,但是誰不能理解他發現密碼被印在益智雜誌上的震怒?再怎麼與世隔絕的科技宅,只要是個有在工作的正常社會人士,都知道這必須經過上層批准才能進行吧?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終極密碼戰》就像這樣,充滿毫無正常邏輯的決策和愚蠢至極的對話,令人懷疑編劇是否對人類交流模式有些誤解。科學家即將被長官約談前,女朋友連珠砲講了一段完全不幽默的毒品與咖啡因見解,到底有何意義?庫卓為何要將自己的人事技能和煮飯技巧放在同一個句子裡?亞特和FBI友人湯米憑什麼認為賽門的人格特質和亞特有可比之處?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陌生人」三人組

明明知道有人在追殺賽門,亞特還是在餐廳把他托付給一個徹頭徹尾的陌生女子(而這個時候,賽門就不再抓狂大吼「stranger」!);這個女子又願意在半夜兩點開門幫忙,因為她理所當然能夠相信一個帶著自閉症孩子、形跡可疑、又被警方追緝的陌生男子⋯⋯而湯米,也理所當然替老友偽造證人保護計畫的文件,FBI 就是如此親善的單位呢!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整部《終極密碼戰》既沒有可說服人的邏輯,在影視技巧上也沒有任何值得記憶的點。開場的狹持人質搶銀行事件,是為了暗示布魯斯威利所飾演的亞特為何會對小男孩賽門如此執著,但這個引子拍得既不有趣,兩個小男孩年紀和狀況都不同,也沒有真的和後續劇情有什麼關聯,只是為了鋪陳而鋪陳。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終極密碼戰》並沒有真正談及密碼科技,也和自閉症沒有關係。自從 1988 年《雨人》紅遍全球以來,「高功能自閉症」就成為不少俗爛好萊塢電影的最新寵兒,但在《終極密碼戰》中,自閉症小男孩賽門只是讓男主角大顯神威的工具,他沒有自己的意志和主觀視點,最後賽門看似接納了亞特,但那是亞特的成就,而不是賽門的。

【影評】《終極密碼戰》:擁有 90 年代標誌性的一切,唯獨少了一個內含正常人邏輯的劇本

要如何結束對本片的吐槽呢?我想引用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 (Roger Ebert) 的文章:任何有知覺的觀眾都會注意到《終極密碼戰》情節上最大的問題:一、現代的加密法是不可能以直覺破解的,就算你是雨人,也得拿到金鑰才行;二、如果有個 9 歲小孩破解了你的密碼,不要去殺小孩——去殺你的程式設計師。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